失败者回忆录51:刘宾雁的启示
刘宾雁1925年出生,2005年在美国病逝。他在生命最后阶段说,他作为一个自由人,生活在中国,真正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超过9年,那就是1956到57那一年,和1979到87那8年。
不到9年,却用笔也用生命写出了让我极受影响的篇章。 1956到57,他写了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及续篇。我读到这些作品时是20岁,那时我倾心文学,又受中共的「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所影响。刘宾雁的作品,使我认识到反映真实就是文学的灵魂,揭露和批判现实世界的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既是文学使命,也是作家最好的「为政治服务」。 《本报内部消息》中,他批评总编辑保守,不敢报导真实的社会状况,报纸索然无味。当我正庆幸中国的文学和新闻开始可以大胆批判现实、促使社会进步时,紧接着掀起的反右运动犹如当头一棒,我倾慕的作家刘宾雁受到铺天盖地的批判,而所有中国报刊,都只有片面之词,而看不到他本人有任何回应。我相信他这时候很痛苦,厄运正降临。
二十二年之后,文革结束两年,我读到刘宾雁的新作《人妖之间》,继续鞭挞中国的官僚、特权和贪污,我在主编的《七十年代》予以全文转载,把这篇作品推介到香港和海外,读者的普遍反映是:中国可以发表这样的作品,让他们看到希望。接下来,刘宾雁又以记者身份到各地采访,记录许多人与事,写下《一个人和他的影子》《人血不是胭脂》等报告文学,而最轰动的就是《第二种忠诚》。这篇作品给刘宾雁带来第二次厄运。他受到邓小平点名批判,又开除党籍。 1988年他出国访问,一年后发生六四事件,他也就济留美国,没有再回到中国去。
1982年,刘宾雁在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期间,我到美国跟他作了一次访谈。 1988年我去洛杉矶,刘宾雁也正好在那里访问,于是我又同他作了一次访谈。两次访谈都刊在我编的杂志上。
在第一次访谈中,刘宾雁讲到他的过去,被打成右派的经过和感受。他出生和成长在日本人占领时期的哈尔滨,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彼时彼地人们是享有言论自由的,青年作家是可以自己印书出版的。比照自己日后的「不自由」,这种印象成了他对童年生活的主要记忆。
他14岁就接近哈尔滨的中共外围组织,1944年19岁入党,一直在共青团工作。他也同白桦一样,自己相信出身纯正。他在1956年中共号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写出批判性的报告文学,显然他认为这是一个党员应该尽的言责。
1956年发表那几篇报告文学,广受读者欢迎,刘宾雁因此还获得升级和加薪。但宣称「阳谋」的反右运动一来,他的命运立即从天堂掉到地狱。他说他「变成一无所有。什么都不被承认,你的革命资历、水平、地位、贡献……一切都不算数了。」他被开除公职,送去劳改。在这段长达22年的右派分子生涯中,他感受最痛苦的是两件事,一是你是贱民,不是一个人,谁都可以骂你,侮辱你,右派帽子摘了之后还被叫做「摘帽右派」「改正右派」。右派分子的档案犹如一个人的影子,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他认为「这种精神折磨最可怕」,像一块石头一直压在心上。另一个痛苦之处,是你想做点好事,不让你做。比如你见到一个孩子剥树皮,你劝阻他:不能剥,树会死的。小孩会骂你:「你管得着吗?老右派!」22年的右派生涯什么都不能做,四人帮倒台后还是被投闲置散。三十多岁到五十多岁,一生中最有用的时光,就这么荒废了。
刘宾雁选择报告文学这种形式去写作,主要是因为在中共体制下,新闻一直是管得死死的。即使在思想最开放的八十年代,刘都说过「理论界是活了,文学界也会跟着活起来,最死的是新闻。」但刘自认是新闻记者,生平最想献身新闻事业。在新闻管得死死的情况下,他就从文学入手,写出既有真实背景事实,又带文学虚构意味的故事。他写的每一篇报告文学作品,都广受关注,引起轰动,首先不是它的文学性,而是它的现实性。
实际上他作品的文学性很强,批判锋芒尤其锐利。我从他的作品和生平中获得的人生启示,就是作为一个写作者,一定要敢于揭发事实真相。新闻要报导真相,无法如实报导,就另辟蹊径,从文学入手报导真相。写评论更要基于事实真相。这世界最需要的是真相,人生最应该探求和坚持的是真相,真相就是True,就是真理,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忠于自己的人。
(文章发布于2021年8月20日)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 题记
- 闯关
- 圈内圈外
- 杀气腾腾
- 煎熬
- 伤痛
- 动荡时代
- 抉择
- 那个时代
- 扭曲的历史
- 先知
- 自由派最后一击
- 我的家世
- 沦陷区生活
- 汪政权下的乐土
- 沦陷区艺文
- 父亲与沦陷区话剧
- 李伯伯的悲剧
- 逃难
- 愚者师经验,智者师历史
- 战后,从上海到北平
- 古国风情
- 燕子来时
- 在左翼思潮下
- 1948树倒猢狲散
- 猪公狗公乌龟公
- 《苹果》的成功与失败
- 怎能向一种精神道别?
- 自由时代的终章
- 清早走进城,看见狗咬人
- 确立左倾价值观
- 「多灾的信仰」
- 最可爱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 中学的青葱岁月
- 被理想抛弃的日子
- 谈谈我的父亲
- 父亲一生的辗转挣扎
- 父亲的挫伤
- 近亲繁殖的政治传承
- 毕生受用的礼物
- 文化摇篮时期
- 情书——最早的写作
- 那些年我读的书
- 复活
- 不可缺的篇章
- 不可缺的篇章之二
- 不可缺的篇章之三
- 不可缺的篇章之四
- 不可缺的篇章最终篇
- 没有最悲惨,只有更悲惨
- 归处何方
- 刘宾雁的启示
(《失败者回忆录》此前在《苹果日报》连载,现正在Matters持续更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