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羽球女单决赛──何谓技术?
晚间,吃饱饭正处于脑袋血糖低的时候,忽然想起戴资颖的决赛,打开电视找了一会,由于之前没有关注奥运赛程跟转播台,以为是常见的体育台,后来转一转才发现是在公视播出。
「已经开始打了。」准备盥洗的室友A经过房门,探头说了一句「你也在看喔」便飘走了。
第一局11:10,中国选手陈雨菲领先,连咬着分数的小戴,双方交战激烈,看得我都差点忘了呼吸。
虽然对羽毛球只停留在学校的记忆,但是印象很深刻,每一次拿起羽球拍,打球的过程,都能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高技巧性。在校期间的体育课,碰过的球类运动,篮球、排球、桌球、躲避球等,几乎都能轻易上手,唯独羽毛球是最令我难以控制──没错,羽毛球真的太难控制了!
很容易打到框、挥拍容易滑拍、算脚步算不准就会打不到,就算打到了,羽毛球的落点很难控制,这跟其他亲密接触的球类运动比起来,真的是太不亲人了……我曾经好几次看着羽球拍,心里问着:「你到底为什么这么难用?」
羽毛球常常使人气馁。
杀球时,羽毛会减缓力道,不像排球直接有力;吊小球时,羽毛球的重心容易偏移,一下子就过不了网。力道的控制、挥拍的角度以及难以预测的球体重心,这项运动让我从疑惑到敬佩,但敬佩的结果是,由于我控制不了羽毛球,所以体育课之外的时间,我绝不碰它。
然而,小戴吊小球真是好看,透过球场中间的镜位,羽毛球翻网落在陈雨菲眼前,虽然接到了,却卡在网前、翻不过去对面。这个球路该如何解?简直是神乎其技吧?
攻防之中,面对小戴接二连三的攻击与刁钻的球路,陈雨菲的防守与耐心也很惊人,一抓住机会便杀球得分,可敬的对手。
「第二局啰?」室友A迷蒙地走进房间,「第一局中国选手拿下啰?」
「激战。看一个高技巧性的球类运动,叹为观止啊……」
大学期间,某次看到马来西亚的侨生背着羽球拍,一问之下,原来他的羽球很强,他说:「羽球是马来西亚的国球。」气势非凡的模样,吓着当时的我──这就是羽球人的光环啊!
小戴与对手交缠数回,终于领先取得第二局。
然而,第三局一开始,小戴的攻击逐渐成为攻击失败的送分。
忽然想起《排球少年》的剧情,攻击方虽然很强,但是对面有铜墙铁壁般的防守,无法突破便没办法得分,一次又一次地找寻突破点,正是技巧性高的队伍才会面临的困境,同时,防守方也稳住节奏才能奏效。
第三局3:10,随着比数拉开,几乎都是小戴的吊小球失误、出界导致对手得分,小戴愈发紧张,然而陈雨菲也是,因为小戴的攻击仍相当犀利,等待双方的比数拉近,两方再度达到一个平衡──等待对方失误或攻击得分。
对手互相牵制的比赛,在要求高技术、高精准度的羽球运动之中,我忽然有了新的体悟。
第三局的小戴,对手不是陈雨菲,而是她自己。
突破防守、攻击得分是两方的目标,然而,第三局的失误累积呈现的局面,小戴的攻击网络成为某种束缚自己的石块,但是踏上石子路并非所愿──通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说「尽人事,听天命」。
也就是后来辛度抱着小戴说的那段话。
妳真的很棒,只是今天不是妳的局。
体悟随即升起的疑问:技术,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说,高级技术是一项熟能生巧、进而达到精湛的技能,意指技巧愈高的境界,便能如鱼得水,那么已荣登世界球后的排名,如何能够伫立不坠呢?
我们都了解,没有永恒不坠的排名,除了优秀前、后辈的成绩,自己的作为与不为,都会影响技术本身,也就是说,精湛的技术不只包含技巧,还有如何掌握、放松自己作为的技术。
小戴的积极攻势与布局,对手的严密防守与谨慎,其实是两方极大摩擦的耐力赛。
仅差的那三分,并不单纯是数字呈现的结果;小戴某方面的作为尚未达到精湛,而不论对手有无这份技术,不可否置地,积极攻击方承受着比较大的风险。
即便仍难以详述这项技术为何,但就像是常听到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愿意尝试的人同样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安稳是生活与技术所需,却无法开创新局,只有不断突破、追求创新者,才能在承担高风险的情况下,屡败屡战地达到目的地。
小戴,妳一定做得到。
希望大家平时也能多关注体育选手,我也收到了。 (双手合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