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没有压迫的未来--基本收入

寓森
·
·
IPFS
·

造成儿童自恋成长环境变得不理想的因素可能很多,如果以整体社会环境而言,我认为经济上的压迫,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之前的文章我曾经提到过,我认为「基本收入」是一个能广泛且有效改善儿童成长环境的制度。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想向大家要介绍一下这个深具未来性思考的制度。

请大家先想像下面的情景:

  • 如果父母不必只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必须双双出外工作,是不是会有更大的空间选择在家养育小孩?
  • 如果父母能够不为了基本生存条件而挣扎受苦,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情绪来陪伴孩子?
  • 如果父母不需要担心孩子将来找不到工作,是否更能让孩子依照他们的特质与兴趣发展,而不是勉强他们去念「有前途」或是「热门」的科系?
  • 如果不用担心生活过不下去,当我们人生有了新的体悟与发展方向时,是否能更有勇气改变人生。

上面这些都是自恋结构能良好发展的有利条件,而通过「基本收入」的制度,它们将很有机会实现。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基本收入」?

所谓的「基本收入」是指,政府定期发放一笔固定的钱给每一个国民,没有任何条件限制,主要目的是保障每一个国民基本生活无虞。

乍看之下会觉得这似乎是个无脑的想法,常有的困惑与质疑是:

  • 我们要保障的应该是弱势的族群,为什么还要发钱给本来就已经有钱的人?
  • 光是要补助弱势族群的需求就已经左支右绌了,政府财政怎么可能有办法支付这么庞大的金额?
  • 如果真的对每个人发放基本收入,还有人要工作吗?都没人工作,社会不就崩解了吗?

这个制度可以带来很多的改变与好处,我认为主要的有:

  • 它实现了真正的社会正义,无差别且公平地分配由全体共有资源所生产而来的利益。
  • 避免标签化弱势族群与「贫穷陷阱」,消除充满审核与歧视的社会福利体制。
  • 让人不再需要为了基本生存而从事被剥削的工作,长远来看,可以将人从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从事自己热爱的活动。

实现社会正义

分配不均一直是人类社会中持续存在的情况,造成许多社会冲突与问题;尽管文明不断进步,社会与国家制度不断调整改变,分配不均不仅没有改善,甚至还在恶化中。这导致了不同群体间的对立,以及对于政治制度的怀疑与不信任。对于怎样的制度才是真正的分配正义,始终争执不休、莫衷一是。

齐头式的平等已经被证明为不可行的制度了,而放任的自由经济实际带来了更大的分配不均;现代国家实验着各式各样的计划经济,也还是没能有效解决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制度可以带来最大限度的分配正义,又不会过度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基本收入」的建议是--「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透过无条件、定期地发放固定的金额给每一个人,来确保他们的生存权。这样的「生存权」来自于下面几个事实:

  • 地球上的资源属于全人类共有,文明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每个人的工作所得成果,都使用了前人的努力与共有的地球资源,并不是单独创造,应该要回馈到人类社会的整体。
  • 国家的成立是一种「社会契约」:国家允诺照顾每个国民,国民因此同意服从国家的制度;因此保障基本生存权是国家的义务,透过发放个人基本收入是既清楚又简单具体的实践。

上面两件事情并非没有发生,实际上一直在进行。所有的国家都会透过「课税」来建设公共设施与维持政府的运作,但是税制既复杂又容易被既得利益者所操控,真正的弱势者往往无法从税制的改变中获益,因而仍旧充满了不公平的分配。

政府经由税收从事公共建设,虽然对大家都有益处,但是并无法真正保障一个人的生存;国家光只是完成公共建设,并没有实践「社会契约」中对于每个国民的保障义务。虽然目前许多福利国家透过种种不同的福利制度,试图照顾每个人的生存权;但是复杂的制度与充满歧视的审查,往往让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协助,过程中心理又饱受「标签化」的伤害。这些审查不仅浪费资源,又缺乏效率,更有可能存在着人谋不臧的种种弊病。

即使好不容易正确地将资源给了需要的人,却还有新的问题--贫穷陷阱。

跳脱贫穷陷阱

现行多数社会救助制度都会设立一定的门槛,当收入低于所设定的金额时,才会给予补助;一旦收入高于这个金额,补助将会被取消。但是当被补助的人努力找到工作而有收入时,补助可能会被取消。因此当他努力尝试去工作后,收入可能并没有增加很多;而找到的工作条件可能不好,或是很不稳定,他还要冒着再度失去工作的风险;一旦再度失去工作,又要经历一次繁琐无自尊的申请救济的过程。这些情形往往让他们丧失再度找工作的动机,时间一久导致工作能力退化,又更难再回到职场。

于是他们如同掉进了一个出不来的陷阱,这就是「贫穷陷阱」。一旦掉入这个陷阱,人很容易失去自尊,甚至自暴自弃;这往往又导致周遭他人歧视的眼光,认为他们是好吃懒做,等着别人救济他。渐渐地社会开始排斥这些人,导致群体间的分裂。

接受他人救济从来就不会、也不可能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没有人想要一直处于被救助的角色,这对于自尊是很大的伤害;但是因为制度设计的不人性,让他们没有出路,只能放弃自尊。

也有一些制度尝试调整这个缺陷,设计了缓冲的机制。但是这同样面临了审查的问题,过程中充满了审查者的质疑与被审查者的回避;不断挑战着人性的底限,结果一样导致自尊的伤害。

基本收入因为不须审查,可以彻底避开贫穷陷阱,保护人的自尊。

从工作中解放

当整体经济环境不佳,或是工作机会减少时,为了能够生存往往必须要接受低薪且条件恶劣的工作;即使经济状况良好,资本家为了获取较高的利润,也会刻意压低工作薪资与条件。这让多数不具备特殊技术的人,处于容易被剥削的状态。很多社福团体希望藉由调高「基本工资」来改善被剥削的情况,然而最近几年韩国调高基本工资的经验显示,调高后不但没有增加底层民众的收入,反而还减少,这大大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分析后发现,主要是因为工作性质差异很大,齐头式的调高反而造成某些行业经营的困难;而资本家总是有办法来避开制度的限制,因而对于底层民众的实际收入的增加没有帮助。

有了基本收入保障,人们不需要为了基本生活被迫接受不合理剥削的工作;资方也需要提供够好的工作条件,才能吸引人力投入。这样其实能让资方与劳方可以在各自的需求下,让工作的方式与时间更有弹性。

除此之外,基本收入也可以让人们更愿意从事没有货币报偿的工作,例如照顾生病的家人或是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其实对于社会整体的帮助很大,很多人其实有心投入,却为了生活需求无法从事这些活动。

整体来讲,基本收入可以让人对于工作的选择性更高,未来可能重新改变人对于工作的定义,改变人类文明的型态。

好处这么多,接下来要谈谈大家的质疑。

为何要发钱给所有人?

基本收入的精神就是,所有发展的成果都会使用到全体社会的资源,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社会红利」;平均发给每个人,可以避免耗费资源的审查与标签化弱势族群。有人会觉得,已经很有钱的人何必再发给他们?但是要实施这个制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加税。收入越高的人在加税后,实际上整体的收入会减少更多;而占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的人,整体收入则会增加。结果是整体的分配会更平均且更有效率,这正是这个制度巧妙的地方。

财政可以负担吗?

基本收入的发放确实需要相当大的金额,但是以目前人类总生产的规模,绝对是可以负担的。以「台湾无条件基本收入协会」所发表的白皮书,建议18 岁以上成人每人每月发放12608 元,未满18 岁发放一半金额6304 元;若要全面实施,在不影响目前政府运作的情况下,以单一税率31 % 课税的话可以因应,而台湾目前平均税率为13 %。以此金额推估,年收入84 万成为一个分界线,小于84 万的人收入会增加,占人口比例的67 %。

这样的增税不可谓不大,但也不是遥不可及,这还是在其他预算不变更的情况下。如果整合了原本的社福预算,扣除审查的人事成本,加上未来可以开征的碳税及环保基金,以及因应机器人取代人力的资本利得的课税,实际需要增加的税额还可以更少。

基本收入其实并非新的观念,最近会再被热烈讨论,主要就是因为近来人工智慧的成熟,机器可能大量取代人力,造成大量的失业问题。大量失业会造成经济的萎缩与社会的动荡,对于人类社会的冲击更大,因此就连企业界也出现大量支持基本收入的声音。对于企业而言,经济萎缩是更可怕的事情;制造的东西如果没有人买,做的再好再多也没用,只有亏钱而已。如何尽早规划,逐步实施来降低对于经济的冲击反而更重要,而不是反对它。从下届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中,已经有人提出基本收入的政见,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趋势。

基本收入可能已经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做」。

大家都不工作了吗?

另一个常见的质疑是,有了基本收入会不会导致很多人都不工作,生产力会因此而下降。真的会如此吗?以目前的一些小规模的实验似乎并未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地方的就业率有微幅的下降,深入了解后发现,多数是妇女回归照顾家庭或是年青人重回学校就学,而不是无所是事。但这还是无法解除多数人的疑虑。之前瑞士对于这个议题举办了公投,尽管瑞士NEOPOLIS 的调查研究显示,有64%的欧洲人支持基本收入制,仅有4% 的民众表态通过后会选择不再工作。 2016年6月5日,瑞士人却压倒性地否决该公投——以23.1%赞成与76.9%反对的差距,否定了每人每年约3万720美元的UBI公投提案。

在看似获得大多数认同的调查下,面临真正的选择时,结果却完全翻转了。这样的差异该如何解释呢?

我觉得这反应了人对于他人的不信任。我们相信自己会工作,却不相信别人也会如此,更不愿意自己辛苦的工作平白被别人分享。人并非不慷慨,不愿分享,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捐款与互助行为,那对人来说是一种快乐。但是当分享的对象不确定是谁,甚至可能被不适当的使用时,会有一种被欺骗与吃亏的感觉,这是很难忍受的。我觉得这是「无条件基本收入」很难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心理因素。

以我自己研究人的心理的经验,我想探讨,人在获得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欲望就会停止吗?好吃懒做真的是人的天性吗?人真的这么期待无所是事的过生活吗?

我觉得这有点小看了人的欲望了!人类之所以发展出目前的文明,不像其他动物只有生存与繁殖,就是因为人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欲望与能力。我认为人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真正属于人性的欲望才正要开始!你能想像自己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之后,什么也不做吗?一旦欲望出现时,就会驱策你去追求,这就回到原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中。但是这时候你会有更多的选择。你可以继续赚钱满足更多的欲望,或是实践自己的理想但是可能没有金钱的报酬;当你困惑时,可以停下来思索之后的路;当你累了,可以休息养精蓄锐。但是你一定不会永久的无所事事,我认为这样才是真的违反人性。

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慧与机器人的进展,让生产的能力大大地提高,这本来应该不是坏事。或许人类该换个角度思考:需要人去完成的工作已经不像以往那么多了,就让机器去做生产的工作,人可以从事生产之外的其他活动。而机器的生产能力是来自与人类长期集体所累积的成果,应该用来保障全人类可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人类新世纪

人类的生产早就已经远远超过生存的需要,地球的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甚至已经威胁整个地球生命的存续。我认为通过基本收入的制度,人可以重新思考关于工作与生产的意义;除了可以扩展人类文化与精神的可能性,更能够让人不再只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能够珍惜有限的资源,生产出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

甚至因为能够免于基本生存的威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有很大的改变;我们不再需要为了生存问题,陷入仿佛你死我活的争斗之中;更能够以一种互相合作而非竞争的方式,实现彼此的梦想。

果真实施了基本收入,那将是人类新世纪的到来。期待有生之年,能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新世界。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寓森精神科醫師,喜歡思考與寫作,愛好騎單車;主要關注「自戀」與「無條件基本收入」的主題。目前沉浸在「拉康」中,正在關注 i 世代一題... 個人臉書專頁「納西斯花園」,個人網站 lincalvino.me 「自戀筆記」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戀觀察室」8、i 世代的深層焦慮

「自戀觀察室」7、躺平,不行嗎?

「自戀觀察室」6、學校可能的角色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