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学以致用法】读后感
这两天牙疼到怀疑人生,完全没有心情工作,反而给了自己一个放纵的机会,随心所欲的挑了一本书来读。
这本书有2273页,看起来好像很吓人,但实际上排版稀疏,有大量插图,实际内容文字很少。我读得比较细,且边读边做笔记,也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读完了。
在读之前,并没有有报太大期待,因为通常这类书都比较水,以凑字数和灌鸡汤为主。但鉴于日本人一般相对比较“实在”,日亚上日本人对此书的评价高达4.8星,豆瓣评分也不低,所以还是决定认真一读,万一能有些收获呢。
事实证明,读这本书是个正确的选择。
这本书的主题就一个,就是“输出”。所谓“输出”,也就是talk、write、do,总之就是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实际用用看。
你真的懂吗?那么讲出来听听。你真的会吗?那么动手做做看。
人生的意义在于输出,而不是输入。如果没有输出,输入就毫无意义。本书开头摊出来的这个概念给我的冲击是蛮大的。
我自认为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学东西很快,但东西学了不少,好像也没什么收获,渐渐就有了一种“学再多其实也没什么用”的感觉。但作者一语道破天机:你都没有拿出来用,怎么知道有没有用?
作者举例说,很多人都读过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但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说出来“阿德勒心理学”到底是讲什么。
非常惭愧,恰好我就有读过那本书,而我几乎说不出来书里的内容。作者说,这都是因为你只做了输入,没有做输出,所以输入的讯息就被大脑抛弃了。
大脑会将输入的讯息暂存在海马回中二到四周,在这段时间如果没有用到这个讯息,大脑就认为这个讯息不重要,然后就将这个讯息抛弃了。但如果在此期间进行过输出,那么大脑就会认为这个讯息是重要的,然后将其放入大脑联合区,形成长期记忆。所以如果你要真的把学到的东西化为己用,就至少要在两周内输出三次以上。
输入和输出都是关于个人成长的,而怎样算成长了,要用什么来检视呢?作者举例说,如果A在一个月内读了三本书,B在一个月内读了十本书,那么谁成长得更快?大家一般都会觉得肯定是B成长更快,但未必如此。如果B不能复述出十本书的内容,但A可以复述出三本书的内容,那么无疑只有A获得了成长,而B其实一无所获。
作者提出,输入和输出的比例应该是3:7,或者说输出的时间至少是输入的两倍以上,由此才能达到输入输出的平衡。这一点我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果要问我,我大概会说三分之二用于输入吧。然而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既然输出才是价值所在,当然要以输出为主。
在随后的章节中,作者虽然详细讲解了很多输出的方法和技巧,但如果没有长期的输出经验,很难完全掌握这些内容。我的观点是,先开始输出再说,等输出到一定程度,养成一定习惯,也累积了一定经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有什么启发吧。
总之,以上就是我对《最高学以致用法》的感想,颇有收获,值得一读。
——记于2022年2月3日,壬寅年正月初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