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Jingyao案看米兔:跨國女權社群的實踐、反思和發展

女权之声
·
·
IPFS
·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2日,支持者在原定開庭法院前舉辦“和Jingyao站在一起集會”

*本文整理自“支持Jingyao小組”的分享


2022年10月2日上午,Jingyao訴劉強東民事性侵案簽署庭前協議的消息傳出,我們中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驚訝,沒有辦法反應,伴隨著不知道接下來做什麼的失重感。很多夥伴為10月3日的開庭投入了很多勞動,有人從加拿大、美國各州來到明尼蘇達,有人在線上晝夜不分地提供翻譯、傳播等支持。但是,我們很快意識到,這是Jingyao的權利,重要的是這個選擇對Jingyao意味著什麼,而我們又能如何繼續支持她。

理性上,我們從來都知道,這起案件在庭審任何階段都可能達成協議,像美國所有的民事訴訟案一樣。劉強東和京東方面早就向Jingyao提出庭外解決,避免案件被提上公開審判,只是Jingyao此前並沒有接受。我們的初衷是陪伴Jingyao。她現在決定將本案停在這裡,我們相信這對她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但從此刻開始,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案的戰場從法庭轉移到輿論場,隨著國內媒體和營銷號傾向性的報導,如何應對針對Jingyao的新一輪網暴?女權社群如何理解庭前協議對本案、對Metoo運動、對大眾的影響? Metoo運動如何繼續?


一.對庭前協議的基本解讀

從翻譯角度來說,“庭前協議”(settlement)的說法比很多媒體使用的“庭外和解”更準確。 2019年,Jingyao訴劉強東民事性侵案就已經進入美國訴訟程序。現在,此案並非在法庭外以私下方式達成協議,而是在陪審團審判開始前以協議結案,兩者有著本質區別。

聲明中的“misunderstanding”,國內大部分媒體翻譯成“誤會”,但我們認為更準確的翻譯是“分歧”。本案中,是否存在性同意,正是所謂“分歧”所在在法庭上公開的記錄裡,劉強東本人也說過,Jingyao在案發當晚從來沒有主動或被動地表明希望跟他發生性關係。

庭前協議鎖定了兩個事實:

一、儘管劉強東和京東方一直否認性侵事實,但他們並不希望真相進一步披露,並願意為此付出代價;

二、關於2018年8月31日晚發生的事件,不管是在當晚、在庭審期間,還是在協議中,Jingyao從未給出過“同意”。

因為進入司法程序,這起案件的諸多信息和結果才得以公正地向公眾呈現。這對公眾意識提升、Metoo運動的發展和女權主義者的個人實踐都有重要的意義。這源於Jingyao對於本案的爭取。

2019年9月11日,本案第一次公開聽證後,前往法院的支持者合照


二.回應女權者的問題

關於Jingyao為什麼選擇“庭前協議”,有人感到疑惑或不安。女權主義者需要對此做出解答,這是社會運動的重要部分,也讓我們有機會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並傳播我們的思考。下面我們嘗試對常見疑惑作出回應。

問題1:

“Jingyao並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正義,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失敗或不完美的結果”

回應:

在美國,聯邦民事案件只有很小的比例進入全面庭審,2017年,這一比例為0.9%【1】。並且,司法程序對性侵倖存者並不友好,當事人要在無數的場合反复講述自己的經歷,每一句話都被放大、尋找漏洞,這是非常大的折磨。

旁聽庭審時,我們曾親眼目睹Jingyao經歷這個過程。若庭審繼續,Jingyao要面對12個美國本地陪審員,他們不了解中國,不了解酒桌文化,可能也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年輕女生要加入15個中年男人的酒席,被迫接受勸酒。這些都需要Jingyao和她的律師不斷地證明、解釋、說服,而她的話語又將會被公眾以各種方式解讀。現在,Jingyao不用經歷這一切,我們真切地為她感到開心。

現有的法律制度和男權體制深深嵌合,在性暴力案件的處理上有巨大缺陷。大部分性侵案缺少直接證據,處於“黑箱”的狀態——這也是施暴者實施侵害的原因。很多強姦以“不像強姦”的方式進行,如施暴者利用權勢讓女性無法直接、明顯地反抗。這被男權社會解讀為女性的慾拒還迎。因此,才會有Metoo運動的興起,受害者通過公開講述尋求正義。

很多支持者相信在法院和陪審團的支持下,真相和正義都能得到彰顯。但是,中美司法難以支撐我們的信任。相反,他們給出的結果可能會否定我們的正義之行,給當事人及支持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從這個角度考慮,當事人通過協議盡可能地鎖定事實和賠償,有其優勢所在。

如果我們責備Jingyao沒有走到所謂的最後,問問自己:遭遇不公時,我們多大程度上可以為了尋求公正付出一切?如果沒有堅持下去,我們一定是遇到了什麼困難。中國Metoo運動從2018年走到現在,包括本案在內的案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理解Metoo和當事人的處境,這是負責任的公共參與者自己的功課。

問題2:

“理解Jingyao的選擇,但我本以為她更在意公道”

回應:

我國的司法程序對性侵判決幾乎沒有經濟補償的空間。在我們的文化里,打官司只有輸或贏,特別忌諱談及金錢,好像“拿了錢”就是不好的結果。面對性侵案件,公眾對女性有更嚴苛的要求

進入司法程序後,幾乎所有性侵受害者都被要求自證清白。有的受害者會將賠償捐出,以便爭取大家的信任,相信她受到的傷害真實存在。社會普遍認同交通事故受害者理應得到經濟賠償,但對性侵受害者獲得賠償卻格外敏感。這背後也存在著對女性的性污名。

金錢賠償本身就是彌補性手段。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Jingyao說她曾反反复复地夢見有人闖進家裡,坐在她身上,讓她沒有辦法講話和動彈。這也是創傷性應激障礙的表現。如果性侵沒有發生,受害者無需經歷這些痛苦,這是金錢無法衡量的。此外,受害者支付的律師費、心理諮詢費,工作、學業中斷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應該得到合理的補償。

從現實的角度看,大部分性侵施害者在現行法律下不會被定罪,甚至無需承擔任何法律後果。很多受害者想獲得對方的道歉,但現實是幾乎沒有施暴者會承認他們的錯誤。進入了司法程序後,受害者和施害者對話的可能性幾乎消失,所有的溝通都會變成證詞。當事人在法律上得不到公正,在施暴者那裡也得不到說法,這種案例並不少見。在這種情況下,盡可能地讓施暴者付出更多的代價是必要的。 Jingyao通過美國法律給予的程序空間得到經濟補償,也是對後來的倖存者維權的一種鼓勵。

Jingyao案是一起公共事件,也是Metoo運動裡最重要的案件之一。人們對它的結果有所期待是可以理解的。 Jingyao首先是為了自己站在法庭上,她為此承受最大的代價。當她決定停下來,她沒有責任再為滿足公眾的期待而繼續。尋找我們所渴望的公道和正義,需要我們自己有所付出。

2020年,支持者合照


三.如何應對反撲女權言論的高漲

如我們所預料的,國內互聯網反撲女權的輿論高漲。儘管劉強東在協議裡承諾他不會再就本案發表意見,但顯然公關操作並未停止,更廣泛的男權分子在自發狂歡。我們緊迫的工作是,不捲入個人的糾纏,而是從公共角度回應這些輿論。

迷思:

“錢能解決的都不是事”

回應:

劉強東因為本案付出巨大的代價,不只是金錢。 Jingyao通過訴說自己的經歷,揭露了飯局參與者的腐敗,揭穿了他們對女性的態度。在整個過程中,劉強東不斷逃避作出公開解釋,他先是攻擊Jingyao,假裝受害者,現在又用妻子、孩子當擋箭牌,永遠躲在別人身後。他的懦弱顯而易見。

在案件初期,或許劉強東認為不會付出太多代價,Jingyao支持者的聲援行動是讓他有所忌憚的原因之一。今年4月,本案預計舉辦的線上聽證會。當發現許多Jingyao的支持者申請旁聽後,劉強東一方很快就取消了聽證會動議。

在男權和慕強的文化下,劉強東和其他有權有勢的人一樣,認為他們理應免費得到一切,包括強迫得到女人的性而不必有任何代價。劉強東的支持者說“東哥還需要強姦嗎?”在他們看來,只要有錢有勢,女性會主動想往上撲。這是他們實施性侵的邏輯。花錢解決對他們已經意味著巨大的失敗。因為身陷官司,劉強東被迫辭去全國政協委員的職位,失去了重要的政治保護傘。在這樣的情形下,再說“錢能解決一切”,也只是強自安慰。

人們不能從結果倒推起因,認為得到賠償就能否認性侵的事實。劉強東協議結案恰恰證明,有錢人也不能為所欲為。

說出“錢能解決的都不是事”的人,都是鞏固強姦文化的幫兇。在他們眼裡,女性的意願、身體和尊嚴不重要,有錢有權和為所欲為掛鉤。這些人也是弱肉強食的社會的一環,或許也深受其害,但他們不同情弱者,而是向強者靠攏,成為其幫兇。性暴力是全社會的合謀。雖然本案告一段落,但對權力結構和法律體制的反思沒有結束,所有人都需要去思考怎麼斬斷性別暴力的鏈條

2022年6月24日,本案公開聽證會之後,前往法院的支持者合照


四.支持者的付出和成就

為了促成Jingyao的權益得到保護,支持者們在此前做了很多工作:

- 建立女權論述

2019年,中文互聯網湧現對Jingyao的網暴,Jingyao的支持者們發起#我也不是完美受害者#等活動,開啟對強姦文化公開而深刻的討論。 Jingyao是明尼蘇達大學的留學生,她所在的支持者項目招募的都是年輕女生,且沒有保護她們免受性騷擾和性侵的機制。明尼蘇達當地警方的處理方式也偏袒劉強東,例如開車送他——一個性侵嫌疑人——回公寓。支持者不斷重申,美國本土公權力和學校如何系統性地縱容性暴力。在案件進行過程中,支持者協作翻譯案件文書,發布對案件進展的解讀,不斷傳播女權主義的論述。

- 爭取當地團體的支持

本案不僅是中國Metoo的一部分,也是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案件。在開庭前,主持者多次發郵件聯繫明尼蘇達本地關注女權、種族問題和性侵倖存者的進步團體。許多人給出承諾:即使不能參加旁聽,也會去到現場,並在ta們的社群內部傳遞這個消息。

- 組織旁聽庭審

今年4月,本案原計劃舉辦線上聽證會。支持者組織公眾線上旁聽,製作庭審海報和申請旁聽的教程,不斷轉發、動員。劉強東和京東為了申請閉門庭審,徹夜截屏,將海報和微博賬號“支持Jingyao”發布的內容放在法律文書裡遞交給法官。被法官駁回後,劉強東一方撤回了聽證會動議。這是支持者取得的一次直接勝利,其行動也因此在公開的法院記錄裡留下痕跡,成為本案歷史性的一部分。

- 線上、線下的聲援活動

從9月開始,各地女權主義者組成了跨時區支持Jingyao的小組。線上的支持者計劃貢獻一個月的時間接力翻譯庭審信息、製作海報。很多人為了線下旁聽庭審,提前省出機票錢,抽出時間請假。為保證每天都能有人進入法庭以示支持,大家計劃輪流接力去現場。

支持者不斷號召媒體給法院寫信,要求公開庭審和全球直播。至少有五家大型媒體和其它不同規模的媒體向法院提交了直播申請,雖然最後因劉強東和京東的反對沒有成功。一些已經發布的報導強有力地加入了支持者的聲音。

“庭前協議”的消息公佈後,當地時間10月2日、10月3日,支持者在原定開庭法院前舉辦支持Jingyao的集會。

2022年10月2日,亨內平縣民事法庭前,支持者製作、展示支持Jingyao的標語


五.開啟女權和Metoo的未來

2018年以來,Metoo運動圍繞個案展開,但是,Metoo運動不應也不會將全部希望寄託在某起個案上。我們祝福每一位當事人開啟生活的新階段,這也是女權主義一直在做的事——不要求受害者完美,擁抱女性的講述,看到個人的處境,尊重當事人的選擇。我們一如既往地相信Jingyao。 Jingyao也並沒有離開我們,她感受到支持者的心情,也作出她的承諾。她和我們的關係不會是短暫而功利的。

曾經,我們認為Metoo不會輕易結束,只要性騷擾和性侵還普遍存在,就會有下一個受害者站出來。但現在我們遭受了很多限制,語言、法律、制度的鴻溝,信息的審查和壓制,當事人面臨的輿論反撲、法律風險……

Jingyao這四年的堅持,實際上打開了公共討論的空間,讓女權議題提上公共議程,如權勢性侵、強姦文化迷思、社會對受害者的譴責等等。這些討論帶來的社會影響,遠不會因為本案的結束而消除。

在推進Jingyao案的過程中,跨國的女權主義合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實踐和發展。在當下,“跨國”這個詞受到許多忌諱。但我們所面對的二元化、分離對立的環境並不是自發性的狀態,而是意識形態限制的結果。女權主義者們拒絕被二元對立話語所封閉,用共同的話語和行動穿透屏障,靈活地調用我們微小的、珍貴的資源。儘管受到審查和阻礙,但這樣的實踐依舊非常重要,並且應該被堅持下去。

人們正目睹著中國公共空間的坍塌。大家為了在公開的互聯網發聲,做出各種嘗試,一些人因此遭到懲罰。這起案件再次展現出,支持者如何利用多元、碎片、不斷流動變化的空間,用圖片、視頻、長長短短的文章……努力傳遞我們的聲音。我們的力量如此微薄,卻承載瞭如此巨大的期待。黑暗無法永遠遮蔽我們,人們永遠都在尋找機會。




【參考文獻】

【1】Judicial Business 2017, Table C-4A, http://www.uscourts.gov/sites/default/files/data_tables/jb_c4a_0930.2017.pdf

從2018到2022年,“我們相信Jingyao”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