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求這一切

凌渊
·
(修改過)
·
IPFS
·

初次閱讀《美麗新世界》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完全不了解書的內容,買書的理由很單純,封面好看,名字好聽。

我以前的讀書方式相當簡單,只要能讀就一直讀下去,基本不會停下來思考某段情節的內涵,也不在乎自己是否讀懂了這本書——我是個沒有感情的讀者。所以我的閱讀體驗往往是平淡的,很少遇到特別喜歡的書。

但是,《美麗新世界》例外,它是個驚喜,我讀過之後深感震撼。不過那不是對娛樂化或極權政治的感觸,而是對自由和痛苦的話題的感觸,“原來還可以這樣思考問題”。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想一些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人總是傷害他人,令他人感到痛苦,即使他們並沒有這種意願?如何理解他人的想法,要怎樣做才能讓所有人都自由快樂?總之,我對人的痛苦,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十分在意,而且一直為此困惑。這類問題,和我生活中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常令我感到痛苦,造成了我長期情緒低落的狀態。

所以《美麗新世界》中於我而言十分新奇,它展現了一個極盡幸福美好的社會,卻又通過主角親自否定了這個社會。我之前接觸的大部分書都在傳播真善美,主角們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美麗新世界》的主角卻在要求痛苦,然而仔細品味,他們所追求的,與社會上弘揚的所謂的真善美並無不同,甚至可以說,內涵是更深刻的。

這個世界中的人,絕大部分無疑是幸福的,儘管他們分為五個等級,但每個等級的人都由衷地認為自己是最幸運的。這種通過教育(洗腦)和控制人生等手段營造的幸福感,我自然是不認可的,但不得不承認這是有道理的,而且最終呈現的全民幸福社會確實有很強的誘惑力。如果我是生活在世界國的普通人,我大概會樂在其中,如果我是管理者,我恐怕也無法撕裂這脆弱的美好圖景。

我認同《美麗新世界》中的思想,我自己也有類似的感受。快樂有時是會拖累思考的,反之亦然,雖說思考有其獨特的樂趣,但與獲取更輕鬆且無後顧之憂的感官享受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讓思想與思想自由碰撞,也不如人人都滿足於現狀來得舒服。

而我現在能為野蠻人所感動,還能理解和支持他的想法,正是因為我不在那個世界,在我的認知裡,還有比情緒更重要的存在。生活在新世界或許很幸福,但不值得我放棄自己思考和閱讀的權利,畢竟我太喜歡書了,我根本想像不出沒有書的天堂,也不想明白。

我會感到痛苦,會追問這痛苦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因此才會自發地進行思考,並通過閱讀來尋求慰藉。那段時間,我最大的樂趣就是閱讀,也只有閱讀的時候是平靜的,我暫時從現實中抽離出來,不再感到焦慮和痛苦。後來,我對書的渴望甚至超越了對快樂的渴望,情緒是瞬息萬變的,現今的快樂,或許下一刻回想起來就成了毫無意義的幻象,但書是不會變的,只要有書,我就可以找回平靜,可以永遠感受到同類的存在。

閱讀是我人生中產生的第三個愛好——前兩個是拼圖和遊戲,然而書是我最早真正去愛的事物。所以,我不願意用任何代價去換我的書和我對書的記憶。如果生活需要我讓渡一部分閱讀、思考和表達的權利,那還不如讓我毀滅。

這本書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讀過之後,我接受了我無法一勞永逸地擺脫痛苦,還會長期與痛苦相伴這一現實。除瞭如何讓人們都感到快樂,讓事情變得更美好,我還開始思考如何與自己的痛苦共存,如何讓它們成為我的助力。

以書中我特別喜歡的另一段文字作結吧。

“但是我不喜歡舒服。我要上帝,我要詩歌,我要真正的危險,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罪惡。”
“實際上,”穆斯塔法·蒙德說,“你在爭取苦難的權利。”
“那好吧,”野蠻人挑釁地說,“就算我是在爭取苦難的權利。”
“不用說還有衰老、醜陋和性無能的權利,要求生梅毒、得癌症的權利,食物匱乏的權利,令人討厭的權利,為明天擔驚受怕的權利,感染傷寒的權利,遭受種種無法言說的痛苦折磨的權利。”他們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我要求這一切。”野蠻人最後說。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