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奇案》如同毛帽编织的类型融合
前篇《东城奇案》影集与剧集的距离,提及两者的界线变得模糊,似乎成为现今的趋势,聊聊前三集的结构,也许能够发掘精妙之处。
有些人喜欢看影集,听到某部作品名称,第一个问题就是:「那是影集还是剧?」对于这类观众的观察,我大致上理出影集的指标性在于「具电影感及叙事节奏快于剧集」;相较之下,剧集的指标性是「生活化且叙事节奏亲近观众的现实时间」,比如说,大家时常可以看见,一边做事的人,另一边「听」电视剧,忙完后回到座位,还是可以接得起来剧情。
若以这两个指标来看,《东城奇案》是偏向影集的作品,不过女主角梅珥(Mare)的居家生活,又亲切得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大量地透过角色的生活环境,深化梅珥的草根性,这一点相当「剧集化」。
由于市场供需的演化,从剧集转向影集的制作愈来愈多,但是经验不足而难以与优秀的影视作品竞争不在少数,如何增加经验值,除了烧钱制作以外,研究的基本功也需要幕前幕后人员共同努力。
如同毛帽编织的类型融合
思考如何解析的时候,忽然脑中浮现毛帽编织的概念:先量好头围,再依照适当针数,将最外围的一排线编织出来,作为基准线,接着一圈又一圈地减少针数,直到编织至圆心,最后收针。
好像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减少针数的过程,还得要再戴上多量几次,因为每个人的头型不同,毛帽的贴合度很重要。不能太紧,太阳穴会被挤压得头痛;不能太松,风又容易吹进来。根据毛线材质,有些编织起来可能会偏硬,如何拿捏松紧,也是考验编织者的耐性与观察力。
综合毛线、编织技术与编织者的实力,最后是戴上毛帽的人,才能确保毛帽的成果──这跟影视作品很相似。
毛线材质与技术就像是类型与叙事技巧,学习将之巧妙编织的能力,则是编剧的实力测试,不过这也是参与的幕前幕后人员,同时需要展现的能力,从制片、导演、摄影、灯光、录音、美术、剪接、特效、调光等等组别,细分下去的工作职务,以及演员事前、拍摄的表演功课,像是一圈又一圈的毛线,交织而成的终点就是毛帽的顶点,也就是最终要递给观众的那一顶。
也许戴得不舒服,但外型亮丽好看,大部分人一开始可以接受,却使用一次之后就塞进柜子,等到下一次大扫除,它已经发霉无用;也许戴得很贴合,实用性很高,但使用的毛线不受大众青睐,因此乏人问津。随着社会变迁,两者都可能重新被人看见,以新的编织手法来贴合现今观众的感受。
《东城奇案》面向观众的角度,就像是朴实色调的毛线,强烈的生活感之中,编织出特别花样,抵达顶点之前,观众们才发现,原来它不是单色,而是双色。
总共七集的《东城奇案》,分析前三集,几乎是故事一半的地方,既然是探案故事,留给观众的悬念势必很重要,不过本作的中心是梅珥(Mare),因此也在第三集的结尾,给予梅珥重大的打击。
从环境条件、社区性来看,梅珥居住在人情紧密、社区平静的老镇,几乎都是熟识几十年的人,谁家的孩子闯了祸,第一个找的也是梅珥,她是警探兼里长。一大早接到居民报案电话,即便不是上班时间,也凭着责任感抵达。
如此以警探为荣的她,却有心上的疙瘩:一年未破的案件,失踪少女凯蒂。局长要求重启旧案,并从上级机关调来一名警探帮助她,梅珥感受到威胁,却又无可奈何。
回到家后,却被告知前夫法兰克,即将庆祝与新人订婚,房子还买在她家后面,而同一天夜晚,属于她的荣耀:二十五年前高中篮球联赛冠军,家里的人却没有要参加,而是去法兰克的庆祝宴会,女儿莎凡受不了,提到梅珥说那一场颁奖典礼很愚蠢,叫大家都别去。
梅珥到高中好友罗莉的家中会合,准备前往颁奖现场,聊到失踪少女凯蒂,她说就像大海捞针,说不定一辈子都找不到;到了现场,遇到凯蒂的母亲─黛恩,原来她们同在一个队伍,梅珥站在黛恩后方等待颁奖,主动提起案件,急着辩解自己已经付出过多的努力,为何黛恩却还是要针对她,没有交流的争辩,直到梅珥站到灯光下,场上的掌声衬托她的过往荣耀。
庆功宴办在酒吧,梅珥认识一名刚搬到东城的作家教授:理查,尔后在他家做爱,半夜回到家,却发现老妈在沙发上睡觉,说自己又脚痛;梅珥在走廊上遇到孙子德鲁,哄他上床睡觉的时候,他说想帮乌龟取名为凯文,因为那是爸爸的名字。
梅珥看着乌龟,仿佛看见凯文的身影。
天亮了,一切的事情又回到原点,包含新案件的发生。
重点事件的铺陈分析
第一集主要由三个面向编织而成:社区、梅珥、新旧案件。
社区气氛与梅珥之间的关系,梅珥的个人主义与家庭问题,旧案件失踪少女凯蒂,以及新案件─少女妈妈艾琳被弃尸在溪中。
编织顺序可以依照场次分析进行,不过这样对于读者而言可能负担太重,所以我用重点事件来说明,社区面向比较像是外壳,包覆梅尔与新旧案件。
每一角色与案件的相关度高低有别,如何以梅珥的生活为轴心,穿插各个角色的情报量,这实在很不容易,正是因为交融恰当,即便人物相当多,仍有节奏地形成印象;中心人物梅珥受到各方牵制,将她推向职场悬崖的是必须拿到监护权的心情。
她偷走证物室的两袋毒品,趁机放进德鲁生母的车子,好让警察盘查抓到,却被局长识破,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局长要求梅珥必须停职,并且接受悲伤治疗。
第三集结尾,她望着局长驾离的车子,一人独自站在空荡的道路。
探案推理+家庭通俗的节奏感
虽然以文字难以说明节奏感,但相信看见上图整理的读者,不免有种感想:资讯量蛮多的啊!到底如何仅在三集的内容,就做出适当的节奏呢?
提到节奏,聊聊一般人可能的疑问:节奏慢得看不下去的作品,是不是跟剪接有关呢?还是编剧写得太无聊?
首先,节奏慢得看不下去,未必是剪接的问题,因为素材多寡、戏剧呈现方式等等,都会影响剪接工作是否足够端出一盘好菜,而错误的观念是以为拍摄节奏照常,一切只要靠后制就可以了,这其实是本末倒置。
因为类型不同,需要掌握的节奏,其实从编剧的创作就开始了,然而这远远不够,实际拍摄的参与人员们,包含导演思维、摄影角度、灯光气氛等等,才是影像节奏的执行者,后制团队能够塑造的部分,并不一定比拍摄现场来得多。
当然,类型很多元,也有非常厉害的后制团队,但在此是想提醒读者们,影视作品所包含的工作人员们,若非有相关的节奏思维,其实很难有契合度高的呈现,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综合表现,只是拥有「决定权」的发声者,通常比较受到大众所知。
回到本作,《东城奇案》的节奏融合感很强,真的要挑问题还挑不出来,虽然以故事的独特性而言,未必是接近顶端,但是以整体性来看,无懈可击。看完以后,将之收到口袋作为类型融合的参考作品,感谢优秀的演员凯特‧温斯蕾,与作品幕前幕后人员们。
如有机会,日后再与各位分享详细的场次分析。 (前提是不会看到睡着啊~)
图片来源
图1:CATCHPLAY+
图2-4:自制图片。
▶如果喜欢文章,欢迎支持,让我走得更远🌲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