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式中文
IPFS
在大馬這個多元種族文化的國家,人民需要學習至少兩種或以上的語言才能夠與各族之間相互溝通。幾乎所有的大馬華人都會三種基本語言(中文,馬來語,英語)外加方言(如福建話、潮州話、廣東話、客家話等)以及少數人還學習了外語(最常見的日語及韓語)。在如此復雜的多重語言切換下,大馬的中文口語也隨之產生了變化,在混合了些許其他語言後形成了獨特的馬來西亞地道中文。這可不有一些詞彙還是挺特殊又奇葩的,其他國家的中文使用者都不一定能理解。因此今天我特地整理了一番來與你們分享平常大馬人很常用的詞彙。
- 進餐篇🍗🥦🍔🌽🥚
吸管=水草很燙=很燒外帶=打包白開水=滾水
- 交通篇🚙🚲✈️🛶
汽車加油=打油超車=割車倒退=Gostan
自行車=腳車公交車=巴士
- 場景篇🏖️🏫🏥🏜️
咖啡店=kopitiam (kopi為馬來語,tiam為方言)
菜市場=巴剎(源自馬來語pasar)
超市=super / supermarket
- 生活篇☯️✡️☪️
共享(食物) / 共用(物品)=公私八卦=雞婆溝渠=龍溝耗電=吃電幹什麼=做麼很無聊=很閒(sien)
取錢=按錢零錢=散錢厲害=好料丟臉=下衰驚訝/生氣/高興= 哇老walau (超萬能詞,搭配不同語氣和表情表達各種情緒)
(ps: @藍雨@DrYuan。湯圓@財小姐@古戴仁@tanlikming陳力名大馬隊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只能說大馬的中文真的很特別,甚至是一些詞彙我也不知道是如何演化而來的,但就是我們這里人從小到大都是這麼說。以前曾經聽過有人批評大馬的中文不正規,破壞了傳統中文精髓。我的看法是正統中文固然需要被保存,學習及流傳下去。但語言的存在本就是為了讓人與人之間能精準地相互交流及傳達信息。不同地區衍生出不同的言語本就是件正常自然發生的事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理解及交流不是嗎?大馬華人同樣也學習正統中文,只不過在日常交流上我們更慣用自己當地的字眼及口音罷了。
相互理解及尊重,把不同化為特色,才能發掘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希望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能夠被視為增添一點小小的見識。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6e8aa06e-1cc6-454a-9ca7-9b92419c7d77.jpeg)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avatar/990bd194-21ef-49ca-afd2-4eeed7ff6776.jpeg/public)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