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或辩论什么有价值?经历过Matters几次论战后所领悟的道理

炙式化
·
·
IPFS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Matters 站上的「论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讨论文出来,而有些比较和平,有些则战况激烈,在Matters 或者Liker.Social「炎上」。而我今天想来分享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突然想写这篇文呢?原因是在一周之前,因为我发布了《 刚开炉的我,来告诉你「围炉」为什么会是个失败的产品! 》这篇文章,而有了很多人给予不同的意见,当然有非常多不同的声音,而我也在这次事件后学习到了非常多,让我感觉到有一种「进化」的感觉。因此我决定写篇文章记下这件事,除了是帮助我整理思绪、思考,也将其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 我在经历过Matters几次论战后所领悟的道理

我看过有些人的文章,说明Matters 时常会有吵架、论战,而先前有一篇文章,也确实整理了Matters 从2020 年一直以来的论战(关联)。如果我记得没有错的话,平均每一个月半Matters 就会产生一次的论战。这边得先说明我对论战的定义:「多半有复数的人处于两个立场中,两方互相对立,当然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出现。而每个论战有大小级别,小则只是单篇文章的讨论,大则大家各种发文讨论,大概一周内站上都处于不太安稳的气氛中。

而我必须实话实说,我曾在Matters 参与过几次的论战,绝对可以说是助长这样的风气的一人,当然我没有说这样是不好的。而依照我刚才对论战的定义,也许可以说我确实的发起了一次的论战,就在一个礼拜以前。不过比起先前的根本是小巫见大巫(是这样比的吗?)。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551588/


再来让我说说我对这种论战的经历吧。

我本身在来到Matters 之前,可以算是个潜水用户,就是会上各大论坛看看,但是始终不会留下自己想法的人,就即便真的有些话很想出口。而来到Matters 我才尝试开始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了几次论战,而也确实见识到言语的力量,常常会受到影响。而也因为几次的事件,感觉站上几天内都处于负面情绪中,让我对这些事有了恐惧的感觉。

但就即便如此,我却还是发了几篇类似的文出来。而在这次的事件后,我对这件事情成功释怀了,不再认为这是件不好的事情,反而转为认知到这能是件很好的事情,必须重视他。虽然这次的事件确实有影响到我的心情,但没有这次的事件,我想我不会学习到那么多,已经证明了这绝对不是毫无建设性、价值的事。因此以下我将要分享我的体悟。




🙋‍♀️ 什么样的沟通是有建设性的,吵架、抱怨难道不行吗?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说我开头所说的那篇文章便含有抱怨的性质,但我在这之后做了道歉,至于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原先我认为,什么吵架、论战、抱怨都是没有作用的,因为这么做的原因通常只顾及到自己,是为了自身利益去做争吵,往往不是为了群体,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但在经历过上礼拜的事件后,我对这件事有了新的定义、新的认识。 「抱怨并非没有用,它往往是点出问题关键的因素」。这个概念很好理解,让我们再看看以下这句话: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让问题自己浮出水面!」

也就是说,我们先不管抱怨的人是出自什么样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平台的所有人着想(我认为往往是前者),抱怨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是让问题浮出水面,很重要的第一步。

这么说来,抱怨怎么会没有建设性?反而更应该说,抱怨才是有建设性的事情,往往是点出问题很关键的因素。

但为何抱怨并不被大都数人所接受?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想当垃圾桶,也不想被负面情绪感染。即便上述说明了抱怨有时是点出问题的关键,是改变的第一步,往往也能很有建设性,但依然无法改变抱怨是负面的这点。因此也不是说不能抱怨,但请你做好会被讨厌的心理建设。也因此因为我不希望他人受我所影响,所以才在那篇开头所说的文章留言道歉喔。


而吵架与抱怨也有点类似,但并不完全一样。怎么说呢?吵架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得出一个双方都接受的结论,不是一个你理解我、我理解你的过程,往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证明自己比较厉害。因为吵架并不能找到问题的解方,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无助于整个沟通过程,因此我认为吵架是没有建设性的。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7699505/


让我们为这个段落先做个小小的结尾。总的来说,我认为不能说「抱怨」这样的行为是没有建设性的,甚至有些时候正是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而「吵架」往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且无法让整个事件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是无建设性的。但不管怎么说,我更认同将抱怨、吵架,转换为「点出问题」、「沟通」。




🤔 人要饮水思源,批判平台就是不对的?

接续上个段落,我说过抱怨往往是点出问题的关键,是让问题浮出水面的关键。但是基于抱怨会传播负面情绪等因素,我个人确实不太喜欢这种做法。

而在另个层面上,我们就要探讨到另一个问题,难道抱怨、批评平台就是不对的吗?在刚刚我又重复了一遍抱怨的功用,我就是想说明,其实往往抱怨、批评是一种改变的契机,如果说大家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平台始终就不会真正的改变,甚至永远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

这么说起来,这是合理化自己抱怨、批评的事情吗?其实不是喔,对我来说这是有点矛盾的心态。就单就「说话」的这个层面来看,是先有了Matters 这个平台,我才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不管怎么说,我所有的批判、发声都是建立在这个平台给予我的利益之上,而我并没有付出任何给平台,也因此没有任何「客诉」之说,批评便会显得有些奇怪。

虽然自身对平台的某些产品设计、理念有些意见,但基于我是先受益的,确实会产生这样矛盾的状态,批判也不是,不批判也不是。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macbook-313690/


那是我以前的想法,而现在我认为这两者确实有冲突、矛盾,但只要换个方式,便能破除这样的障碍。就像我上个段落说的,「我更认同将抱怨、吵架,转换为『点出问题』、『沟通』 」,只要将这两个表达方式转换一下,这样一来就直接解决这个问题了。

怎么说呢?如果我是点出问题、沟通,那我并不是在批评平台很烂,应该要怎么改才对,而只是单纯发表、分享我自己的想法而已(当然最终目的也可能是希望改变),因此没有了批评,还能保有原先期望改变的目的,也不会散播太多的负面情绪,岂不是更好吗?


因此批判、抱怨并没有不对,有些时候和沟通、点出问题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前者比起后者就是更讨人厌,毕竟会散播负面情绪,也让人感觉你都没有付出,凭什么要求东要求西?而事实也是如果你根本没有付出,就在那边指指点点,谁能接受?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7640471/


在这个段落的最后,我必须称赞那些批判平台的人。因为只是在感谢,绝对不会有进步,那些提出批判、抱怨的人以及平台本身,往往才是推动改变的人。但请注意,这依然不代表能无节制的谩骂、言语攻击,我同时也认为应该以点出问题、沟通,取代抱怨、吵架。




❓ 五点问与答:赠热度、封锁、共识以及犯错

以下是一些我从中体悟到的道理,无法特别分成一个段落来讲解,因此集结成问与答的方式向各位分享。而首先一定要先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人每分每秒都在变」 。我上一秒也许还支持某个观点,觉得很有道理,下一秒就突然变心,认为那个观点超级荒谬。当中也不乏有认为多个观点都有合理性的时候,并且往往还是占了绝大多数的时间。

因此以下的观点全是我「目前」体悟出来的,随时可能会变动。而关于认为多个观点都有合理性的时候,有这种矛盾心态的情况,也会在接下来一一讲解。我们开始吧!


  • 📌写讨论文就是赠热度?

有些人会说,写这种类型的文都是在赠热度?

说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因此我们绝对无法感同身受他人的感觉,也绝对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想法。最多能做的,也仅只是以自身的经验、经历去推测出他人的感受,并尝试理解。这也是我对「同理心」的定义。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search/%E7%90%86%E8%A7%A3/


因此他人写这种类型的文章的目的我们不可能清楚,就算你是出于希望问题能被改善的心态,也没有攻击谁,也能被理解为「赠热度」。而有点类似的主题,要是状况反过来了,却不会有这种问题。例如有人写感谢Matters 的文章,但不曾有人认为那就是赠热度吧?

思考了一下,就会发现往往如何判定是否为赠热度是主观的,如果你讨厌那篇文章,那你极有可能是因为这样去找出一些能批评的点,才说那是在赠热度。但如果你喜欢那篇文章,是不是就不会这样说了呢? (如果你是一致认同为赠热度的除外)


而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想赠热度写文,但是写出非常具有逻辑性的文章,也点出了很多关键的问题,那我认为给他赚点钱也不为过啦。并且就像我上个段落最后说的,那些批判的人往往才是改变的人,因此我认为应该被重视。

综上所述,我要说的就是赠热度这件事本身并不是重点,文章本身是否有合理性、能否找到对自我的价值等问题比较重要。因为我们判断是否为赠热度的依据往往非常主观,也时常是因为自己讨厌谁才去想出一个批评点,那么与赠热度的心态相比又好在哪? (一致认同为赠热度的例外)更何况我们根本不可能完全理解他人的想法与感受。


  • 📌达不成共识怎么办?

在那种论战文、讨论文发出后,往往会发生大家非常热烈的讨论后,但却始终没有得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像这样达不成共识的状况,大家还是只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始终没有给出一个一致都认同的「共识」,该怎么办呢?

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得先将「共识」的定义重新检视,因为只要将其重新定义,问题的答案自然而然会浮出水面。如果你对共识的定义,是全部人都要得出同样的答案、同样的结论,那我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说是些什么小事,那确实有可能得出群体一致认同的情况,类似「普世价值」那样。

而事实是,今年已经2022 年了,时代已经不同了,任何二元对立的价值观都应该被打破,已经不是什么「对与错、黑与白、是与非」的世界。如果硬要将其用对与错来看待,那我相信妳始终不会得出任何答案、结论。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ipad-7875901/


因此我对共识的定义,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得到一样的共识,而是所有人在同个事件上能互相理解、沟通,即便观念不同也不互相侵犯,就仅此而已。如果说所有人在同一件事情上都能秉持着不同观点,而也都没有实质的伤害到他人,那就是表示那些论点都不是单纯的对与错了。而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就没有必要硬去讨论出一个所有人都认同的共识了,因为那根本就没有半点作用,应该说打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而也不要担心自己的价值观、观念与他人不同,你当然可以试着去理解、学习他人的观念,因为这正是沟通、辩论、讨论的目的。但是你必须有能力去区分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观点,去学着吸取那些,这才是最重要的。


  • 📌封锁来封锁去,封锁他人就应该被检讨?

封锁这项工具一直存在着,但在此之前我一直对此感到很惧怕,说不太清楚是什么原因,也许就是因为个性驱使,认为不应该去封锁别人。

但我后来意识到, 「封锁只是一种工具」,任何的标签、情感都是人类赋予的。而工具做来就是要用,如果说这项工具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那也绝对不会是工具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者不会使用它、无法驾驭它,也就是不适合。

因此封锁这项工具就是做来封锁别人的,无需去在乎封锁他人背后是什么原因,那些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因为这个工具而帮助到自己。因此如果你看不爽谁那就封锁他。而就算被封锁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就即便对方是有问题的那方(当然有问题的定义也需要探讨),但是封锁他人就是每个人的自由,他能用,你也能用。

如果说因为这个工具,而导致站上出现了什么大问题,那么站方相信不会视而不见的。


  • 📌犯错的话该怎么挽回?

在这个议题上,因为我个人就属于「不成熟型」,所以往往有非常多「无知」的时候,当然也就避不开犯错这件事。但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犯错了就道歉啊!如果说你一开始提倡的观点,或者你在沟通的中途说了些什么,确实有某些攻击到他人之处,那当然就应该道歉。

当然,要分别对与错也是件很难的事,所以当今天有人认为你的观点错误了,那么你应该做的是先好好思考,自己有说了哪些话,是真的不太妥的?如果真的有,那就道歉。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2022077/


假设只是立场的不同,双方的价值观不同,那很显然你没有必要道歉,因为每个人本来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不同就贬低自己。但如果是类似确实攻击到他人等状况,那我认为确实应该道歉。

而每个人对「犯错」的定义也不同,像我就认为抱怨、散播负面情绪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与我的价值观有冲突,因此我愿意因为这件事而道歉,这对我来说是应该的。但是我依然可以秉持着「抱怨虽然会散播负面情绪,但依然不可否认是解决问题的要素之一」这样的观点。


  • 📌被人按倒赞怎么办?

Matters 有个倒赞功能。而这个倒赞是匿名制的,也因此大家可以很随意的按下倒赞,也不用被他人看见。

那些只按到赞,但又不发表自己想法的人,我得很直白的说,他们就是一群不敢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只敢躲在萤幕背后的懦夫。原因是什么,也许是害怕自己的论点不被支持,无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又或者他也深知根本没有实际的论证能支持他的论点,因此只好透过按倒赞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7407380/


当然也不是说不能按倒赞,如果那个人已经先攻击他人在先,那很明显是那个人的问题。但在那种没有直接对错的问题下,只按倒赞不发表自己的想法,无疑只是想让他人心情不好,因为无法透过有逻辑的沟通方式让人理解,只好透过这样的方式来实施「不具名的攻击」。


因此请不要受倒赞影响,谢谢。




💡 如何发挥去中心化价值?什么样的生态适合互相交流?

请问当听到「去中心化」或者「民主」这两个词,你会想到联想到什么呢?在上个礼拜的事件中,有人告诉我并不支持我抱怨,认为散播负面情绪不好;而反过来也有人说明一个自栩公共讨论的平台,不应该这样批评抱怨,因为抱怨也极可能是点出问题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在文章的上半部分讨论过了。

话说还有经营一年多的炉主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说明虽然Matters 的专题功能「围炉」还有些不成熟,但因为「自由没有政治或其他审查」、「文章能(相对)永久保存」这两个原因,让他们依然选择了Matters 这个平台的围炉。


综上所述,我认为去中心化、民主的其中一个价值,便是能自由的发表言论,不会受任何人所拘束,这正是「言论自由」 。但言论自由这个议题想必讨论许久,我也曾经写过相关文章,讨论言论自由的定义。想必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支持因为有言论自由,因此就能无止尽的谩骂这样的说词。但网路上的生态依然充斥着这样的言论,到底是那些人真的如此可恨、可恶,还是他们对自己的言论会因此伤到人后知后觉?

不管怎么说,大多数匿名论坛绝对比较容易看到这种谩骂的言论,可想而知与匿名能让人躲到萤幕背后,毫无节制的发言有关(还是可能被告)。而我认为, 「半匿名」的情况,正是最适合讨论、辩论、沟通的状态。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527255/


怎么说呢?像Matters 这样的生态,不至于到全匿名,但确实可以让人塑造出一个与现实中的人大相径庭的「人设」对吧?但是依然可以像是全匿名一样阿,为何却不像那些匿名平台一样,大家各种仓狂的骂来骂去?我想这与身分地位、名誉便有关连,如果要在一个写作平台、社会塑造好一个美好的人设,没有理由肆意的谩骂,来把自己的名声搞糟吧?

但反过来说,如果要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一个写作平台,那肯定会希望这里的生态是美好的,是适合自己待下去的吧?因此有这种意识的人,便会关心、在乎一个生态的「公共事务」,一同参与讨论、沟通,目的当然是希望整个生态变好。当然最真实的想法,也可能是很自私的希望自己能好好生存下去,但建立在不危害到他人的前提下,那又何尝不可呢?


总的来说,想利用每个人心中的「道德」约束行为,肯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而另一件重要的事,是每个人对道德的定义都不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会因为自身的成长环境而有所差别,因此是不可能所有人拥有同样的想法的。

因此也许得透过这种「无形的机制」,巧妙的透过自身的利益,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透过「半匿名」这种「无形的约束」,就能达到「大家不至于完全说不出心里话,并且在乎公共的议题、热于讨论这样的事情,同时保有互相尊重的意识,不会无节制的口出狂言」这种状态。就即便这些行为的背后,也许是为了达成自身的利益而执行,可以说是一种自私的状态,但也许是件好事也说不定啊?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183197/




📢 讨论就有价值?呼吁多做「有价值的辩论」

来到文章的最后一段,我想补充两点。

第一件事,如果一个朋友跟我抱怨生活上有什么烦心事,那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双方熟识的状态,也想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而抒发情绪当然也可以。但要是对方成天都在抱怨同一件事,那么确实就会让人感到有些心烦了。

因此我想说的,就是抱怨这件事针对一些不是生活上熟识的人,只会让人受到情绪影响,也无法对这件事有任何包容。而即便你不是以抱怨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成天都在讲同一件事,那么不禁让人猜想,你的目的到底是真的想透过这次的讨论去改变什么,还是其实另有目的?而也值得思考的,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东西讲了那么久,却没有人改变?


第二件事,所有的辩论、讨论都有公共价值吗?这个答案是否的。这边所指的公共价值,就是那些对于平台未来发展有影响的事,而很显然很多的讨论与这无关。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能在这些讨论其中获得启发,因此对我来说还是有价值的。

图片来源:Pexe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55952/


因此今天写了这篇文章,讨论了各种面向,我要说一件事,就是我还是会继续写这类型的文下去,讨论各式各样的议题。只是我会更注重讨论文的类型,以「相对客观」的方式去点出问题,再来主观的给予自己的想法为主。当然也会花更多时间去检视、思考自己的论点,并且开始以「分享」的角度来做开头,不会想去改变任何人。

也不会想抱怨,因为我并不想散播负面情绪,那与我的价值观有所冲突。

基于本篇文章所有观点,呼吁大家多多发文,来与Matters 的众多作者来一场「有价值的辩论」,当然得尊重每个人的意愿。另外,我也很好奇这篇文章将会有怎么样的回响能让我学习,「我很好奇」喔(这是《冰果》的梗喔,想到京阿尼QAQ)!




「炙式化」签名档

🔥 喜欢文章可以帮我拍拍手,或者加入「炙烧哲学」专题燃烧生命。

📢 我还在各种地方出现,快去寻找我的踪迹,追踪我吧!

🤑 推广知识付费,掏钱出来就是最大的鼓励,因为我就爱钱(笑)。

📝 小精灵把文章收集好啦, 专题文章在这里,平时轻松写的废文在这。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炙式化一位熱愛學習各種事物的「學習者」,偶爾寫寫各種文章幫我自己整理思緒,科普一些實用或沒用的知識,當然還有騙騙錢(燦笑)。還是個工作狂,什麼都忙,覺得時間永遠不夠,但我自己樂在其中,這就是「幸福」的滋味。 所有資訊全在Linktree,請慢慢欣賞:https://linktr.ee/Zioh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後綴》9月特刊:採訪寫作營回顧-訪談是在培養感情?

不需要任何意義與原因,就只是想一個人看海......

在Matters的第200篇文章,重新回歸寫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