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 《人選之人》:全亞洲只有台灣拍得出的「選舉女子圖鑑」
作者:賈選凝(北京出生,香港成長,現居台灣。媒體人、評論人,但其實正職是做學術,關注港台區域研究、比較政治及文化研究。)
原文發佈時間:2023年5月11日
《人選之人──造浪者》)上線不到三天,就在社群平台被洗版熱議,而且至今仍穩居Netflix台灣排行榜的冠軍。這應該也是今年目前為止口碑最佳、水準最高的一套台劇。
先來說個直觀感受好了,該劇前十分鐘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怎麼感覺這才應該是「台北女子圖鑑」的正確打開方式?
王淨飾演的亞靜,搭公車去敦化北路的公正黨黨部上班,一組快切的空鏡頭跟著她的視點行經總統府、台北車站、兩廳院、101、機車車陣,一路落到公車車身上的競選廣告、掛在大樓外牆的立委候選人看板、敦化和忠孝東路交叉口的LED廣告牆⋯⋯台北的氣息脈動,透過這些「世代交替」、「做出改變」的競選標語,迅速變得活靈活現。
劇一開場,現實感就撲面而來。其後隨著情節展開,對於政論節目、遊行現場、凱道選前造勢晚會的神還原,基本都能以假亂真,甚至劇裏專門為公正黨做的競選歌都極有品質。如果說《人選之人》以精良的製作水準,成功輸出了台灣的選舉文化,應該不算過譽。
中國大陸微博上,網友對該劇也瘋狂好評。評論全都是這種畫風:「一口氣刷完《人選之人》,台灣真的是東亞之光。」有人讚嘆造浪者「Queen Maker」的女性力量,也有人感慨唏噓「一些在他們(台灣人)看來很容易獲得的投票,選舉的動作,對我們而言是難跨越的天塹⋯⋯」
《人選之人》(以下簡稱《人選》)是台灣首部政治幕僚職人劇,但其實它首先是一部出色的女性題材作品。贏得選舉改變社會很重要,但女性在個人層面能「改變」一些事同樣重要,這也是貫穿全劇的隱藏主線。
「個人即政治」的政治劇:她們的親密關係、家庭與職場
放眼整個東亞,也只有台灣的創作者,會將改變女性的處境,放在和「改變台灣的未來」同等的高度上去進行劇作詮釋。
劇裏對性別議題的深挖,比對選戰的描繪更豐滿。我們看到了三種很典型的女性困境:面對性騷擾及性暴力、家庭分工的不平等、情緒被污名化。
張亞靜身上,濃縮了女性作為性暴力受害者的複雜維度,她有遭遇純粹的肢體性騷擾,更承受了被裸照長期威脅的精神侵害。
面對肢體騷擾,她可以果斷反抗,女性主管也會鼓勵她「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整部劇裏公正黨內的最大危機,就是怎麼處理這起性騷擾事件,又不爆出醜聞影響選舉。
懲罰肢體性騷擾加害者可以名正言順,但是在數位親密暴力面前,亞靜卻沒辦法理直氣壯地控訴,因為她並不是個「完美受害者」。這部分要讚嘆一下編劇,只有對相關議題思考得足夠綿密深入,才能寫出「他沒有用任何暴力的方式強迫我,但是我沒有別的選擇」這種準確的台詞。
人妻吳芳婷的角色,講出了很多職業女性在家庭層面的無奈心聲,這個人物寫得相當貼地。
現實裏,多數先生恐怕都不明白對太太說「這個家就交給你了」到底錯在哪。家是兩個人的,對方願意配合你在某段時間裏多付出一些,不代表這是理所當然的。
自詡為「進步中年」的陳家競,潛意識裏不認為家庭分工是平等的,編劇用夫妻兩人的互動給大家科普:作為老公,不是說你有做家事就無可指摘了,而是要在觀念上真正尊重伴侶的工作價值、情感勞動以及各種無形的付出。
翁文方在職場上遭遇的「情緒被污名化」,則是一種女性在各種場合都會遇到的偏見。她的男性主管跟她說「不要用你私人的情緒處理同仁的事。」然後暗示她「選輸」和「情緒」之間的因果關係,卻不去細究為什麼她當時會情緒爆發。
現實裏,人們也往往會把焦點放在女性「沒 hold 住情緒」這個「結果」上,但很少談論造成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她的底線被觸犯了,也可能是她遭到了不公對待甚至人格羞辱。理解女性憤怒背後的脈絡,才不會以刻板印象輕描淡寫將之簡化為情緒問題。
《人選》對性別議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審視,是該劇最珍貴之處。我們很少能在一部作品裏,同時看到這麼多種在不同場域裏真實存在的女性困境被集中展現。而且放眼整個東亞,也只有台灣的創作者,會將改變女性的處境,放在和「改變台灣的未來」同等的高度上去進行劇作詮釋。
本文未完,全文見《《人選之人》:全亞洲只有台灣拍得出的「選舉女子圖鑑」》
285.再訪南韓現代巫女洪承喜:憂鬱的你,只是正在度過靈魂的黑夜
286.張繼科賣景甜私密影像:陳冠希「豔照門」15年後,大眾性別觀念改變了嗎?
289.一個K-POP粉絲的告白:請南韓偶像產業正視「微笑憂鬱」
292.《人選之人》:全亞洲只有台灣拍得出的「選舉女子圖鑑」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週報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