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A的前世今生

角醒
·
·
IPFS
·
大龙殡仪馆

自1889年英政府租借新界,九龙半岛人口遽增,政府于油麻地一带兴建多个殡葬设施,以解决与日俱增的殓葬需求。虽然油麻地直至战后初期仍是九龙殓葬核心地带,但九龙殡仪设施却供不应求。而香港首间殡仪馆已在三十年代于湾仔开业,九龙区就一直未有殡仪馆设施。

1958年九龙殓房外貌(今油麻地消防局)(华侨日报新闻图片)

为应付九龙区居民之迫切需要,市政局于1957年底开投地段供建殡仪馆,终由萧明为首的机构投得。九龙殡仪馆于1959年5月21日正式开业,方便了不少居民,基于其现代化的设计及乐意施棺济贫,当时居民反应良好并接受殡仪馆设于区中。

据新闻资料,开业当日上千百人庆贺,中西乐队轮流演奏,花牌堆积如山;亦描述殡仪馆美轮美奂、设计尽善尽美、设备及管理创新,堪执远东殡仪业牛耳。

九龙殡仪馆开幕当日(华侨日报新闻图片)
开幕当日华侨日报头版广告


工业住宅混合区中的新式殡仪馆

为了更了解当时大角咀街坊对殡仪馆的看法,本报访问于六十年代初将旧居和衣纸铺「宝元号」迁至大角咀的方启波先生。谈起九龙殡仪馆,方先生称早在店铺迁入大角咀前,父亲已于此馆出殡,皆因九龙殡仪馆作为九龙唯一一间殡仪馆,安排较为周到,亦有足够空间容许亲人守夜追悼和办理仪式。

方先生续指自五十年代,大角咀就被称为「工业摇篮」,孕育出不少工业巨鳄。殡仪馆落成之先,这里已经林立着船坞油库以及一系列的五金店、山寨厂,当然还少不了如宝元号般回应街坊生活需求的林林总总「民生小店」。

其实当时大角咀街坊已经接受了殡仪馆的存在,在工厂区上课的学生,夏令时间下午1时便下课,若然不愿太早回家,又有闲钱的话,就到邻近的九龙殡仪馆旁的大排档吃个便饭,甚至会乘机走入殡仪馆享受免费冷气。职员对于静静坐在一旁的学生,也相当友善,会由得他们「叹冷气」。

方先生直指「人总会死」,而殡仪馆就只不过是服务大众需求的设施。对销售香烛文具的方先生而言,更是商业来往的对象,当年殡仪馆的员工来取货后,都会记录在案,然后每隔一段日子,方先生就会到殡仪馆一次过收取费用。

大角咀的转型——殡仪馆与社区的矛盾

及后香港的修造船业式微,大角咀船坞和油库在70年代起相继结业,而制造业亦不如当年蓬勃,大部分工厂早已在80年代北移。

政府又在1989年宣布「玫瑰园计划」,启动西九龙填海工程。伴随着1998年奥运站的启用,以及中银和汇丰中心落成,原本由工业和住宅混合而成的大角嘴,已经蜕变成商住混合的社区。

有别于殡仪馆初建时期,今日的大角嘴不论是人口还是地理面貌,也跟昔日的工业重地截然不同。当日「光鲜亮丽」的殡仪馆,今日或许已成为「格格不入」的建筑物。在早年的网络论坛,可以见到有网民认为殡仪馆不符合现今的环境卫生,有损市容。

殡仪馆周边环境

曾为远东牛耳如今进退两难

区议员早于2009年已提出殡仪馆搬迁事宜,虽然此事至今仍未落实,但九龙殡仪馆当时接获街坊意见后,在2010年把烧炉换成环保炉,以望减少空气灰烬的问题,可见殡仪馆有尝试作出配合。

在2013年油尖旺区议会食物及环境卫生委员会,区议员提到灰烬问题有改善,但仍提出「以现时的发展,居民与经营逾50 年之九龙殡仪馆共存于社区,实在不合时宜,而长时间限制土地作殡仪用途亦有碍本区长远发展。」的意见。

另一方面,红磡作为九龙殡仪馆谣传的搬迁地点,亦不乏反对声音。红磡区内本来就集中了大量殡仪设施,对于九龙殡仪馆迁入的传言,街坊担心红磡会变成「殡仪乐园」,闹得沸沸扬扬。出于「邻避心理」,即使九龙殡仪馆落实搬迁,无论目的地是哪里,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本报就此访问九龙殡仪馆营业经理何建小姐(Angel),她指现时未有收到搬迁红磡的消息。但问到她的个人意愿,她却表示搬到红磡或许会更为不便,因为她已经习惯在大角嘴服务的日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大角嘴街坊」。

| 何建小姐的访问将于角醒- 大角咀社区报@TKTawakening Facebook专页。

何建小姐

与大角咀一起蜕变

Angel至今已经在殡仪馆工作了13年,她坦言自己留在大角嘴的时间比居住地区长得多,平常食饭或外出散心,都离不开大角嘴,而她也留意到近年多了年轻人、多了豪宅、也多了小店,整个区有活力得多。

殡仪馆打后的必发道、洋松街、福全街一带,今日依然可见昔日制造业担纲的工厂大厦,虽然地铺仍然是五金铺、车房等老铺,但现在还多了年轻人租借并翻新楼上单位为发型屋、工作室、band房等用途。

早前我们在社交平台收集了大家对殡仪馆的问题,有街坊问到殡仪馆有否考虑装修以改善环境阴森的格局。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环保炉,九龙殡仪馆在2008年就开展了翻新改建工程。

工程新增了多项现代化设备,其中较为特别的,相信是将馆内3楼全层改为静音层,提供宁静的地方举行追悼仪式。时至今日,九龙殡仪馆的教堂仍是全港唯一专为治丧而设的教堂,相信这些翻新都是为了迎合近年社会对办丧事的需求。

美丽是需要被发掘

大家平时经过殡仪馆,或者都只会急步走过,即使稍有回望,看那久经风霜的外墙,可能只觉得是一幢旧式建筑物,但其实它并不如想像中残破,内里的装潢、整洁的间隔、彩绘玻璃、骨子的教堂,都能够见到历久弥新的一面。

提到Angel工作的原动力——街坊主动向她打的招呼、担心他们通宵工作会饿坏而送的零食……这些关怀足以令她感觉到自己确实地存在于这个社区,她更遇过一些街坊的父母以至祖父母都在九龙殡仪馆出殡,这些都是多年来与社区结下的缘份。

座落在枫树街的九龙殡仪馆,亦俨如一棵老树,植根在大角嘴这个社区。众人都喜欢静坐欣赏枫叶随季节之转变,今日的你又会否愿意停步,注视身边稍纵即逝之变迁?

记者:南瓜、Fred | 摄影:Belle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角醒<角醒>是由大角咀街坊自發成立的社區報,由2020年起,每2個月發行一次。在大時代洪流下,我們選擇從小處出發,在角落處點一盞燈。 如果你有興趣加入製作團體,請填妥以下資料,我們將於稍後聯絡你: https://forms.gle/Cp78YdYSs71bn4zu6 如果你是大角咀商戶,歡迎加入成為派發點: https://forms.gle/ZWCmSUYqwhEYiPR19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第十五期
4 篇作品

向上望的視點——舊樓上的門牌

Tai Kok Tsui Awakening -The Big Corner of Urban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