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民間輿論:在台灣大選前北京不准宣傳部門“躺平”

林晓康
·
·
IPFS
·
台灣總統大選將於2024年1月舉行,圖中由左至右為,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

Beijing(January 4th)—路透社週二獨家消息,五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局長馮士新上週被免職,疑似與去年12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宣布的《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有關。中宣部負責監督國家新聞出版署,而該署直接負責監管電子遊戲產業。不過,北京尚未正式公佈對這名官員免職的消息。

而在昨日(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中宣部長李書磊、和曾經的中國知名作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鐵凝、國務委員諫貽琴出席在北京舉行中共宣傳部門會議。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和多個消息來源顯示,此次中共部長級宣傳會議旨在對於近期出現在「民間輿論整治「和」去政治雜音」的部署安排。

根據會議公報顯示,這次會議著重將「持續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作為主線,力圖回應中國國內經濟環境低迷,另許多外國投資者感到市場前景慘淡。在此前,中國網信部門就一些活躍在中國社群媒體上的財經學者採取「封號」和「禁言」的措施,試圖以此來影響大眾對於經濟政策的解讀和認知。

再現“兩個維護”和“兩個確立”要求宣傳部門不能“躺平”

這次會議的召開時間點也頗為匆忙。根據官方消息發布顯示的時間,此次會議的官方通稿在當天深夜就立刻發出,但是不排除有提前準備之嫌。按照先前官方對於宣傳工作的重視,通常是在隔天上午或中午發出。如此以來,北京對於目前的宣傳工作採取了極為緊張的態勢。加之即將到來的台灣總統大選。北京與台北都緊鑼密鼓的向對方進行大規模的輿論戰攻勢。

結合此次會議公報,中共宣傳部長級別的會議旨在再次強化「黨對輿論工作」的引導,包括對於意識形態的管控,但是在中國大陸這樣的做法卻十分常見。

除此之外,中共宣傳部長會議也著重說明了當前北京在文化領域遇到的滲透和對來自外國文化的打壓。長期以來,北京始終強調要堅持文化自信,但從去年的上海萬聖節和聖誕節及今年的跨年活動來看,這與現實截然不同。

在被稱為中共自由派雜誌的《財新》也是在近期表現極為異常。日前財新刊發的《2023終有別》文章被刪,胡舒立微博被清空。

文章第一個大照片是李克強,其後還有基辛格,中間多人配以小照片或無照片;配大照片的人物還有江平、蔣彥永、高耀潔、朱令等

2023年11月6日,即李克強遺體火化後的第四天,《財新週刊》曾發表社論《改革亟須新突破》。文章不點名地引用了李克強所講的“長江黃河不會倒流”,批評“一些官員”對改革開放陽奉陰違、對市場幹預過多等等,並直言如今“民間觀感與當年預期之間存在一定溫差」。

12月25日,也就是官方高調紀念毛澤東冥誕的前一天,《財新周刊》發表了題為“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社論,引用鄧小平言論稱:“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文章同時還引用了習近平的原話稱,“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

在這次中共宣傳部長會議中,著重提到「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透露出目前在內部依然有許多「政治雜音」相伴。要求各級黨政機關保持「高度政治一致性」。

在過去一年間,中國民間層出不窮的社會輿論事件,再次將民眾對政府公信力拉低,由此來看不准宣傳部門「躺平」成為最為重要的任務。

在台灣大選前上提宣傳工作重要性防止民間輿論失控

在即將到來的台灣大選卻成為雙方角逐的新戰場。一位來自台灣的年輕選民對此表示,面對來自北京咄咄逼人的態勢,似乎每個年輕人都身陷其中並思考著這樣選舉能夠為未來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對於台灣如火如荼的選舉,在中國大陸的社交媒體上,關於這方面的信息非常少,僅僅是有一些來自官方媒體帳號上發布的宣傳視頻,似乎北京不願意將這場選舉在中國大陸擴大化。

就在北京持續深化對台新一輪的干預手段後,一些類似自媒體的帳號也是減少避免與官方輿論步調不一致的現象。

而台北地檢署日前發布新聞稿指出,日前接獲境外勢力介選情資,即指派檢察官姜長志積極偵辦,於2日指揮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苗栗縣警察局、台中市政府警察局、嘉義縣警察局、台南市政府警察局執行搜索1處,並拘提被告6人、通知被告26人到案。

檢方訊問後認定林國信、李維傑2人涉犯《逆滲透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等罪嫌重大,但無羈押必要,3日凌晨分別命具保10萬元、5萬元,其餘被告請回。

CC BY-NC-ND 4.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