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的人生沒有最閃閃發亮的時刻
我今天思考了一整天這個題目,但是腦海裡找不到任何關於「閃閃發亮」的時刻,關於我的,所以注定第一天我就要離題了。然後我努力地探究了一下這個問題的根源,可能還是來自原生家庭。某種陳腔濫調了。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一席」的關於留守兒童和父母建立聯繫的公益組織,「一起長大」的報道,文中提到了支教老師去鄉下看望孩子們,家裡的親屬們會殺雞招待。其實,「殺雞」這個詞,我從小到大聽過無數次,特別是每一次離開之前,離開之後,但是真正地回到家里以後,這個諾言並未兌現過,即便是兌現,也是作為別人的「搭頭」。進而,每一次得「三好學生」、拿獎學金、考第一名、找到好工作,最後幾乎得不到最親密的人的回應,這些應該算滿閃閃發亮的時刻,但是它們好像屬於我,好似又跟我沒關係,因為基本上,只會存在於有外人在的時刻,或是必須在談話中引入一個外人的觀點。歸根究底,是用來證明父母並不失格。
在和父母斷聯以後,我也時常思考這些問題,他們不只是吝嗇於誇獎,也吝嗇於愛,吝嗇於金錢,吝嗇於尊重,我也會科學地把這些歸結於他們自身的性格缺陷。當然他們對自己倒不會吝嗇,還有聯絡的時候,拉上外人,敲鑼打鼓、連篇累牘地謾罵我,少給一絲一毫的錢,「不孝」的大帽子就會蓋在我頭上。另一重是,他們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肯定了我,但是我只會覺得害怕,像對著一個無底洞投放我的愛和金錢,不能期待有任何回音。
中考之後,我的成績不算好,當時是按照「ABC」劃分班級,我只有1個A,那麼相應地被分到了平行班,介於重點班和普通班之間的一種班型。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全班第二,也可能不是第二,忘了是年級排多少名。待到第二次月考,我就考到了全班第一,平行班第一,一直保持到分班以後,我有過短暫的高興,但未曾到達那種閃閃發亮的感覺,之後就沉浸在一種「寧做(重點班)鳳尾,不做(平行班)雞頭」的憂鬱裡,當有人讚嘆,我就拿出這句話語搪塞——我需要一種安全的不會有任何意外的慶祝姿態。就算沒有觀眾存在,我也不會興高采烈地為自己慶祝。
就像很多人有的困擾,既無法坦然接受誇獎,也很難真心實意地誇獎別人,總處在一種進退失據的狀態裡。我既害怕處於下風,又怕自己站在舞台中央,那麼就將自己置於一種永遠不會跌落的中間狀態裡,靈活地擺動自己的位置。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看不爭不搶或天然呆的人的小說,他們會被發現,愛上,進而成為一個閃閃發光的人。我沒在現實生活裡遇過這樣的例子,我也不知道存不存在。我知道,這代表我的某種渴望,希望被人救贖。
也算是一個有點陳腔濫調的結尾,學習了女權主義和一些心理學書籍以後,我破除了這些幻想,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有義務拯救誰,如何從這種中間的安全狀態裡走出,就像不動筆寫作就不會被審判一般,可能是我未來許多年要做的功課。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avatar/1f1559d0-9daa-4121-a21c-00fa4ebc091a.jpeg/public)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