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的地方创生是创生还是放生?

Ryan
·
·
IPFS
·

2019年被定义为「地方创生元年」,政府提了「五支箭」政策,包含「企业投资故乡」、「科技导入」、「整合部会资源」、「社会参与创生」、「品牌建立」 等,并于今年11月举办了「2019台湾地方创生展」,且就台湾地方创生展的内容,延伸来谈「地方创生」在台湾的现象与观察。

社区营造在台湾发展将近30年,而地方创生有什么不同?日本推动的地方振兴,是先看到了人口老化、外移、产业没落,连结了社会企业、一般商业与地方工作室,例如Next Commons Lab,就想像了「社会共同体」的概念,空间是固定的,却透过不断人与人的连结与分享,达成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新路线,信任与共享、共创利润进而产业复苏。

承接了日本地方创生的概念与行动,先是政策方向,再来建制了地方创生资料库,接下来就以国家发展委员会为首,下到各部会的政策,以台北市为例,文化局、环保署、都发局、产发局到社会局,各自都有对地方级社区的相关计画,选项之多令人目不暇给,但社区需要什么?这仍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这更不该给一套标准流程,而是适性发展、彰显地方以人为本的特色。

地方创生展的展出内容,介绍了农村再生、青银共创、地方团体回流等,可以看见每个乡镇各有千秋,屏东泰武乡的咖啡栽种,从种豆到烘培形成产业,金门的神风狮高粱小麦啤酒,先调查了金门在地特产跟当地人饮用习惯,进而研发出新口味,而地方刊物方面,云林的「云林食通信」、新竹见域工作室的「贡丸汤」则是深入在地,报导在地人关心的事情。

回到产业发展,每个县市除了文史保存、产业建制,地方创生的团队多半采用日本的方式,强调回流,但搬移进台湾社区,却发现有些水土不服,地方势力关系、邻里长的竞合,还有深耕已久的选举文化,在在都影响着社区该如何发展下去。而我个人认为,目前台湾的阶段仍停在整合部会资源,与社会参与创生的阶段,科技导入的案例,如iHealth政升处方药局,延伸到医疗照顾,也有在宅医疗学会,以台东都兰为起点做的诊疗工作,则是企业发展的成果,但还是可以看见新的创业模式。

地方创生,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创业,但中央单位目前也许还无法有效掌握各自城乡的发展,也许应该放手,让地方工作室、社会企业等有机会从在地长出来,回乡青年不只是燃烧自己的热忱.更是看到自己的家乡有创业机会、有赚钱的潜力,要不再怎么大声疾呼,政策终究回到庆典式的欢愉,每年都在许愿,每年都期待有一天会实现。

台湾是个小岛,跟日本比较起来,城乡的重叠与复杂度更高,商住混合的都市,过于集中的都市规划,想要排解人口压力,增加人口红利,地方创生也许是个解方,给予年轻创新的一代更多的信任与机会,让地方创生成为世代共同努力的目标,需要长者的智慧、年轻人的热情,不管是传统产业推动复苏,保存文史资料、扎根社区型福利服务,都会是台湾未来建构更好的公民社会的基础。

我们期待公民自觉、提倡公民审议,最后追求的是,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安居乐业而已。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yan自由撰稿人,關心性別以及社會福利議題、非營利組織工作者,覺得待在這領域是一種宿命。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拍攝、凹尺度、窺視》

關於免術換證,我想說的是……

《世代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