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师好假掰?不过是为了邀请你尝一口!

Jeger
·
·
IPFS
·
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BrC)有何看点?

#我想加入赞赏公民3.0但不足5000LikeCoin

目前有16人加入这个标签,其中有两位市民( @lessons_from_books@一只仪仔)通知我已成为了赞赏公民3.0,谢谢两位与我分享!

不过,很可惜的是,加入这个标签的市民,只是将这标签当成自己的「第二主页」,容我给点建议,其实可以另外发文,多多介绍自己的创作概念或历程、写作的方向或计画、推荐的作品目录,加入Matters 写作平台的初衷...... ,请将这个标签当成是「募资平台」让大家更认识你,告诉追踪这标签的市民,你还差多少LikeCoin ,就可以凑足5000LikeCoin委托给「 Civic Liker赞赏公民」,成为赞赏公民3.0。
我发文后,来拍手的市民若是「赞赏公民」,我获得的赞赏数(感觉)会多一倍,我如果说错快来吐槽我! ! !
https://liker.land/civic



这位市民@一只仪仔去年6月就来到Matters ,也积极发文,也有参加社区活动,可是呢,我对他完全没印象,可见我的阅读偏食症很严重啊,很少看「最新文章区」。

(偷偷告诉你,觉得自己被冷落的市民,可以去liker.social ,多多向市民公告发文讯息。)

这位市民设立了标签#解锁咖啡生态,而且累积了70多篇咖啡相关的知识文,于是我向他邀稿一个题目,向大家介绍「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BrC)」。

有两位台湾人曾获得世界咖啡大赛的殊荣:
吴则霖:2016年「世界咖啡师大赛」(WBC,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冠军。
王策:2017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BrC,World Brewers Cup)冠军。


身为假掰文青的你,难道不应该来了解一下,比你还要假掰(讲究)的咖啡师吗?


王策https://lexie.tw/vwibychadwang/

🍮咖啡比赛?很容易吧~不就是冲杯好喝的咖啡就完事吗?

其实在咖啡比赛中,冲一杯好咖啡只是最基本的入门要求而已,当中还涉及许多评鉴标准和背后的努力,今天就以台湾的骄傲:王策荣获2017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冠军的影片来做介绍吧!


🍮比赛内容

王策所参加的是咖啡奥运会(注)七大比赛项目中的「世界冲煮大赛」 (World Brewers Cup Championship, WBrC),也就是手冲咖啡比赛。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决赛中又分为两个部分:「指定冲煮」和「自选冲煮」。
注:全球最大型的咖啡比赛皆由精品咖啡协会SCA中「World Coffee Events」组织所举办。当中有7个比赛项目,包括:世界咖啡师大赛(WBC)、世界拉花大赛(WLAC)、世界冲煮大赛(WBrC),世界咖啡调酒大赛(WCIGS)、世界杯测师大赛(WCTC)、世界烘豆大赛(WCRC)和世界土耳其壶大赛(Cezve/Ibrik )。

🍮「自选冲煮」比较紧张刺激和有看头,就集中拆解它吧!

在「自选冲煮」的部分中,选手先有5分钟准备时间,到正式比赛时,需要在10分钟内,在制作咖啡的同时,结合讲解和表演以带领评审体验咖啡,并呈上3杯咖啡给3位评审。评鉴范围不单单是冲煮手法和咖啡味道,还包含选手的「咖啡理论知识」以及「顾客服务技巧」。


🍮评分标准:

(1) 饮品评分

评审将在高温时(~70°C)评鉴香气和风味,在中温时(~40°C)评鉴咖啡的酸度和醇厚度,在低温时(~25-30°C)评鉴尾韵、平衡度和整体表现。
由于一杯有层次的咖啡在每个温度中都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味特征,因此,评审会反覆品尝,以完整地品评咖啡中的各项细节。
评审也是不容易做的!强烈建议爱喝咖啡的朋友不要去做咖啡师,应该要去做评审才能不停喝咖啡!


(2) 表演评分

如果你说咖啡有士多啤梨苹果橙味,但评审品尝不到也是没什么屁用的。因为评审会在「风味描述」一栏中,评估选手能否详细并精准地描述咖啡给予的感官感受,准确度比描述多寡更重要。
另外选手必须提供专业而引人入胜的咖啡饮用体验,而且要经常保持吧台的卫生清洁,这都是「顾客服务」中的分数。


(3) 主审评分

没错,除了3位评审,还有1位主审,主审会针对「总体流程」、「感官一致性」和「TDS」 (Total Dissolved Solids,溶解性总固体值)进行评分。


🏆 高下立见的冠军

了解到评分标准,再来看看王策的表现,自然高下立见!就算我们无法透过营幕来品尝到咖啡的味道,也可以从他的冲煮技术、演讲技巧和背后的努力等看得出他的诚意与认真。

▷ 冲煮技术

选手创出独有的冲煮法是十分重要的。并不是叫你要跳着火圈来冲咖啡才够特别,以王策为例,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他的必杀技「双手三壶冲煮法」!

https://www.google.com/amp/s/hkccea.org/2017/08/12/2017world-brewers-cup2/amp/

他并不是为做而做,他曾解释因为有3位评审,希望评审们可以在同样的温度跟时间下,同时饮用咖啡,因而发展出这个难度十颗星的「双手三壶冲煮法」。这个必杀技一出,完美展现出他左右脑协调和手部肌肉的灵活,对他的印象已经完全加分。

 💡其实,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去练习,尝试过上千次,才能使误差值在2ml以内,并确保三壶咖啡的一致性。 (不相信难度有十颗星?你自己试试!)

很多选手都是一杯杯制作,或是轮流操作,时间上总会有点差异,而王策能大大缩短了评审等待的时间,展现出对客人的关心,这样子掌握着整个流程的节奏,在顾客服务一栏中得到非常高的分数!


▷ 演讲技巧

王策小时候去英国留学,用英文演讲当然难不到他。他还一边冲煮,一边讲解,让评审不会感到沉闷,持续有兴趣听下去。

仔细听他的演讲内容,他都在强调「连结Connect」这主题。从他在庄园遇见这支咖啡豆,到与烘焙师合作发挥豆子的最大特性,再来到他手上冲煮出他想呈现的风味。展示了从庄园到客人,咖啡师的使命就是在其中发掘与连结彼此,将温暖捧在手里,是一个精品咖啡所追求From Seed to Cup 的完美示范。

▷ 背后努力

大部分选手都会亲自探访庄园,杯测过百种咖啡,以最适合的处理法与烘焙,再用最佳的冲煮方式才能呈现出多层次的风味,这已经远远超过「冲出一杯好咖啡」的层次。

 💡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准备比赛的过程中,经过无数的失败、练习,写稿、背稿、时间控制......才能成就比赛场上的一杯咖啡。 (当中当然也需要财力的支持,比赛豆子都超贵的~)

在这些世界咖啡比赛中,各国选手都施展浑身解数,我还看过有人搬上烘焙机即场烘豆,有人又在比赛中做绵花糖,好像马戏团表演般。到底他们在忙什么?最终的目标除了得奖,更重要的还是想展示他们对咖啡的热情与洞见,带领业界持续走向新的领域。

王策荣获2017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BrC)冠军。 https://www.google.com/amp/s/news.tvbs.com.tw/amp/life/737401


▷ 短访「一只仪仔」


请问您的本身的咖啡相关知识是从何而来?职业是开咖啡店?还是从事咖啡推广教学?

没有那么厉害和伟大,我只是一名因为手会敏感,所以不能再做咖啡的咖啡师而已。由于以前在大大小小的咖啡店打工,也曾经负责培训新人,又上过一些专业课程,又喜欢旅行去亲身探索咖啡,知识是这样子累积而来。


在Matters发文,希望获得什么效果?单纯分享知识?经营线下品牌?发文的题材方向有何规划?

当初是希望将我做咖啡师当中的小故事(想爆料的事)制作成动画《 咖啡生态与禽兽朋友们》。

你一个人做的动画? (太厉害了!)

YES!我本身是读广告设计,所以我的创作比较跨媒体🤣,目前做了一系列动画,但没有什么人看,所以慢慢变成撰写有关咖啡的新闻,但也是没有什么人看,所以又创作了《 咖啡师成长日记》,不管有没有人看,反正想写出来纪念那些年的咖啡经历,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了Matters。

而最新推出的《解锁咖啡生态》是因为没有人报名,所以决定直接开放出来的课程系列,希望给一些想学咖啡但又不敢行动的外行人一个自信心:原来我这咖啡小白也可以成为咖啡达人!因为我也是这样子走进咖啡世界的。

目前的发文规划是出完课程后,会发更多有关人生体会的文章和原创小说/漫画,与咖啡无关(应该~)。


「一只仪仔」这个命名,看起来似乎和咖啡无关?有何用意?

因为我的人生不只有咖啡,所以直接用自己名字。


如果一位平日都喝便利商店咖啡,偶尔喝Starbucks或路易莎的人,有机会和你一起造访「 Simple Kaffa 」,你会如何带领他体验品尝精品咖啡?例如说,看着这样的菜单,出现选择障碍。
https://images.app.goo.gl/sWYzqjfgmLEcRgpD9

比起替他选择喝什么,我会直接带他去坐吧台位置,并放心让「Simple Kaffa」里的专业咖啡师带领他去体验品尝。因为精品咖啡就是要亲自去体会的,从打开门的瞬间开始。

而我就直接喝「台湾阿里山邹筑园」咖啡吧~台湾之光!

OMG!原来我(一只仪仔)以前也喝过「台湾阿里山邹筑园」咖啡!

「兴波咖啡」(Simple Kaffa)老板吴则霖是2016年WBC世界冠军咖啡师。 2019年曾被Big 7 Travel评选为「2019 亚洲50间最棒咖啡馆」第一名。

https://simplekaffa.com/



💡题外话:
2017年我去WBC做义工,在后台看到吴则霖大大,是我第一次跟咖啡明星合照XD。

之前我去了「Simple Kaffa」(旧店)打卡,还吐嘈人家用聪明杯冲,结果吴则霖回覆我,令我受宠若惊ヾ(灬ºωº灬)ノ也见识到世界冠军是这么有厚道~(下图)


💡当WBC义工的资格?

身体健康,能用基本英文沟通和喜欢咖啡便可,不过要自费机票住宿。

申请后会先在网上自行选择工作的时段和岗位,到时候去报到就可以。我当时负责舞台组,协助选手将几百万的用具搬到台上😨、抹干净咖啡机、计时,本来还以为可以偷喝一口咖啡,但原来每杯比赛咖啡都要即场丢掉==不过我还是会建议去做义工,因为义工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当去个旅行和以啡会友也不错~


一杯「台湾阿里山邹筑园」咖啡要价600元,值得喝的点是?为何那么贵?

我认为越贵的豆基本上只是代表越限量和稀有,就像NFT。至于好不好喝或者是值不值得,还是要看个人口味,可能你会觉得200块钱的衣索比亚手冲比600元的「阿里山邹筑园」好喝,没有对与错。

我建议如果平常喝便利店咖啡、罐装咖啡或者星巴克的人,想试试「精品咖啡」的话,可以先选择义式咖啡类别(有奶的拿铁/无奶的美式咖啡) ,你会发现咖啡会比较柔和,甜味比较天然,因为是来自咖啡豆本身,而口感也会比较顺口。

如果可接受的话,可以再尝试手冲咖啡,按你喜欢的风味去选(草莓/柑橘/乌龙茶/葡萄干/……),然后再好像寻宝一样,寻找当中有什么风味,从高温喝到低温,味道还有一直变喔,这就是"精品咖啡"最有趣的地方。 (不过要提醒你,不喜欢酸的,适合选择可可/坚果/焦糖风味)


煮个咖啡是能多假掰?

🍮几点迷思与你分享

手冲比赛不是应该统一用同一种豆子冲才能分出高下吗❓

没错!你太聪明了!其实冲煮决赛又分为两个部分:「指定冲煮」和「自选冲煮」。

在「指定冲煮」部份,选手有8分钟准备时间,然后在7分钟内使用大会提供的未研磨咖啡豆和工具来冲煮出3杯咖啡给3位评审,当中不需要讲解。只是......这么沉闷的比赛过程,收视率是0啊!所以才没有播出来!

风味真的有这么多吗❓(假掰话术?)

如果你说咖啡有士多啤梨苹果橙味,但评审品尝不到也是没什么屁用的。因为评审会在「风味描述」一栏中,评估选手能否详细并精准地描述咖啡给予的感官感受,准确度比描述多寡更重要。

由于一杯有层次的咖啡在每个温度中都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味特征。

王策邀请评审在高温时(~70°C)评鉴香气和风味:

 「香气的部分,您会发现甜瓜,接着是许多水果的综合,例如:桃子、杏桃、奶油糖果、木槿,其风味充满甜瓜的香气,伴随着水蜜桃、香橙花......」

在中温时(~40°C)评鉴咖啡的酸度和醇厚度:

 「当咖啡是温的时侯,您会发现更多热带水果的香气如芒果。而余韵也会更甜,多了柑橘类的果香如血橙。其酸度是在中间偏上,初如甜桃,接着转为鲜明的凤梨,稠度在中间,滑顺的口感......」

在低温时(~25-30°C)评鉴尾韵、平衡度和整体表现:

 「带有焦糖感的余韵,在回香中有奇异果转换成香蕉利口酒,并以粉红葡萄柚作结。」

这样子一步步带领着评审完整地品尝咖啡中的各项细节和评鉴准确度。假掰话术也是不能少!


参加比赛只是在炫富吧,选手准备的咖啡豆为何都特别贵❓(假掰/炫富?)

你没听过吗?好的咖啡豆就算乱冲也会好喝!很现实的,能拿到好的豆子,已经赢在起跑点。

因此,大部分选手都会亲自探访庄园,杯测过百种咖啡,在浪费掉无数昂贵微批次豆子后,找出最适合的处理与烘焙方式,再以最佳的冲煮手法才能发挥出咖啡豆的最大潜力,成就了比赛场上的每一杯咖啡。

在这些世界咖啡比赛中,各国选手都施展浑身解数,到底他们在假掰什么?最终的目标除了得奖,更重要的还是想展示他们对咖啡的热情与洞见,带领业界持续走向新的领域。

顺便一提,手冲比赛已经不算假掰,究极假掰的是「世界咖啡师大赛」WBC!


❑ 延伸阅读

吴则霖荣获2016年「世界咖啡师大赛」(WBC,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冠军。

【吴则霖咖啡专栏】比赛风潮正热:咖啡赛事越来越多冠军到底代表什么?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Jeger《後綴》假掰文青誌,關注身為「第一讀者」的精神,獻給Matters的一頁式文青......(Jeger是幻想自己是主編的人) 聯絡:pdfonline15@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後綴》假掰文青誌
56 篇作品

神寂寞,所以造人;人寂寞,造了什麼?

《後綴》真愛社區徵文
19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