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陌生人合开一间出版公司
成立出版社的缘由有各式各样的,可能是喜欢阅读、喜欢写作,也可能是读到令人感到而无法忽略的文字,想着那文字太美好,不能不将他们出版。不论如何,我们都是热爱文字的人……尔思出版社成立的原因就有101种,也能写出好多个冠冕堂皇的故事,但我偏好昨天@宁想白在社群动态写的「因『那场误会』而有『尔思』」 ,前提是你们加入了出版社的社群媒体才能看到这一段「开场」。
用一个句子简单说明尔思出版的成立:在后疫情的台湾,喜欢阅读及思考让两名文友在还未见面前决定共创出版社,期待挖掘好作品,出版更多思想,灌溉未来。若以个人主观的说,这也算是我做的一个比较疯狂的决定,有多少人敢和素昧平生的人共同创业?但,因「那场误会」让我相信了对方的人格,或许也像@文生说的:「所以读什么、听什么、看什么,便会影响一个创作者的味道。」
其实我并不记得为何与宁想白在Line上聊一聊天就决定开了一间出版社,一切就发生在两个多月中,或许是宁想白本人的超强行动力,加上她愿意挂名负责人又自愿跑了所有流程将公司成立起来,而且在知道我生病后也没把我赶出计画。相较于此,我也不这么疯狂了!
因「那场误会」而有「尔思」
虽然我们两人在谈定要开出版社之前从未见过面(谈妥后在九月底见了一次,见面时是为了谈定和作者们签订合约的事项),彼此的专业、年龄也完全不同的,但我们对文学作品有着类似的审美,对于经典文学的爱好也让我们得出一个较为接近的价值观。
我首先注意的是她的低调、沉着和直言不讳,更重要的是行动力,不然我也没勇气和当时还算陌生人的人合作。
说说我主观上的「那场误会」,几个月前宁想白提到创媒会举办的展会,当时我们讨论了一些可行的计画,原本她有着开书店的想法,而我也一直想把甜点店结合文创,大概是从那次的讨论渐渐演变为「开出版社」。老实说,一开始也以为这就是一头热,或许一阵子后两人都不会提了⋯⋯但误会比我们想的更顽固——想想看我这几个月生命中发生了这么多事——所以这间出版社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下来。
关于创作的价值
若不是昨日@Matty发布的〈再谈创作有价〉撷取了我的旧文提及曾被出版社剥削的老故事,几乎忘了当初出书换作稿费是一字0.2新台币,这也是我大多的时间都是写公关新闻稿的原因吧,只是想好好活着啊!
既然未来有机会出版作品,希望能回馈创作者们,我们都不想当自己曾经讨厌的成年人。印象很深刻的是和宁想白讨论给作者的合约,我们一致认同要让利给作者们,最终订了收益的四成(你没看错!),也许看到这里的人会觉得是天方夜谭,尔思相信唯有这样才能和我们欣赏的创作者保持稳定关系,我们很有自知之明的相信,对于出版社而言创作就是财富。
在公司才刚成立也还没出版作品前实在不该说大话,本人仅是以二分之一的股东的身分表达尔思期许自己是尊重文字及创作的出版人,会以最虔诚谨慎的态度面对签约作者们的文字,亦会尽全力编辑和行销,另外也欢迎大家多关注我们。
先感谢
在尔思的官方网站上会看到几篇已经过作者授权的文章,陆续也还有已谈妥但还没发布文章的作者们,我们很感谢在草创初期就有这些优秀的作者们给我们机会并相信我们能将此事完成起来,也认为是获得了这些信任而让我们更有勇气进行,并且一定要完成。
就以我本人为例,起初和宁想白针对要开「行号」或「公司」有些讨论,后来我也被她所提出的理由说服了,而我现在想到的是成立公司开始就会产生费用,这也会督促我们无法怠惰,剩下的也只能安静工作提出作品了。
我绝对是我们当中相对高调一点的,在出版社网站上线的同时发表这篇文章是以个人的名义,这或许是有点俗气的,但希望「假使您对于我们创立出版社有些好感度」或者您平时喜欢我们的文字,也好奇两个接近陌生的人会搞出什么名堂来,在此邀请您追踪此刻才公开的社群,您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励。
尔思出版官方网站
尔思出版粉丝专页
尔思出版Instagram
也欢迎来信与我们交流: editor@usliterature.asia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