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崁小书店:一间像家的书店
一间搬了4次家的书店
南崁小书店属于社区型书店,多数来访客人为父母带着年幼小孩。选书上也依照着客群的状态,以绘本、轻松读物为主,前者是小朋友的最爱,后者则受家长喜爱;一般独立书店里常见的社会议题、历史相关书籍并非主要选书。 「每一家书店它都有它自己发展的轨迹。」夏琳笑道,开设位置特性,使得南崁小书店有着与众不同的一面。
10年的历史,搬过4次家。第一代的南崁小书店是用父母的手尾钱起家,夏琳想开一间书店纪念逝去亲人们;一开始她并不了解当前书业型态,揣着满腔热血与在硕士班学习关于社区营造相关知识,便开设第一家社区型书店:位于156巷7号的南崁小书店。后来又分为一店与二店,一间纯卖书,另一间提供餐饮服务。
房东涨价后,夏琳决定另寻他处,找到一间在92巷1号的店面,空间大、有阳台,那时常举办大型活动与市集。但因为成本高,再次换到另一个空间较小的地方,并于2020年短暂休息。获得走读台湾计画后,才和朋友组成一个复合式空间「到手心里的小书店走走」,短暂「复活」小书店,除此之外,里面有走走咖啡、手心亲子生活实作空间。
连结使人难以割舍
在这10年间,南崁小书店系紧着当地、艺文界之间的关系。开书店后,夏琳开始探索南崁;异乡变家乡,现在可以不仅对在地历史侃侃而谈,她和当地志工、社区组织携手,多次获得文化部肯定,一同推出走读行程与地图,让400年的小城历史在大众面前重现光辉,不只是游客,当地人也有机会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
十年来,夏琳曾邀请上百位作家到店举办活动,多年一来一往的互动下成为朋友,包含吴明益、卢建彰都是座上宾。书店更成为中间媒介,让作家与粉丝们有机会增加互动,像是绘本作家几米,每次出新书,常客们都会第一时间支持买书,销量据说在实体书店销量里相当不错,而为了回应常客热情,几米第一次到独立书店举办讲座,便是选择南崁小书店。
在这过程中,客人成为了夏琳甜蜜的负担;选择移动而非收起书店的主因,就是舍不得这些从第一间店开始支持的顾客:看着他们从学生出社会成为上班族、单身到有了家庭,最近刚有小孩出生。常客们的暖心,让她在想放弃时,总是选择再撑一下或是重开书店,直到近年因为疫情、书业环境,热情减退才忍痛收山。
关于离别与书店未来
「开独立书店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夏琳感叹,现在的书店单靠卖书已难以生存,除了有业外收入外,更重要的是「体验」,书店的建筑、室内户外的风景、餐食、讲座等活动,这些或许才是吸引群众到店的事物。尽管如此,对夏琳而言,她相信书店仍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让所有人可以身心灵放松,而关键点是书店里要有独特选书风格、甚至是个性鲜明的店主。
谈起未来书店的想像,夏琳的比喻书店是书店像「水」:过去是卖书的店,现在是有书的店,也许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书店会蜕变成什么模样,不过只要核心价值是愿意推广书,都可以被称之为书店。书店如水,一但被装进不同形状的水瓶中,便会呈现更多样化的风貌,以此让更多人愿意踏入独立书店。
离别总伴随着新生,在4/30日南崁小书店结束营业的日子,台北的重本书店正式开幕。 「书店虽然停下来了,但它会用其他的形式继续」,夏琳在南崁小书店的谢幕不代表这一切的结束,她的当前规划是继续完成第三本著作,人也会住在南崁,需要时支援其他伙伴,当然也会继续和手心团购小农产品的!
采访后记:
南崁小书店早在去年我们在准备其中一个计画时,就有打算去采访,最后因为内容变更而没有放入,当时的我只是默默地按赞书店专页,想着哪天有机会再去。没想到最后竟是因为要结束营业,我们意外的很幸运地成为最后一组采访者。
大家,把握当下啊。
夏琳姐,江湖有缘再相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