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Watchmen》的角色剖析:凝视至黑之后,如何前行(上)

倚墨
·
·
IPFS
·

这次想讲述的主题是DC的传奇漫画:《Watchmen》,台湾翻译为《守护者》,它是一部冷战末期时代的英雄漫画,探讨的主题之深厚俨然就像是那个时代综合的纪录史一番但它兼顾历史的厚重、社会的描写、娱乐的快感及人性的探讨,仅仅十二刊、每一刊仅三十页多,却缔造辉煌成绩,以漫画的形式获得雨果文学奖──吹捧也吹得够多了,以我自己的心得而言,一话我都可以看至少一个小时,每一句台词、每一格画面、每个表情和动作都能延伸和涵盖多重的意义与意象,重叠紧压的剧情量厚度有如油画,极致的令人屏息。

守护者(Watchmen),原作漫画为DC在1986-1987年连载的漫画,连载十二期,编剧艾伦·摩尔(Alan Moore)、画家大卫·吉布鲁斯(Dave Gibbons)、上色画家约翰·希金斯(John Higgins)。电影于2009年上映,由查克.史奈德(Zack·Snyder)执导。

首先是没有剧情透露的推荐:如果你喜欢英雄漫画或是美式超级英雄电影,你一定要考虑看看这部漫画或是它的改变电影,《Watchmen》里有刻划置身的英雄、丰富的故事线、强烈的叙事风格和人物塑造,而且讨论人性之深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足够开阔对美漫的眼界。如果你对冷战时期的社会氛围有所好奇、那你更该读读看在核战阴影下催生出来的漫画。

《Watchmen》以沉重写实的风格去刻划英雄、社会、时代、人性四者间的互动和曲折,每一格的表情和背景都是故事的一部份,每一页都是叙事手法的展现,每个角色都有社会、人们的投射,缺点大概是它阅读起来较为困难,非线性叙述需要适应、重叠的分镜需要思考、剧中剧的部份需要连结,但当读懂它后,又会被巨大的讯息量压的惊呼紧张连连,1987年的漫画,叙述方式和技巧现在看来也毫不落伍甚至前卫。

那么现在就是开始解析了,原作的量很大,所以分几个大主题来写,这次先从角色塑造开始,此篇会先写主要的两位角色:夜枭及罗夏。使用的材料为守护者十二刊和电影版为主。


夜枭

「我现在觉得仿佛在燃烧,那个面具英雄杀手、世界大战,都不过是待解决的一件案子罢了。」

二代夜枭(Nite Owl II),本名Daniel Dreiberg,拥有航空学和动物学的学位教授,对鸟类与神话有着狂热,接受一代夜枭的训练,继承了夜枭的名号成为一名英雄。如果说罗夏是被强迫性的面对自己对善恶的论断,那Daniel更像是在夜枭的身份中寻找自我认同。

「然后我对它们的恐惧,转化成一股痴迷。」──节录自《守护者》第七回附录

Daniel运用父亲留下来的财产购买装备、制作名为『阿基米德』的猫头鹰飞行机(Daniel说是从梅林的猫头鹰借名而来)。 Daniel人格特质和追求藏在各篇章节之中,用许多的片段去勾勒出这个角色。

在受到法律的限制而被迫退休之后,Daniel每个礼拜还是会跟一代夜枭喝酒话家常,每每讨论到「你是否怀念过去扮演英雄的时光?」Daniel总是否定或是贬低那段成为夜枭的时光,随着剧情推移,他才慢慢承认:那时戴着面具的夜枭,才是真实的我

「我们的美国梦在哪里?」「这就是美国梦。」节录自《守护者》第二回

笑匠的葬礼上,Daniel回忆起与笑匠的过去,在驱逐反蒙面英雄的暴民时,有了关于美国梦的对话。这段看起来是笑匠在讽刺夜枭的话语,恰恰正好揭示了『美国梦』对于夜枭和守护者们的意涵。

所谓的美国梦,大概泛指『在美国只要靠自身的努力勤奋不懈怠就能达到成就』,象征美国的丰饶与自由意志,但笑匠在此时的回答,反而抱着不同的意涵:夜枭和笑匠用暴力驱赶暴民就是美国梦,因为他们就是靠着自由精神和努力站上了自己想要的位置。

比起《守护者》出现的其他角色,Daniel在时代的洪流中背弃自己,生活在至黑之中-冷战时期的压抑与恐惧,不时出现在他的脑海,象征广岛核爆的广岛恋人是他的故事里不断出现的意象,刻划出了核爆和冷战带来的恐惧。

Daniel在反覆的思考以及与丝魂的恋情中,重新找回自己,一如他在梦中脱去自己的外壳,露出夜枭的外貌,那穿着斗篷变装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罗夏

「黑白永不混合,美极了。」──节录自《守护者》第六回

永不妥协、意志坚定的罗夏(Rorschach),取名来自知名的心理测验:罗夏墨迹,本名Walter Joseph Kovacs,相信是所有守护者漫迷都会喜欢的角色,守护者用整整一话的方式去把这角色的一切宣泄而出:无奈的家庭背景、过去受到耻辱的反击、暴力倾向;永不妥协的理由、贯彻直至生命尽头的信念。

罗夏的成长有两个阶段,我们可以说他的暴力倾向和无法忍受灰色地带是一种天性,或是被家里环境压迫出来的个性,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对黑白分明的喜好,对着显现出罗夏墨迹的洋装上毫无灰色空间、黑白永远不会混合的图样着迷,这里也可以连接到善恶二元论的诠释:善与恶、黑与白的永恒对立,这也同时是罗夏这角色的基调。而第二个阶段,便是催生出罗夏的『强迫』。

「闭上眼睛喊着妈妈的是Kovacs,再睁开眼的,就是罗夏了。」──节录自《守护者》第六回

Kovacs曾说:别傻了,那时候我还不是罗夏。让罗夏真正诞生的是1977年时,女童失踪被犯人分尸喂狗的事件。在Kovacs述说这件事之前,他在牢狱里的心理医生不断问着:「他说是被强迫的,但没说是被什么强迫的。」经由这件事,揭晓了罗夏的心理状态:当见过人类的丑恶,就不可能坐视不管,成为蒙面英雄是被心中某种对善恶判断的原始冲动『强迫』成为英雄

「杀死那些孩子的不是什么上帝,把他们分尸后喂狗的也不是什么命中注定,而是我们,都是我们。空虚感在我的心中散发着冰冷的气息,把它的幻想全部冻结,再砸成碎片。」──节录自《守护者》第六回

《守护者》第六回,以黑人心理医生的视角以及他的日志完全侧写罗夏,心理医生想了解罗夏为什么成为没有任何人喜欢的蒙面英雄,最后在窥视他的心灵同时,自己也被迫了解了人性的黑暗,在最后他想要装作一切都没事,但已经没有办法了,就像罗夏或其他守护者成员一样,当见到了至极的黑暗,就连假装眼前的罗夏墨迹是血腥死尸都是一种妥协和自我欺骗,我们真正面对的是人性深不见底、纯粹的漆黑,只差在愿不愿意直视。

《守护者》以另一个角度的见解诠释了「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凝视着你」尼采这句名言的意义:当你看见了漆黑,就无法袖手旁观。这不只是罗夏而已,作者将其核心精神延伸到了故事中的英雄们如何行动、最后一回时黑人医生的抉择等等,面对黑暗时每个人不同的选择,也借此诠释见证过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等『至极漆黑』的美国人,在冷战的氛围下,有怎样的反应与抉择。而罗夏,选择了自己的正义,并永不妥协的行走在他描绘的道路上。

罗曼永不妥协的信念,也驱使──或者,我们说是「强迫」更加精准,这份信念强迫曼哈顿博士了结罗夏的生命,替罗夏的正义画下句点,但他留下的日记、对正义的追求,都在美漫史上留下浓墨的一笔。


小结:深渊中的抉择与法律道德的边界

上篇先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夜枭反应的正好是面对巨大深渊时人类的无力感,不论是暴动的民众,抑或是随之而来的冷战,在时代的洪流中,他本想舍弃自己,载浮载沉,之后透过丝魂和过去的英雄行动找回自己的初心,相信自己在时代中的定位并做些什么。罗夏在看过肮脏的人性后,以自己的双眼去判断善恶,走在自己的修罗之道上,不断向前、不断向前,即使是与世界为敌、不被认可,也不妥协任何一点灰色空间。

从这两人身上也能看到一个共同点:对于法律的不信任、对于道德的自我评价。漫画中禁止英雄们,套用到我们的真实社会,便是不允许私刑正义。夜枭违法开着飞船搭救火灾现场的人们、罗夏不信任法律会给恶人足够的惩罚,所以自己动手,这都是因为不信任法律、有自己对善恶的一把尺,而做的行为。

而这一点,在本作的法老(Ozymandias)中,又得到更巨大的延伸与规模。这会在下篇继续做讨论。会先以角色为主,关于法律和私刑正义,也是很庞大的题材,也许会独立出来继续写和分享。

最后,还是期待各位可以将这部作品找来看看,台湾、全球近年来的政治局势也较为紧张,社会氛围也有倾向于私刑正义、不信任司法的现象,也许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共鸣。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倚墨解析作品、深入知識、享受生活,會在這裡盡情揮灑自己的筆墨與內心,人與人之間就像永遠無法相通的獨木橋,但還望我們彼此的叫喊能確認你我的位置。 建議您追蹤方格子帳號即可,如要透過其他管道聯繫也可以到https://www.facebook.com/aa8455678/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妖酒異聞錄:麒麟颶的醉酒(下)》

《妖酒異聞錄:麒麟颶的醉酒(上)》

居待月/極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