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極限愛好者談談翼裝飛行女生身亡事件。

范米索
·
·
IPFS
·



玩極限運動的人

真的是「對生命不負責」麼

——————


今天,看到知乎熱榜排行第一的話題:

➢ 如何看待玩翼裝飛行的女大學生身亡事件?

說實話,我看了一些高讚評論,有些回答實在是讓我感到很無語,比如:

還有人評價:玩的動機,找樂子,尋求刺激,逞能炫耀……沒了。

總結一下,被詬病和爭議最大的無非是以下兩點:

1、只有有錢人才玩得起極限運動。

2、女生的價值觀有問題。

作為一個極限愛好者,我跟各位談談我對上述兩個觀點的看法。 (歡迎槓精們不同角度來槓我)


01

我在3年前就寫過一篇文章—— 《摩托騎行對你意味著什麼? 》 。寫這篇文章那時候我23歲,剛畢業一年多,接觸和入門摩託的時候我22歲。

在這篇文章裡,我清晰地表達過為什麼我會痴迷於摩托這個運動,並不是把它當作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視為自己珍貴的戰友。

我享受在跨上摩託後,風將所有的煩躁感和巨大的壓力吹散的感覺,享受自己的心情變得豁然開倆,自由,感官的體驗得到無限放大。

我們都夢想過飛行,當你騎摩托車時,你就在飛行。你航向浩瀚無垠,就在扭轉油門的瞬間。

在那篇文章裡,我分享過我一個朋友kyte:他是個美日混血,也是個極限運動愛好者——攀岩,摩托,滑板,自由潛水都是他熱愛且擅長的。

視頻可看這裡👉h ttps://mp.weixin.qq.com/s/TG7uhM9wVhnV_qkqoc9u2w

當時,我在這篇摩托騎行的文章提到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學習自由潛水,而這個目標在2年前也實現了。我學習和實踐了大量關於自由潛水的相關知識,並考取了SSI國際自由潛水執照。

如果按照回答談到的「只有有錢人才玩得起極限運動」 ,我顯然不是有錢人。因為那會就是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職場新人,只是我的消費觀完全是跟我的價值觀掛鉤的。

當別的女生攢錢買幾千上萬的寶寶,把錢花在護膚品、化妝品、衣服、鞋子上的時候,我選擇把自己的儲蓄全部砸到自己的愛好上,不論是旅行還是機車,還是自由潛水。

因為相比一個昂貴的奢侈品包包帶給我的快感和價值,遠遠不如我去探索“未知”。


所以針對第一點,我希望修正大家的誤區。即便你只是普通人,照樣能夠玩得起,但玩得重點不在於滿足你曬、或者炫耀,重點是你的興趣和所愛到底是什麼。

如果單純只是炫耀,買一個幾萬的LV、香奈兒不香嗎?但真正玩過摩託的人,會清楚知道如果你不是買特別昂貴的摩托,諸如Ninja川崎小忍這種已經算比較好的車了,價格可能也抵不過一個限量版小香包。再低一點預算,Aprilia GPR125 或者Honda的摩托1萬多左右,也能入手夠你用很久了。

非要這麼去橫向比較,那我眼裡,花幾萬塊買包包的姑娘就是傻,但誰都知道總有人背著LV擠著地鐵,我踩著摩托背個淘寶30塊的包不開心嗎?開心到飛起好嗎!指不定收藏包包的姑娘們還覺得我有問題,但我同樣不會去鄙視背著幾萬塊包擠地鐵的姑娘。

為什麼?這是一個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或許對方真的很喜歡包,甚至可以把包的用料,款式,設計跟你談得鞭辟入裡,有什麼好去指責對方的熱愛呢?

總有人是為了炫富,也總有人是真的發自內心的熱愛。所以,不要惡意去揣測一個你無法理解的人的行為及其背後的動機。

接著,跟各位繼續談第二個問題:女生的價值觀到底有沒有問題?


02


姑娘曾稱:不後悔,為自己而活。

很多人評論:姑娘這不是灑脫而是智障的價值觀,絲毫不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我把這個新聞分享給男朋友,他直接發了幾段語音,跟我說:

“從外界去看,她死於極限運動很可怕, 但從內心去看,你因為自己最愛的事而死亡,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死亡方式。他們更願意去做他們內心渴望的事,而不是在沙發上看電視。他們更願意死於他們所愛,而不是死於癌症、疾病。
所以一些人會說他們很愚蠢,因為他們做了太多有死亡風險的事,但在極限運動者的角度,他們反而會認為這些人很愚蠢,因為這些人從未真正的生活過,只是等待自己到了七八十歲被自然死亡殺死。
因此,雖然她死亡了,但我並沒有感到悲傷,對她而言,她死於她的所愛,That's good for her.
如果你告訴我,你需要選擇死於癌症,疾病,新冠病毒…或者死於攀岩、賽車事故,我顯然會選擇後者。另外,比起得病毒,你的家人更不用去承擔漫長的費用以及心理的痛苦,因為它是瞬間發生的。 ”


我男朋友跟我一樣,也是極限運動愛好者,當時,我們一起做過36個愛情問題(後台回复“36”),其中一道題裡問:

你對自己如何死去有預感嗎?

他給我的回答裡直接寫著: Extreme sport accident/cancer(極限運動事故/ 癌症)隨後他補充給我的解釋是覺得自己可能會在賽車或者攀岩的時候死亡。

我給他的回答是:我覺得我可能會在摩托騎行或者自由潛水的時候死亡。

我們倆個都呵呵一笑,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對生命不負責,是愚蠢的敢死隊?


03


為什麼城市裡的山不爬,非要去爬珠穆朗瑪峰?那些成千上萬埋在珠峰的皚皚白骨還不夠滲人嗎?

為什麼不去平緩的河流裡划槳,非要跑去湍急的瀑布划槳找死?

為什麼好端端的陸地不呆,要去潛水?為什麼水肺潛水不玩,要去自由潛水?

為什麼有人願意參加一項由其高水平的感知風險完全確定的活動?是什麼激發了這種行為?

每一項運動背後都有它們自己的特點。

曾經有人問過我,為什麼選擇自由潛水?這是我當時給出的答案:


因為在我眼裡,世界由70%的水(海洋)構成,那是另一個世界,潛水能夠讓我進入一個隱藏的世界,當我回到海洋,我聽不到現實世界的喧嘩和噪音,在寂靜的世界裡,我可以認真地聽到我自己的聲音,感受我的心臟,海底的世界帶給我更多的勇氣和力量去超越自己的極限。
我想要看另一個世界,想像人類最初的形態是在胚胎的水中形成,有時候反而能帶讓我變得平靜和安全。


對方給我的回應是:這是我聽過關於自由潛水最好的描述,想像零重力和顏色的組合是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我在上自由潛水課的時候,我的教練無數次跟我們強調一件事:

即便你經驗再豐富,技術再完美,都一定不要獨自一個人潛水,一定要有同伴跟隨。當時,她給我們講述了大量在自由潛水中意外身亡的案例,幾乎所有的事故發生都是因為對自己的技術和經驗過於自信,獨自行動導致的。

因此,在極限運動中真正致命的是你的心態,因為極限運動需要極端的準備和極端的預防措施。


04


國外有一些心理學專家專門研究極限運動愛好者的動機,推薦各位一本書:《極端——為什麼有人在極限中茁壯成長》。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這些人背後的心理和動機,不妨讀一讀,遠比你看知乎裡部分亂七八糟的回答強得多。

這本書是從心理和行為學角度撰寫的,它涵蓋了選擇在極端環境中度過的人們的性格特徵和動機,環境對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影響,以及在這些環境中取得成功所需的個人和集體屬性。書裡給予了大量的事實案例去幫助補充和作證他的一些觀點。

如果你去看一些關於極限運動員的相關報告,會發現在報告裡,很多極限運動員表示:

他們正在尋求衝刺,他們正在尋找自己的生活所帶來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任何其他活動都無法複製的,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一種真實的感覺。

腎上腺素所產生的情感是一種增強的生存感覺,你的所有感官都具有敏銳的意識,這是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他們要么邊做邊活,要么死了。這就是他們在玩的東西,這是一件很原始的事情。

而且對極限運動員而言,一次又一次地達到相同的目標並不會帶來與第一次相同的興奮,因此他們想突破極限,為下一個大目標而努力,這是收益遞減的規律。

以自由潛水為例,沒有氧氣瓶自由潛水的人們總是一口氣將越來越多的東西推入海洋,他們對上一次潛水從未感到滿意。

每次他們都取得成功時,他們都希望將自己推向更遠。任何優秀的運動員都傾向於這樣做,但是在極限運動中尤其如此。一旦他們完成了某件事,他們將開始失去倉促,因此他們必須更加努力地推動自己,並將門檻提高一些。

我拿自己舉例,我在開始自由潛的時候,屏息記錄只能達到50s,後來在大量的練習中,我下潛的時間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著,每一次打破記錄都會帶給我一種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讓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極限。

我目前的記錄是2分57秒,這個記錄我會繼續去挑戰並試圖刷新。然而在接觸自由潛水前,我從來沒想像過自己的潛力有那麼大,無疑這項極限運動帶給我面對未知和自我突破的巨大力量與勇氣。

每個人對於“風險”的定義和理解不同

如果將風險定義為具有不確定結果的任何事物,那我肯定會冒險,但是,我不認為我有死亡的願望,我也不是要出去自殺。

我通常將其定義為未知的探索,一種在探索中產生的好奇和幸福感。我想我更多地是在尋找自己喜愛且讓自己達成某成就後帶來的滿足的感覺,這不僅僅是腎上腺素分泌的快感,這是個人的事。

所以,極限運動到底帶給了人們什麼?

起碼它給予我設定新目標並克服這些目標的動力,它幫助我克服恐懼並探索自己的極限,讓我找到自己的極限,勇往直前並承擔風險。

在不斷地練習中,我會感到自己的身體充滿活力和源源不斷的能量,甚至可以讓我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並找到深層的幸福感。

這就是我玩這項運動的態度。

- end -

微信公眾號:範米索「思維方式、效率工具、高效學習、生產力法則、副業思維」

微博:斜杠少女範米索「個人品牌經營、自我成長、斜杠人生、職場經驗、親密關係」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范米索野生咨询|内容教练|🎙空无一物/有效失败 亲密关系|多元思维|认知升级|成人教育 DAO/Crypto|🌍 世界公民 B站/公众号:范米索| 微博:斜杠少女范米索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如何谈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520特刊

爱情与股票的理性与非理性思考

写作、交易和约会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