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大师》雪人怎么不见了?图画作家雷蒙· 布力格(Raymond Briggs)的爱与忧伤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广受欢迎的无字图画书《雪人》(The Snowman)作者、图画作家雷蒙· 布力格(Raymond Briggs)2022年8月9日上午病逝,享寿88岁。布力格是位毫不妥协、大胆、独特和慷慨的艺术家,不惧怕告诉孩子有关生命和死亡的真相,以及失去的必然性。愿他安息。 OPENBOOK阅读志在此分享2020年1月由小大绘本馆庄世莹透过「绘本大师」专栏介绍布力格的专文,向其致敬。
图画作家雷蒙· 布力格(图片来源:vimeo/Louise Lockwood;ethelandernestmovie)

作者|庄世莹(小大绘本馆讲师)

每当耶诞歌声在岁暮天寒时分响起,到处立起一棵棵华美的耶诞树,光辉璀灿的灯饰点亮了节日的欢欣气氛,孩子们也准备好耶诞袜,等待圣诞老公公为他们带来惊喜。

以耶诞节为主题的书、音乐、电影和戏剧,可说不计其数。书店应景推出的「耶诞书」,虽然年年都有新鲜的创意发想,但也有历久弥新的经典,即使时日久远依然受到读者的喜爱。图画书作家雷蒙.布力格(Raymond Briggs)的《圣诞老爸》( Father Christmas )和《雪人》( The Snowman ),正是跨越世代的作品,不但小孩喜欢,连大人都爱不释手,成为耶诞节的最佳代言书。

尤其1978年出版的《雪人》,英国BBC于1982年改编制作成29分钟的动画片,更是脍炙人口。影片由作曲家霍华.布莱克(Howard Blake)配上旋律优美的音乐,其中的主题曲「Walking in the Air」,由一个小男孩清亮空灵的声音诠释,视觉和听觉和谐地共演一场令人惊异的旅程。这部深深触动人心的影片,从此成为英国耶诞传统的一部分,每年耶诞节来临,电视就会再度播放。

影片的推波助澜,将《雪人》这本无字图画书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从马克杯、玩具、邮票、钱币,到广播剧、舞台剧、音乐会和粉丝团,衍生不尽的商品和企画铺天盖地而来。然而布力格却对改编的动画片感到不满,原书中完全未出现过任何与耶诞节相关的元素,他认为观众是「被耶诞节的浪漫感伤所劫持」,2010年他公开表示:「我讨厌耶诞节!」

布力格称自己是个「悲惨的混蛋」,对于《雪人》一书成为「节日最爱」深感不安。为什么这本书在作家和读者两方的解读间,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歧异?难道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吗?追探原因,或许答案就在布力格的生命经历中。

布力格于1934年1月18日,出生在英国伦敦西南郊区的Wimbledon,和《小熊维尼》的作者AA 米恩(Alan Alexander Milne),以及《燕子号与亚马逊号》的作者亚瑟.兰桑(Arthur Ransome)同一天生日。

(取自mirror)

他的父亲是一名送牛奶的工人,母亲婚前担任一位贵妇的贴身女仆,俩人在1930年结婚,布力格是这对晚婚的夫妻期盼了许久的独生子,因此从小备受呵护,除了在5岁时,150万个儿童为了躲避二战空袭,布力格曾只身被疏散到乡下外,一家三口就在一栋爱德华时期的小屋,过着紧密相依、知足和乐的生活。

1945年,聪明的布力格通过考试,得到Rutlish Grammer School的奖学金。他的母亲欣喜若狂,因为能进入提供大学预备课程的教育体系中,意味着她的儿子将会脱离工人阶级,迈向和父母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才刚入学,她已经开始预想儿子未来就读牛津或剑桥,然后得到一份坐办公室的好工作,晋身为中产阶级的模样。

起初,布力格想成为报社记者,但是当他12岁起开始认真画画之后,情况开始有了变化。父亲订阅了劳工阶层喜欢看的《每日镜报》( Daily Mirror ),他特别喜欢报上的漫画,后来又发现《 Punch 》杂志上的漫画尤其精彩,他还尝试和作者通信,希望得到一些指导。当15岁的布力格宣布要去读艺术学校时,父母亲非常震惊,认为艺术这行赚不到钱,永远没办法依靠这个糊口。

Wimbledon School of Art是一所传统的艺术学校,校风极为保守。当布力格接受入学面试时,校长对他想创作漫画的志向嗤之以鼻,认为漫画是比商业设计更等而下之的垃圾,要他连杂志都不应该看。尽管后来布力格肯定学校给了他成为插画家的完美训练,但当时这个晦涩的青春少年,连梵谷是谁都不知道,对什么才算是严肃、真正的艺术,充满了无限惶惑。

图画书作家雷蒙· 布力格(翻摄自vimeo/Louise Lockwood)

接着布力格在Central School of Art研习了两年的印刷制版课程,取得国家绘画设计证书。 1953年他入伍服役两年,在约克夏的Catterick信号通讯军团担任制图员。毫无个人隐私的军中生活,对惯于独处的布力格而言,如同身处地狱般痛苦。他只能偷空画画,其中一幅画作得到在当代年轻艺术家画展展出的机会,并获得优异的评价,这鼓舞了他继续作画的决心。

即使知道父母为他担心,布力格仍在退伍后,申请了奖学金,进入伦敦大学的Slade School of Fine Art就读,两年修业期间,他更确定了自己喜欢画画的志向。但是布力格对油彩一点也没兴趣,他想创作的是「能讲故事的图画」,因此他确信自己无法成为纯美术创作的画家。

急于向父母证明画画可以用来谋生的布力格,毕业后同时尝试许多不同的工作。他做广告设计、画杂志封面、为书籍画插画,同时也从事剧场设计、写作广播节目和影片制作。他原本对童书不感兴趣,但应牛津大学出版社编辑Mabel George之邀,为知名作家Ruth Manning-Sanders所写的《 Peter and the Piskies 》画插图,在他对童话的视觉诠释中,展现了高度的想像力和才华。

1958到1970年之间,布力格为将近30本书绘制过插图,其中包括许多童谣、童诗、童话和民间故事,积蓄了他以画笔阐述和创作童书的丰沛能量。尤其是1966年出版的《 The Mother Goose Treasury 》,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精心绘制了897张彩图。布力格的图时而狂放、时而让人沉思,体现了传统童谣中所有的暴力、幽默和甜蜜,他因此书赢得第一次的凯特· 格林威奖,并成为英国童书界引人瞩目的新星。

(取自ethelandernestmovie)

得奖后,布力格陆续推出《 The Elephant and the Bad Baby 》和《 Jim and the Beanstalk 》。这两本带着童话色彩的作品,是布力格将现实与幻想融合的实验,实事求是的文字叙述与庞然巨大的角色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藉由巨人、巨兽这一类魔幻生物与年轻人的互动,探讨日常生活相对的安全性,以及可能受到的侵犯。这个主题在他日后的作品如《雪人》、《 The Man 》、《 The Bear 》和《 The Puddleman 》中也一再出现。

为了增加收入,布力格在1961年谋得Brighton College of Art的教职,虽然只是兼任讲师,但「成为老师」是件体面的事,让他的母亲得到莫大的安慰。在任教的26年期间,布力格启发了许多学生,唯一获得三座凯特.格林威金奖的Chris Riddell,就是他的高足。

任教的同年,他也搬离了和父母同住的小屋,移居Burgess Hill的中产阶级社区。两年后,他和画家Jean Taprell Clark结婚,两个嬉皮世代的年轻艺术家并未在教堂举行婚礼,这让布力格的母亲深受打击,而当儿子告诉他:因为Jean有精神分裂症,他们决定不要有孩子,想成为奶奶的心愿望落空,使得布力格的母亲更加难过。婚后布力格搬往Sussex乡下一间破旧的小屋,长住至今。

雷蒙· 布力格(左)与妻子Jean(翻摄自vimeo/Louise Lockwood)

整个1970年代,是布力格人生与创作转变的关键期。母亲在1971年因白血病于耶诞节去世,9个月后,父亲因胃癌过世。但悲剧似乎还没有落幕,他的妻子在1972年耶诞节前夕,身体突感不适,两个月后,和母亲同样的病因,Jean也因白血病离世。 3年内连续丧失挚爱的亲人,从此以后,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对布力格而言,都带着不现实的特质。

1973年出版的《圣诞老爸》,确立了布力格独一无二的风格,也是他创作的分水岭。他首次在儿童图画书中使用连环漫画的形式,看来是一段有趣的耶诞节奇遇,但和早期作品相较,在他丧亲之后的所有作品,其实都带着失落和死亡的基调,每一则都是生命的挽歌,隐藏了他的愤怒和伤怀。

和一般印象中总是笑呵呵的圣诞老公公不同,《圣诞老爸》里描绘的是一个另类的圣诞老人,即使他不停抱怨坏天气,但仍在寒冷的平安夜,尽忠职守地执行送礼物的工作,就如同布力格的父亲,无论气候多么恶劣,总是风雨无阻的准时送牛奶,持续了37年。的确,布力格正是以父亲劳动者的姿态,来重塑圣诞老人的形象,还让他们的身影在书页间相会。

《圣诞老爸》内页图像(取自tygertale)

当布力格意识到要完整说好这个故事,所需要的图画不只32页时,他决定借用连环漫画的分镜手法。那是还未出现「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这个名词的年代,连环漫画被菁英阶层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物,但布力格坚信:漫画书的格式实际上比典型儿童书格式具有更多的用途,只要运用得好,就能有效结合文学和图画的语言。

布力格是个追求极致完美的手艺人,独力包办一本书的所有细节。从《圣诞老爸》画面上,可以看出他精通各种材料和技法,包括:墨水、粉彩、铅笔、水彩、蜡笔等,也善于运用蚀刻、版印、刮擦所造成的效果。他沿着时间轴详细叙述每日生活的步骤,一笔一画近乎偏执地描摹平常不过的物件。他像砌砖工一样,一帧一帧绘制墙壁,刻苦地建构了叙事,并赋予图画深刻和丰富的信息。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看似琐碎平凡的事物,正是生活的总和,《圣诞老爸》温柔地提醒,生活中真正的回报,以及我们无休止的苦恼,所得到的唯一喘息,就是简单的事情。这本书让布力格再度赢得凯特.格林威奖,并获选为这个奖项的十大好书。两年后,他推出续集《圣诞老爸渡假去》( Father Christmas Gose on Holiday ),这两本书,他分别题辞,献给了他的父母亲和妻子。

布力格在经历毁灭性的丧亲之恸后,投身于创作《 Fungus the Bogeyman 》这本既黑暗又欢乐的书。 Fungus是一个绿色的真菌人,生活在充满鼻涕和黏液、令人作恶的世界中,他的使命就是给人间带来莫名其妙的脏污和腐败物。但是布力格颠覆了人们对怪物的想像,他以百科式的精神,巨细靡遗创造了完整的异世界,Fungus明显是怪物界的劳动阶级,但他聪明、爱家、好学,是布力格心目中的英雄。

《圣诞老爸渡假去》英文版内页(取自tygertyle)

这本书的酝酿期很长,经历了几次重大修订,出版后甚至引起知识分子的非议,但是在销售上取得佳绩。配合着庞克文化的兴起,Fungus成功驾驭了当时英美青年盛行的反建制文化浪潮,还启发了摇滚乐手保罗.麦卡尼(Paul McCartney)于1980年创作出歌曲「Bogey Music」。在很多方面,也可以视为是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于1990年出版的《史瑞克》( Shrek )的先驱。

耶诞节年复一年地返回,当它充满欢乐时,带给布力格的却是深深的悲伤。他把世界拒绝在门外,假装脾气暴躁,把所有的情感注入工作中。但他意识到,自己沉溺在Fungus的泥泞中太久了,他想要改变,做些「干净、愉悦、新鲜,无言且快速」的作品。

(翻摄自vimeo/Louise Lockwood)

《雪人》是布力格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也是他所有作品中的「异类」。当布力格第一次向与他长期合作的编辑Julia MacRae展示书稿时,她感到不知所措。 MacRae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我读他的作品时,他不喜欢待在房里,会跑到外头去。等他回来时,发现我泪眼汪汪,他问:妳不喜欢它?我说,雷蒙,我流泪只是纯粹喜悦,因为它是如此美丽。」

这本只用蜡笔和色铅笔绘图的无字图画书,在平静中传递了巨大的力量。读者跟随着男孩和雪人展开奇幻漫游,柔和轻盈的笔触里,饱含着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当最后雪人消融无踪,看似梦幻般的童话故事,却潜藏着绝对的黑暗。布力格为儿童读物带来了非同寻常的诚实,他坚守着童年的真实感受,不惧怕告诉孩子,有关生命和死亡的真相,以及失去的必然性。

《雪人》内页(上谊出版社提供)

布力格于1980年出版的《 Gentleman Jim 》小试身手,预示着这个艺术家将前往新的阶段,他的作品重心将会关注政治的讽刺批判。 Jim是个天真、没有受过教育的厕所清洁工,他梦想过着冒险的生活,但却在冷漠官僚的迫害下,被监禁审判。布力格为小人物的悲歌发出不平之鸣,两年后出版了《当风吹来的时候》( When the Wind Blows )。

如同大多数的弱势者,布力格的父母亲一向尊重权威,这本书中那对近乎无知的老夫妇,就是以布力格自己的父母为原型。当他们面临国际强权竞武的威胁,仍然荒谬地遵守国家颁发的《核战防空避难手册》,相信借此可以保护他们。如果二次大战都能坚忍度过,他们一成不变的小日子,应该也会天长地久的延续下去。

《当风吹来的时候》(取自Comics Bulletin)

1980年代,在美国雷根和英国柴契尔主政下,极端右翼反动政治意识形态复兴的十年中,西方与苏联之间的核弹战争成为紧迫的问题。书中,当发生核毁灭时,几近空白的跨页,是图画书史上最让人怵目惊心的空白。最终故事嘎然而止,已走进死亡幽谷的牺牲者,仍不知生命已到尽头,令人心碎。布力格用静默的力量,提出沉痛的警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政客为了自身的骄傲和虚荣心而轻启战火,从来未曾停歇。针对1982年柴契尔政府对福克兰群岛出兵,布力格在1984年出版了《 The Tin-Pot Foreign General and the Old Iron Woman 》,虽然他采用了儿童图画书的结构和叙事,但其中对领导人强烈的嘲讽,和对疯狂军事行动的控诉,完全是面向成人的作品。

从1961年以自己童年的故事为本,自写自画出版了《 Midnight Adventure 》和《 The Strange House 》以来,布力格不断将己身的经历,透过创作转化成故事,每一本书里,都藏着他的一部份人生。 1998年他出版的《 Ethel & Ernest:A True Story 》,以图像纪实编年史的方式,深情的诉说父母亲自1928年一见钟情,到1971年相继离世的故事。

这对平凡的夫妻,一生经历了20世纪种种重大的历史时刻,无论是经济大萧条、二战的战局紧迫,或是战后的财政紧缩,他们总是相互扶持、甘苦共尝。布力格细细描绘家庭的细节,用这些从无到有堆起的生活重量,展现了一部真实动人又素朴的微型社会史。

这是一本无所畏惧的书,大多数人会回避自己的自我展示,但布力格选择以创作回望他和父母的人生。当画到全书结尾处父母死亡的场景时,他一次只能工作15分钟,因为认真的凝视,真的很痛、很痛。 「人生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本以父母之名完成的书,实际是属于「我们仨」的永恒追忆。

布力格一直是位毫不妥协、大胆、独特和慷慨的艺术家。 2012年,他荣膺第一位进入英国漫画名人堂的漫画家,2017年,他得到Book Trust颁发给他的终身成就奖,表彰他对儿童图画书持久的贡献。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局外人的布力格,游走在童书和漫画的边界,终于证明跨界挑战成功!

(取自Independent)

自从陪伴他40年的伴侣Liz,于2015年因帕金森症过世后,原本就孤僻的布力格更加避世。或许因为恋旧,即使他的书已行销全世界,有9部作品改编成影片,大量发行周边商品,他仍住在乡下的小屋,屋里充满了各种与父母有关的物件。而或许因为不近世人,每隔一阵子,就会莫名其妙传出他的死讯。

布力格曾经为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的诗集绘制插画,如今他如同休斯诗中所言:「仿佛幽灵在房子各处嘎滋作响。」母亲过世前失智的阴影犹在,他害怕遗忘,在屋子里贴满了各种单字的字条。 2019年他推出新作《 Time for Light Out 》,这本他花了15年创作的书,结合了绘画和诗歌,素描和涂鸦,以及观察、记忆和照片。他沉思衰老和死亡,也回溯童年,并怀念父母,有时滑稽、有时忧郁,像一部永远无法完成的作品。

张爱玲曾说:「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布力格倾其一生,在不同的作品里召唤父母的形象,他的父母和所爱,在他的书里一次又一次得到重生,也许他们从未离去,只待来日,终能团圆。 ●(原文于2020-12-30 在OPENBOOK阅读志首度刊载)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