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土瓜湾牛棚艺术村
//…牛棚艺术村因"半新不旧的落后感"和参观人数稀少而带来的边缘性…// //但在艺术资本被大机构大画廊垄断的时代,我们就只能接受"短命即独立"的命运? // //反展览形式参与式艺术… 今天的独立空间不再单单是为了展览,新一代的艺术家、策展人正以跨媒界创作、驻留项目、工作坊等连结空间和群众。与此同时,面对着后资本世代面对的艺术民主化现象,香港的另类艺术空间在近年发生了一个明显的转向:更多实践者实践体制外的创作,他们万按传统博物馆的外展教学方法,也不按正规社工训练的模式接触社群,新身实验。 //
在后西九艺博会时代(即若2013年后),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少年」艺术家、商业画廊和博物馆及反展览形式参与式艺术。以传统展示模式的独立艺术空间在香港数目虽然减少,但经营近廿年的仍然存在,例如:1aSpace和Para/Site。若商业画廊及博物馆展示的机会大多给予新秀艺术家,富边缘性的牛棚艺术村会否是一个给予独立艺术家展示其近作的好地方?
牛棚艺术村
//有趣的是其中一幅插了未来艺术村的情况──已修葺好的古迹建筑物及新建的观景塔楼,有露天咖啡座,为游客绘画人像的摊档,四处有色彩斑烂的幡旗、蓝白相间的帐篷及太阳伞,各式各样的游人,一个像巴黎蒙马特广场的艺墟,又或者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举办的嘉年华。 //
历史
1998年,香港出现了一条享负盛名的艺术村–油街艺术村。得益于九七金融风暴后经济低靡的境况,政府产业署将北角油街的旧政府物料供应处以廉价招租,艺术工作者如获至宝,纷纷进驻。惜翌年收地,被逼迁出。
建于1908年,位于香港九龙马头角马头角道63号的马头角牲畜检疫站,,毗邻十三街旧楼群,乃牛只的中央屠宰中心,于1999年8月停业,改建并分拆成多个单位租给由油街艺术村迁出的本地艺团和艺术创作家,演变成牛棚艺术村。由红砖建成的马头角牛房,很有西方20世纪初的市集特色,是香港仅存的此类历史建筑群,获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2009年12月18日改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2009年12月18日改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2015年,九龙城区议会利用政府社区重点项目计划的一次性一亿元拨款,将艺术村东南方近新山道一边占地6000平方米的土地,活化和发展为牛棚艺术公园,在2019年9月8日开幕。
展望
1.随着"艺术公社"的结束,1aspace是唯一村内的另类艺术空间(independent art space),节目除了当代视觉艺术展,亦有举办"社区艺术”活动及展览。牛棚工作室1和2号,除了是艺术家工作室,同时提供工作坊及展览予一般大众市民参与。而村后的牛棚艺术公园的建成,是否令艺术村更进一步迈向社区?这又是否政府一直规划下来的蓝图?
2.社区并不止于牛棚艺术村对面十三街旧社区,还有附近近年落成的私人屋苑和启德正发展的地区。新屋苑附近开设了一些新型咖啡店、餐厅和酒吧,他们的消费层多为年轻的中产人仕。所以除了原有的老年人、草根和小数族裔区民,将有大量中产或以上的家庭进驻。
3.牛棚艺术村除了成为九龙城区议会将其与对面十三街一同划成的旅游步行路线,计划将于2023年结束。之后牛棚艺术村又会否为该区负起其他使命?
,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