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从知识开始》:美感不是靠感觉!

MaxJames
·
·
IPFS
·
品味是天生的吗?那些厉害广告、设计作品的诞生,是否都仰赖创作天才们的灵光一闪呢?这本《品味从知识开始》将告诉你,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意背后,靠的并非虚无飘渺的「灵感」,而扎实的「知识」。

品味是天生的吗?那些厉害广告、设计作品的诞生,是否都仰赖创作天才们的灵光一闪呢?这本《品味从知识开始》将告诉你,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意背后,靠的并非虚无飘渺的「灵感」,而扎实的「知识」。

作者水野学是good design company代表,曾打造许多厉害的设计作品,像熊本县官方吉祥物「 熊本熊」就是出自他之手。而他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想打破「品味是天生」这样的迷思。在他看来,任何人都可透过努力拥有「好」品味。

我想告诉各位,你我拥有的品味本身并无差异,差别只在于如何培养、如何运用,以及如何训练。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到底要如何培养品味吧!

【认识普通】

水野学对于何谓品味,有如下的定义:

所谓「有品味」,是指能够判断出无法以数字量化状态的优劣,并加以最佳化的能力。

好的,看起来很厉害,但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呢?水野学认为,关键是要先了解什么是「普通」。普通就像把「尺」,有了这基准,才能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如此能力就是品味的基础。

这让我想到影集《创造安娜》中,假冒上流的安娜动不动就把「basic(普通)」放在口中评判他人。正是因为安娜明白什么是普通,才能佯装上流而不被拆穿。不像可怜的记者薇薇安,被酸完还搞不清楚自己的穿着是出了什么问题。

当然这边不是要大家去骗人,而是要强调,想对任何事物有品味,就必须先有那把尺才行。

心中有尺才有衡量的标准(Sven Mieke on Unsplash)

【累积知识】

那要怎么建立出那把尺呢?水野学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吸收知识。也就是说,品味是来自于知识的累积。

对自己的品味缺乏自信的人,必须先认清自己收集的资讯其实很少,客观资讯也相当缺乏。

水野学认为可以透过以下3个步骤,有效增加知识:

  1. 解析经典
    第一步可从拆解经典开始。因为所谓经典,代表的就是一件事物「应有」的样子。也可说是经过时间淬链后,「最佳化」的产物。比如你想了解牛仔裤,就可先从Levi's 501这样的经典款式开始研究。
  2. 了解时下的流行
    第二步则要去了解经典的反面:流行。虽说流行多半来得快去得快,但藉由这样的学习,可以快速拓展知识的「广度」。像水野学每个月都会看几十本杂志,借此高速累积当下的时尚资讯。
  3. 找到共同点固定规则 
    有了前面的累积,最后便可试着去归纳出这些事物间,是否有哪些共同点或规则。比方说可以去思考:一间「吸引人的杂货店」,是否有哪些共通之处呢?透过这样的分析,便可精炼属于自己的知识。建立心中那把尺。

水野学认为「知识像纸张,品味像画作」,当纸张越大时,你所能自由挥洒空间也就越大。厚实了知识,才有发挥创意的本钱。

前阵子听〈尼尔喝牛奶〉 ,尼尔聊到他们家小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娱乐:逛百货公司。想来就是这样的习惯,让他得以累积对各种品牌的观察,进而建立所谓衣着品味吧。

知识是品味的基础哦(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说出品味】

有了知识的累积,最后则是要试着把品味具体「说」出来。水野学提到,不管是商标、商品或吉祥物设计,他在提案简报时绝不会说「感觉比较好」这样的话。因为既然品味是知识的累积,用这样笼统的话来说明产出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感觉其实是知识的集合。在我感觉这个「字型」好美的背后,包含了过去让我觉得好美的各种事物。

因此,当「感觉」来的时候,水野学会不断确认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再精准地说出理由。

我想到以前看完一本书后,只能约莫觉得喜不喜欢,具体原因常说不出个所以然。而在开始写心得后,因为希望能更吸引人去阅读,便会不断得去追问自己原因。想来这样的过程或许就是在培养品味呢。

同样道理,在下判断时也不要依赖感觉,而是要凭借客观的知识。比如水野学在设计「法兰德斯亚麻」的商标时,就经由「亚麻种植历史相当悠久,甚至早在活字印刷术前就开始」这样的知识,选择了比现存活字印刷更古老的铜板雕刻文字「Coperplate」。

法兰德斯亚麻商标(引用自good design company)

我想到北投女巫作者简士颉在BIOS专访中也提过这样的概念:

我画画不靠感觉,不知道要干嘛就去查资料。靠感觉的话,我会担心,有一天感觉没有了怎么办?

总之,唯有累积足够知识,才能知晓普通、建立品味,进而产出所谓创意。

试着说出具体的理由吧(Victor Barrios on Unsplash)

【后记:关于品味啊】

这本书虽说薄薄一本200页不到,但读来相当有启发,许多案例和观念都让我不时驻足思索。

书中的概念,我觉得不单是美感设计,在其他领域也适用。像最近YouTube演算法推荐我一堆综合格斗的影片。一开始只隐约觉得KO或降伏很帅。但随着知识累积,我渐渐能说出这个拳腿串接为什么有效,这个地板靶位为什么致命……这样的过程正是在建立我对「格斗」这事物的品味。

不过当初会读这本书,其实还是觉得自己缺乏「美感」品味。

过去总觉得身为理工宅哪需要什么品味。但开始写部落格后,诸如版面要怎么编排、图片要怎么选择等各种问题都让我很是困扰。

而这问题在我想弄IG粉专时变得更加严重,完全搞不懂那些精美图文到底该怎么弄。幸好后来在妹妹和身边朋友帮忙下,才有了现在虽称不上太好,但应该还过得去的版面(?)

我目前的主版面

不过社群经营的细节实在太多,我也不好一次次都麻烦别人。老实说,现在的我还是常常在滑贴文或限动时一直惊叹,「这照片也太会set了吧!」、「这排版好精美又清晰」,然后只能对自己的艺术细胞不断摇头。

不过,看完这本书后突然有种安心之感。如果品味是可以努力练习与累积出来的,那好像就没问题了吧(?)

我想,或许下次在在惊叹之余,可以试着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再尝试去仿造。久而久之,就能建立出属于自己的品味也不一定呢!


你可能也会有兴趣的文章:


↓↓也欢迎大家来追踪〈姆斯的阅读空间〉的脸书和哀居↓↓

姆斯的阅读空间FB  
姆斯的阅读空间IG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MaxJames半導體外商的小小螺絲釘,遊走於廢青與社畜之間。熱愛閱讀,喜歡透過書本探索外在、內化自我。希望藉由書寫打開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個人部落格:https://maxjamesread.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2 馬特市年度問卷

年末儀式:2022 覆盤與 2023 展望!

《流浪者之歌》:人生或許就是場無止盡的追尋,我的三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