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奇袭》简短书评:理想主义份子的革命
革命,通常始于忿忿不平。
金融体系并不完美,负责监管的政治体系也不完美,有时候甚至是千疮百孔,才会一次又一次地,造成这么多次金融危机。
就算不熟悉这些金融危机也没关系,只要看过几年前的热门日剧《半泽直树》就能理解,人的贪婪经常是问题的源头。但我们有更好的解法吗?
2008 年的金融海啸中,忿忿不平的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Bitcoin)白皮书,挑战腐败的中心化金融体系,在波涛汹涌的暗潮中,开启了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革命。
但真正的革命,都是奠基于几个理想主义份子。
就在一年半前,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写下他认为可以进一步推动加密货币发展的基本结构,伍德(Gavin Wood)在他的黄皮书中精进了那个概念,写成电脑语言。数十位开发者、设计师、部落客,以及世界各地数百位投机者聚在一起,很多人甚至抛下一切,离乡背井,勒紧裤带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只为了让这一刻实现。
以太坊(Ethereum)的早年发展,就跟很多新创组织很像。 《以太奇袭》除了记载以太坊的创始人布特林,还纳入了其他曾经是以太坊的核心成员,以及周边开发者的故事。
以太坊发展至今,布特林也做了许多重要且困难的决定,譬如坚持以非营利基金会的方式来发展。
还有一群掌握加密货币技术的人们,提倡「Code is Law」的原则,来杜绝所有政府以及人为介入操弄,意即一切依照公开的程式码来公正运作加密货币体系;因为电脑是不会贪婪的。
区块链技术虽然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但要仰赖这个原则才能落实。
面对真实的世界。
2016 年,以太坊上的一个DAO 募资合约有漏洞,被骇走超过360 万个以太币。以太坊社群就得决定,是要坚守「Code is Law」原则,放任骇客盗走以太币?或是将区块链系统「硬分叉(hard fork)」,技术性逆转来追回被盗走的以太币?最终社群以多数决选择了后者,认为「货币体系必须为民服务」,硬分叉出去的区块链仍称「以太坊」,持续演化至今。
不认同的另一群人则继续维护既有区块链,改称为「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坚守他们的原则:「我们相信问题之间应该明显区别,系统分叉只是为了修正实际的平台漏洞,而不是为了拯救失败的合约及特殊利益。」
书中所描述的现实故事细节更加精彩曲折。加密货币体系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发展出一条与传统货币体系不同的全新道路,仍然要面对如何处置不正常交易?如何定义不正常交易?谁掌有上述的话语权?真实的世界,毕竟并非理想无瑕。 Code is not unbreakable. Deal with it.
《以太奇袭:一位19岁天才,一场数位与金融革命》作者采访了许多人士,很好地把许多故事串连起来了,但也仅止于此。书中对于加密货币的社会价值论述很少(这部分可以去看高重建的《区块链社会学:金钱、媒体与民主的再想像》),也未特别着墨于加密货币的技术价值,这则是我将继续探索的议题。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