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影「无声」影评_社会对于障碍者的多元包容?》

tingju_Huang
·
·
IPFS
·
从电影《无声》中看出社会中对于障碍者、性侵受害者的通苦。

(2020/12/7)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影评撰写,偏向从「社会议题」的角度切入影片中的议题,较不是分析剧中镜头的变化与意义来切入,请大家斟酌观看~我当时是一个人去影城观赏「无声」这部电影的,因为这部片是我想要好好思考、沉浸在剧中,感受剧中人物情绪的重要社会议题。老实说,一个人看这部片实在是心里存有些许的害怕、恐惧,但也深深地触动了我对于影像传播力的震惊-透过影像传达到观众面前,使大众意识到议题本身的重要性。

*「人物-演员特写」

剧中每一个演员的演技可说是炉火纯青,刘冠廷(私心最喜欢的演员)(饰演启聪学校的老师王大军)在剧中的手语表现与专业人士可说是并驾齐驱,且他在用手语传达语言与情绪时,其肢体动作与表情皆呈现的极有力道,也是这部片中「最温暖的阳光」。他的存在留给所有人一个「明亮的」希望,也代表着这世上还是拥有温暖正面的人可以帮助我们步上正途;金玄彬(饰演小光)在剧中的内心戏可说是精湛不已,他的经典台词「一起玩」,其遗留的余韵刻画在我心中成为一个很大的阴影。因自身的痛苦经历无法发泄,转而将此「认知不和谐」的压力转至他人身上,藉由对他人做出一样的侵犯行为以寻求微弱的认知

和谐,其实也是个心理受过极大创伤而留下极度脆弱的灵魂的受害者/加害者; 陈妍霏(饰演贝贝)在剧中将「受害者」的心理变化呈现的淋漓尽致,有人说「受害者不是都『应该』看起来很悲伤、恐惧吗?为什么贝贝看起来这么『不悲伤』反而是『笑笑的』?」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何不食肉靡」,站在远处的角度「评断」受害者「该有的」样子。受害者常常处在一个很无奈的社会经验当中,他们无法看起来「不开心」,他们必须看起来「正常」,在剧中贝贝甚至是跟那些「欺负她」的人一起玩,好似没事一般追求表面上「和平」的心理平衡;刘子铨(饰张诚)在剧中透过手语一刻一划地表现复杂的内心情绪,他的出现也带给贝贝一个希望、一个继续生存下去的光明与动力。

 *「受害者该以何种方式在社会上生存?」

当我想到张诚慢慢地走到校车后面,把帘幕掀开的那刹那,至今仍会鸡皮疙瘩-是真真切切的鸡皮疙瘩.....。 「被性侵」对于任何女性来说,是极其痛苦不堪的,身体被强行、硬逼的进入,是我们无法想像、根本不敢想像的痛楚与巨大的无力感中重压在自己的身上。剧中贝贝被「欺负」的当下的表情与情绪,根本无法轻易从我的脑海中抹除,那种「痛苦、挣扎、无力、沉痛」的情绪历历在目,至今无法消化。打出这些文字的同时,我自己也非常难熬,虽然无法真正有过这种经验,但我可以完全的体会「被欺负」所承担的巨大痛苦与无力。

性侵的共犯结构常常是年长对年幼、男对女的、权力大的对权力小的、障碍者对障碍者的关系,在剧中贝贝长期被许多同是聋人学校的男同学性侵,却仍然坚持要去学校不要休学,为什么呢?无不是因为这个社会不愿意去接受「跟我们不一样的人」。贝贝就算被长期的「欺负」,她仍因为觉得无法真正回归社会而宁愿选择再次回到「被欺负的地方」。她早已把聋人学校的人们视作家人,因为他们是贝贝的「同温层」,他们不会笑她笨、笑她听不懂、笑她跟别人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贝贝最后仍然回到这所造成她恶梦的地方。这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应该说,在这个社会她也没有选择的权利,是吗?

 *「我更害怕被丢到外面的世界」

台湾社会总是伪善的说「包容多元」,但人们往往在真正遇到那些「跟我们不一样的人」的时候,反而退避三舍、避而远之,甚至是以不屑、不以为意的态度对待他们。使那些「跟我们不一样的人」在遭遇痛苦的事情发生的同时,只能默默的继续在「属于他的同温层」生活,痛苦的继续过日子,因为那是他们能待的地方。

故正视障碍者的生命经验成为整个社会应该持续努力的目标,不应一昧的视他们为「异类」。 「我们的确与他们不同」,但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彼此共识的方式, 了接、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嘘寒问暖与少许的关心字句都能够成为温暖他们一整天的「太阳」。千万不要小看「关心」的力量,已足够成为照亮他人黑暗的角落。

*「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成为无止尽的恶性循环?」

「无声」的结局呈现出持续轮暴、性侵的恶性循环、因果轮回,留给观众一个「这件事还未完全解决,而是继续发生」的悬疑结局。这个结局同时道出此事不是「解雇老师、上性平课」就可以轻易解决的,而是应透过长期的在性平方面的教育、心理咨商、障碍者沟通、求救机制的保障等等方面的加强努力,在受害者变成加害者之前,即时止损恶性循环的出现。

片中最让我鸡皮疙瘩且印象深刻的对白,是校长在回应王大军老师的质问时, 脱口说出:「难道要让这孩子往后都背负着被强暴的『罪名』吗?」——不管她这句要表达什么,那个「罪名」(而非污名)的选词真是柯贞年导演刻意的运用方式。这样的词汇露馅了保守父权价值的逻辑:「被强暴是你的错,被强暴了你就是脏的。」这完完全全呈现了在这个父权社会下,对于「被性侵、被强暴」 归咎于女性本身,且以一个长期存在的「厌女心态」的认为「被强暴/性侵后的女性应该觉得丢脸、惭愧」。剧中贝贝甚至还准备去一家无名的妇产科「摘掉子宫」,以避免再被欺负的时候怀孕,一个女生竟然能够对自己的身体做出这种致命的伤害,把自己长久以来受到的伤害终究回归到自己的身上,是多么的令人心疼又震惊....。

所谓的「厌女情节」,其定义是指父权社会里的「执法机制」,给予不守父权规矩的女性惩罚,给予遵守规矩的女性奖励,以拉拢他们进入厌女阵营。而在这个普遍存有厌女文化的社会下,那些被性侵的女性们身上所背负的「痛苦」永远烙印在他们心底,无法抹灭;而世人们以「脏了的」女性轻易定义她们的身份,使得女性产生「怀疑自我」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因此也衍发出许多伤害自己的行为。故我们可以说:「无限的轮回,我们都有可能是加害者。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会成为延续恶习的那一个。」

 *「总结:社会能改善之处?」

本片道出障碍者所面临的巨大且残酷的社会无法接纳与包容他们的状况、性侵与被性侵的恶性循环、行政高层的漠视与冷眼旁观、受害者的身份认同。上述所有的状况都是身为社会大众的我们能够持续关注且尽力去改善的社会议题,我们长期所追求的「多元包容社会」,除了同志、多元性别,还有身障者议题需要去重视。大部分人习惯性的排斥与自己「不一样」的人,但同时也种下许多受伤的人的阴影与角落的种子。这社会若能够拥有更多的爱,那么可能就不会造成那么多的悲剧与痛苦了。

台湾更应在「性平教育、健康教育」方面更加着重,而不是以一昧传统、保守的封闭思想「禁止」孩童思考这些关于性的议题,越是压抑孩子,孩子越不敢说出「不能说的秘密」,也就是说当他们受到侵犯或骚扰时,更畏惧表达,成为无止尽的恶性循环。同时,当他们被侵犯时,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伸出援手,避免继续酿下一桩又一桩的悲剧,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能温暖自己的心灵。作为师长的人们,更是保护孩童的第一道防线,若是冷冷的漠视悲剧发生却仍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你根本不配称作师长,甚至可以说你是个冷血的畜牲。至于受害者的身份认同,这更是我们应该从最初就应该伸出援手之处。

在事发后,最初步的帮助无疑是适当的「心理咨商」,让受害者能够抒发心中的畏惧害怕与认知不和谐之感受,把痛苦的情绪以正常管道下道出;同时,这个社会下的所有人更应努力脱离厌女文化中的「把错误归咎于女性」的错误思想,好好正视且思考是什么样的状况加害者会犯下如此不可原谅的行为,使女性的身上永远留下一道无法抹灭的伤疤,再加以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tingju_Huang 有時候沒辦法說,所以我寫小說。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死神將我一把舉起

黑布下的內戰

陽台邊的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