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分析
轉載自知乎深入基層調查,看完後醍醐灌頂,絕對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以下為正文
本篇是以前做的一個某街道的階層調研,毛主席說解剖麻雀,那麼,本調研就是解剖了一隻麻雀,大家通過這個麻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窺見整體的情況。
第一部分、甲區的經濟結構
甲區為某工業型街道,按公開資料,甲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人口結構以外來農民工為主,本地戶籍人口很少且往往為土地所有者。根據公開資料,甲區人口不到40萬,甲區職工約35萬人,戶籍人口不到1萬人,戶籍人口中約一半為原住民。
按生產方式分,甲區經濟分成資本主義的生產和依附於資本主義的個體生產;資本主義的生產又分成兩大部分(按股權歸屬分):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和其他工商業企業。
一、社區股份合作公司
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是村民以土地出資入股建立的公司,甲區有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共十餘家。
社區股份公司控制了甲區大量的土地,通過修建工業園並出租的方式,每年收取租金超過數億元,租金收入佔社區股份公司收入的95%以上。另外,社區股份公司兼營物業管理、保安公司,還通過子公司開設網吧等娛樂機構盈利,這部分收入佔比不足5%。社區股份公司每年會給村民分紅,據稱,近年人均分紅在3-5萬不等。
社區要職和股份公司要職一般由本地豪強輪流擔任。比如,A社區有三個大姓,某大姓人員擔任社區黨委委員,其哥哥是股份公司監事。再如,B社區黨委書記和股份公司董事長是親戚。
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是地方豪族統治當地的經濟基礎。
二、其他工商業企業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除股份公司外,甲區有各類企業約4200家。從結構來看,甲區產業呈現典型的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為輔的特徵。
甲區工業以電子和設備製作為主,低端製造業僱傭人員比例超過工廠工人的七成。甲區商業多是低端服務業,如餐飲、住宿、批發零售業等。甲區有大型消費綜合體數家,另有2-3家星級酒店。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甲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與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收之比,大致為100:1(如果算上小微企業和大量散佈在居民樓和出租樓中間的小商業,工業產值與商業營收的比例大致在9: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與社區股份公司租金收入之比,大致為200:1。如果淨利潤佔工業產值的5%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淨利潤與社區股份公司租金的收入之比,大致為12:1。
可見,工業企業是甲區的經濟支柱。
三、工業企業概況
甲區企業近4200家,主要集中在電子行業,大致佔一半比例,其次是設備製造,大致佔2成左右。甲區百人以上企業僅200餘家,其餘4000來家企業均不足百人(分散在各工業園區)。甲區大中型企業(300人以上)佔比不到2%,僱工卻接近60%,產值合計佔7成左右。
甲區企業可分為大廠和小黑廠兩種,其中大廠又可按待遇、合法程度、管理嚴苛程度等分成四個小類。
(一)一類廠和二類廠
一二類廠多是國際集團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以歐美日等工業壟斷資本為主。一二類廠生產的產品高端並具有一定壟斷性,利潤率較高。兩類廠僱工合計佔比約20%(佔所有工廠工人比例)。
一二類廠產業符合地方產業導向,自身也比較配合地方的工作,內部一般有專人負責政府對接。他們往往會參加商會/行業協會,且為副會長單位、理事單位等。他們一般為地方納稅大戶,也受地方重視,不僅能夠享受各種政府補貼,地方還會主動為他們解決廠房等各種問題。為增強資本家及其代理人的政治歸屬,地方特別重視在商會內搞黨建工作。
一方面,這些工業壟斷資本有足夠的利潤提高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另一方面,因其主要客戶是國際大公司,這些國際大公司多受制於某些國際標準(如SA8000、RBA、OHSAS),而這些國際標準中往往又安排有勞工條約,因此一二類廠的經營比較規範,且在工資之外,還會有餐補、住房補貼、年終獎等福利。
一二類廠主要的區別在於普工的工資。一類廠普工基本工資(加上福利)較高,且隨工齡不斷增加。以十年老員工算,一般而言一類廠普工5天8小時到手工資在4000-6000元左右,可以不靠大量加班維持生計;而二類廠普工5天8小時到手工資不到3000元(二類廠普通工資一般也會比當地最低工資高出幾百塊),必須靠大量加班維持生計。一二類廠的利潤均較為豐厚,都能夠支撐較高的普工工資。區別往往在於,一類廠普工曾有過集體行動或其他原因,使得工資上漲。因此,隨著勞資力量對比等客觀因素發生變化,一二類廠經常互換位置,一類廠可能掉落成二類廠(物價漲工資不漲),二類廠可能升級為一類廠(比如集體行動後基本工資大幅上漲)。
(二)三類廠
三類廠以內資、港資、台資為主,資本規模也較大,但處於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技術含量不高,不具備壟斷優勢,利潤率比較低。三類廠是大廠的主體,僱工佔比大致在40%(佔所有工廠工人比例)。
三類廠大多為代工廠,沒有自己的主打品牌,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三類廠產品以元器件和低端的最終消費品為主。比較典型的三類廠產品有變壓器、光纖、學習機、家用電器、耳機、手機配件等等。這些產品的特點是技術含量低,一般小公司購買流水拉和元器件後也能生產。三類廠競爭的就是規模,或者說是僱傭工人的人數。能開一條拉還是三條拉、能僱十個人還是三十個人,是他們經營的關鍵。他們主要靠形成規模效應,擠垮其他競爭者(多為小黑廠)。
三類廠的老闆通常和當地有一定的關係,管理層熟知勞動法的漏洞,並且能夠摸清楚地方(尤其是勞動部門)在執行層面的一些潛規則,見縫插針地違反各種勞動法律法規,從各種方面壓榨工人。他們所在的地區商會、台商商會等機構,也會邀請仲裁員等法律專家給企業人事培訓如何規避法律風險。
三類廠普工基本工資低(一般是當地最低工資),普工需靠大量加班維持生計。該類廠管理經營有諸多不規範之處,比如社保公積金一般僅按基本工資而非實際工資繳納,再如休息休假和日常管理方面也常常違法(普工無法依法享受產假、病假)。
(三)四類廠和小黑廠
300以下企業幾乎均為小黑廠,主要是電子廠,以生產電子元器件為主的,如電路板,Pcb板,遙控器,手機外殼,電子煙,等等。
小黑廠資本規模小,現金流吃緊,靠無休止地壓榨勞動力獲取微薄的利潤。
小黑廠大量散佈在甲區的各種工業園中。小黑廠老闆也許能和政府官員建立私人聯繫,但是小黑廠本身卻是不符合政府產業導向的,它們在甲區多被歸為散亂污微企業,屬於要逐年清退的對象。
小黑廠管理極不規範,社保公積金繳納方面存在較多違法行為,且存在大量剋扣工資行為。小黑廠基本工資普遍為最低工資,以沿海為例,基本工資在1500-2200元之間。工人無法靠最低工資完成勞動力再生產,因此被迫自願加班。小黑廠加班時間一般在一個月100-110小時(週一至週五加班3小時,週末加班11小時),部分企業會更多。
四類廠就是資本規模較大的小黑廠,特點與小黑廠一致。
第二部分、企業主和社會管理者階層
企業主包含大企業和小企業,社會管理者主要指班子成員。
一、甲區上層階級
甲區上層階級由三部分構成:(1)以街道領導班子為代表的社會管理者核心集團(領導班子加上街道實權人物)。他們在本地基本不直接掌握生產資料(但不排除自己家族在其他地方控制生產資料)。 (2)以村股份公司董事長和社區黨委書記為代表的地方豪強。他們掌握本地大量土地,社區股份公司是他們的經濟基礎。 (3)以大廠(一二三類廠為主)股東和總經理等高管層為代表的私人工業壟斷資本及其代理人。他們壟斷了本地的主要工業企業,是本地經濟的核心支柱。
社會管理者核心集團和工業壟斷資本之間。一方面,工業壟斷資本的產業構成往往符合政府的產業導向,並且部分大資本會按政府產業導向安排自己的資本分佈。工業壟斷資本通過解決就業、繳納稅收的方式,帶動本地經濟,提升官員政績,並維持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社會管理者核心集團也會積極落實上級產業政策為大資本服務,比如,他們會幫助工業壟斷資本申請補貼。工業壟斷資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本地政府的政策,本地政府的決策也會考慮他們的利益。比如某些工業壟斷資本要擴建廠房,但本地用地緊張,政府就會清理散亂污微企業,幫助大資本騰地。甲區政府為了幫助某廠(三類廠)落實廠房,曾要求某工業園區不再和租約到期的某些小企業續約,以便騰出廠房供該廠擴建。
一般而言,工業壟斷資本還會配合政府完成各種指標,比如配合選舉抗擊疫情優秀員工;再如,今年扶貧攻堅,為保證全部脫貧,每個街道都有精準扶貧名額,甲區為了完成任務,動員工業壟斷資本成立扶貧基金,每月援助精準扶貧對像一定數量的錢,以便完成指標(連續6個月達到脫貧標準)。
這一切,反映了甲區政府和甲區工業壟斷資本之間的關係。
社會管理者核心集團和土地資本及其代理人(即地方豪強)之間。土地資本及其代理人是典型的寄生蟲,他們寄生的對象主要為工廠主和工人,寄生的主要方式是收租(廠房的租金和工人的房租)。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是他們主要的經濟力量。他們通過股份合作公司掌握了大量土地,主要以收租為生,甚至連資產階級所謂的進取心都不具備。甲區重大項目實施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用地的問題,村民要高價賠償,或者違規建設增加賠償面積等,很多工程好多年都搞不定。害怕尾大不掉,甲區逐步對這些土地資本採取限制的政策。近年來,土地資本的利益必須讓位於體制的利益,比如甲區建設區域商業中心需要徵地,土地資本只能服從。
工業壟斷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間。兩者是有好合作關係,土地所有者會收取不低的租金,但工業壟斷資本完全能承受。土地所有者從來不去騷擾大資本,比如,某二類廠所租廠房是原村長的土地,相互之間關係良好。
二、甲區剝削階層的下層
剝削階層的下層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工商業資本中的小資本(以及某些中介),這些小資本主要是外地人(本地人一般不開廠而是收租);一是本地普通村民中有一定土地的人。
這兩部分人都是剝削階層,但並不能影響本地政策,對地方決策往往無能為力。
(一)小的工商業資本家
由於歷史原因,甲區有大量小微企業。產業結構上,低端加工企業佔多數,資本體量小,利潤微薄。根據政府報告,甲區未來定位是高端製造業和區域商業中心,這種定位與甲區現狀產生衝突。從工業來講,一方面重點企業有用地需求,但街道土地資源極其有限,另一方面甲區現有大量散亂污微企業,這些企業單位產值地下,佔據大量工業用地。從第三產業來看,甲區人口大量為外來務工人員,無法支撐區域商業中心的定位。因此從長遠來看,甲區必然清理小微企業,並對現有用地重新規劃。事實上,近年來政府一直在清退散亂污微企業,為引進高端企業騰出廠房。
因此,從某種角度而言,小的工商業資本家彷彿私生子。絕大多數小企業不符合地方產業政策,問題又多,帶動經濟能力有限,地方並不待見他們。疫情期間,政府會救助大企業,但對小企業的幫助很少。小企業管理不規範,安全隱患更大,安監、勞動等執法部門工作人員會時常“關照”小企業,小企業主在這些人面前也是畢恭畢敬。
有些小的工商業資本家(多是做工程的),會想辦法與街道層面的官員搞好關係。於是就產生了一群專門的中間人,這群中間人一般是本地村民或者社區工作人員,他們幫著小資本家和街道領導牽線搭橋,從中撈取好處。
不僅如此,小的工商業資本在土地所有者面前也是唯唯諾諾。土地資本壓榨小老闆很厲害,小老闆欠房租,他們就直接斷水斷電,小老闆基本上是依附於他們的。甲區要向高端製造業和區域商業中心轉型,廠房房租一直在漲,導致很多小廠利潤不斷被擠壓,最終被迫搬走。前段時間,有小老闆拉人跳樓秀,有小老闆堵工業園門口,起因就是房租暴漲了一倍多。
土地所有者的僱傭人員甚至都能指揮小資本。比如,某個沒有執法權的政府事業單位,想讓小廠老闆配合調研,這就很有講究了。新人會怎麼做呢?新人會直接找到小老闆,講明來意,請小老闆幫忙。但是,小老闆往往不搭理。而老油子就不一樣。老油子會聯繫工業園管理處,讓物業(土地所有者的僱傭人員)直接給小老闆下命令,小廠老闆一般就會配合調研。
小資本自身規模小,本就利潤微薄,又被土地資本盤剝,為了保障資本的利潤,他們除了合法剝削工人外,還會通過各種違法手段盤剝工人。因此小資本多數都是小黑廠,他們剝削工人異常凶狠。
中小型勞務中介的管理者也是剝削階層的下層,他們為工廠輸送工人,從中盤剝工價。他們是經濟下滑後,資本體制渴望“靈活用工”的產物,他們是資本的服務者,是勞工的吸血鬼。這群人靠直接倒賣勞工為生,或多或少涉黑,工作人員社會習氣極重,多數人意識反動。
(二)本地普通村民
有一定土地的普通村民構成剝削階級下層另一部分。
他們一般有三大項收入來源:
(1)通過股份公司分紅。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每年地租收入超過數億,而需要分紅的人員不超過5000,理論上人均每年可分紅數在10萬左右。據了解,現實中大致人均分紅在3-5萬元。
(2)房租收入。村民在自己宅基地上面修建民房(一般會修好幾層),並將自建的民房出租給務工人員。以一棟7*4的農民樓計算(7層,每層4戶),假設每戶租金700-800元,房租月收入大致在2萬元左右。
(3)工資收入。村民一般不會去打工,但有一些村民,會與小廠合作,成為本地人廠長,幫著小資本跑跑村委,打點疏通村里面的關係,小資本為此每月會支付他們一兩萬塊錢。
這些村民靠地租過著寄生性的生活。部分村民還兼當資本的掮客,分享小資本榨取的剩餘價值。無疑,他們也是剝削階級。但是這些人在整個剝削階層裡面往往處於弱勢,他們影響不了政府決策,不享有任何政治方面的權力。
隨著產業外遷,租房的人越來越少,房租收入時有下降,部分村民開始抱怨,日子一天比一天緊了。
第三部分、小資產者本地小資產階級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傳統小資產階級,主要是做些小生意的人,他們掌握生產資料,並主要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收益;第二類是新興小資產階級,主要是大廠的中上層管理或高級工程師,他們不直接掌握生產資料,但在生產勞動中可以一定程度掌握生產、組織生產,因此能獲得不菲的收入。
一、傳統小資產者
傳統小資產階級主要由小店老闆和跑運輸的個體戶構成。
(一)小店老闆
小店老闆分兩類,一類是有門面或鋪面的,一類是沒有門面或鋪面的。
第一類包括小飯館老闆、奶茶店小老闆、理髮店小老闆、加盟型小賣部老闆以及菜市場擺攤售賣的販子。
他們工作時間極長,以某重慶麵館為例,夫妻兩人一般早上6點半起來幹活備料,一直幹到晚上12點才打烊收工;他們沒有時間照顧小孩,小孩放學後就在店裡做玩耍或者寫作業。忙不過來時,小孩也會幫工。
他們心存發家致富的夢想,卻往往被土地資本壓榨盤剝。好不容易今年的流水做上去了,但是房租也跟著上漲,年底一算也多不了幾個錢。前述重慶麵館老闆娘抱怨,“最討厭的人就是房東,每年給我們漲房租。2015年的房租才3400元/月,2019年房租漲到5500元/月。今年房東還想給我們漲房租,這哪裡受得了。我們一起找他理論,他看我們人多,最後才沒漲。” 他們說,好不容易賺了幾個錢,都給房東打工了。
他們收入比工廠工人高出一截,某加盟店店長月薪1.2w,他說,“我以前自己盤店,一個月下來也差不多這些錢。”但他們收入並不穩定,隨著工廠外遷,很多人生意越來越差。重慶麵館老闆娘說,“2017年生意最好,從2018年就不行了,2019年豬肉漲價,工人也少了,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他們競爭非常激烈,某不到一百米的街上,有六家奶茶店,經常更換老闆。
他們地位不穩,開的店經常轉租倒閉(三年以上就算是老店了)。他們可能今年還是個小老闆,明年就跑去工廠打工成了無產階級。
第二類包括推著餐車賣餐的、晚上擺地攤的,等等。他們是消費降級下市場經濟的必要補充。以賣餐的小老闆為例。這類餐車出沒於工人社區和工廠門口,很受工廠工人歡迎。餐品種類豐富,各種炒飯、涼麵、烤腸、烤串,應有盡有。由於大量使用劣質油和調味品,餐品味道極好,廣受工人好評,一個工人說,“還是地溝油養人啊”。他們沒有租金的壓迫(有些需要交少量管理費),但是城管的管理更嚴格。一個工友回憶,“有一次在餐車前面賣涼皮,旁邊一聲大吼,'城管來了',老闆推起車就跑,我剛把錢付了,涼皮還沒給我。過了半天,老闆見城管走了,推著車回來,遞了我一碗涼皮,'小妹,對不起喲,理解一下。'”
他們的生存環境比第一類小老闆更惡劣,收入比第一類小老闆更低,和無產階級的界限也更模糊,隨時隨地都可能跌落為無產階級。
(二)運輸個體戶
運輸個體戶主要指滴滴司機(私家車)和摩的司機(專職跑摩的)。
專職跑滴滴的,每天跑的時間在12小時左右。一個滴滴司機早上7點出車,往往要晚上7、8點後才捨得收車。一個師傅說,“我早上6點起床,6點半出車,晚上一般8點才收車,下午也就休息一個小時,刨除吃飯休息,一天要跑11-12個小時。”在這樣的大城市,一小時能跑40多元的流水,一天11小時下來能跑到四五百塊,一個月能跑1.2-1.5萬左右。這只是毛收入,還要扣除成本。一師傅說,“車沒有成本啊,我這個車上牌價15萬,8年必須報廢,就算能跑八年吧,一個月成本就1500多。再算上每天電費(一天40-50)、損耗、保險(一年一萬)、罰款,每個月成本差不多就要3000塊。”由於滴滴司機被平台抽成,因此也受到剝削,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可將滴滴司機歸入無產階級,類似於自帶工具的佃農。
專職跑摩的的司機,如果每天跑12小時,差不多能到手250-300元(某工人晚上下班後兼職跑摩的,從6點跑到12點,差不多每天能跑100-150元左右)。如果全月無休,一個月跑下來能到手7、8k。跑摩的最怕交警,一旦被抓就被扣車。一個摩的師傅說,“一般幾個月就被抓一次,2000塊錢(車錢)就沒了。”假設一個摩的師傅一年被抓三次,那麼平攤到每個月就有500元的成本。一摩的師傅說,“那些人我遠遠的就能看到,但是他們TMD有時候穿的是便衣!我們生活已經很苦了,有些人還拿底層來搞錢!”另外,有時候天氣惡劣無法出車,或者出車收入會大降。如果把這些都算上,摩的師傅的收入大致也就6-7k/月。
跑運輸的個體戶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幾乎全年無休。滴滴師傅有成本壓力,幾乎每天都會跑車,甚至在春節都會跑車。摩的師傅也基本類似。第二,飲食不規律導致腸胃疾病。常年不能正點吃飯,導致他們患腸胃疾病的概率大增。
跑運輸的小資產階級地位都不太穩定,摩的師傅相對更差一些。很多摩的師傅就是工廠工人,年齡大了找不到廠,或者不想每天在廠裡面上班,就買了個摩的拉客。有些摩的師傅,今天還在跑摩的,明天就回到廠裡上班。還有很多工人為了補貼家用,下班後兼職跑摩的。
二、新興小資產者
在甲區,大廠的部門經理、高級工程師、某些高級文員、政府基層公務員(非領導班子),屬於新興小資產階級。其中,前三類是新興小資產階級的主體,大致有千把人規模(按30個大廠估算)。
以某一類廠為例,我們大致分析一下部門經理等新興小資產階級的基本情況。
該一類廠經理是部門的一把手,經理下面設主任,主任下面設主管。
經理有很大的權力,不僅有本部門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還控制了本部門的人事權。組長升主管、主管升主任,都是經理提名。凡是經理提名的,上面一般都會批准。從與生產資料的關係看,經理雖然在名義上並不具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但生產資料可以由他們經手和配置,於是他們實際上就擁有了通過這些生產資料牟取私利(相對於公司的“公”而言)的權力,勾結供應商吃回扣、外發訂單至自己名下公司、提前報廢公司機器設備等以獲得工資外的“隱形收入”都是通過這一權力實現的。從經濟收入上看,他們能獲得可觀的收益,年收入能在數十萬至百萬之間。從日常權益維護上看,他們一般是明確站資方立場。因此,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將他們歸之為小資產階級的上層,他們在資本主義和平發展時期,是異常保守反動的。
主任薪酬一年20萬左右,並擁有一定的人事權。普工升組長或者組織升主管,一般是由主任提名經理審批,實際上,凡是主任提名的經理都會批。從與生產資料的關係看,主任不直接掌握生產資料,但主任握有組織生產的實際權力。經理並不負責直接組織生產,而只負責對接業務,以及協調與總部的關係。生產基本都是主任實際負責。從哪裡買原材料,怎麼安排生產,在實際上都是主任決定的。這使得主任有了很大的以權謀私的空間。兩年前有一個主任被抓,就是因為他從供應商那裡拿回扣。這個案子涉案金額數千萬,牽扯質量、採購等多個部門員工。在日常的鬥爭中,主任所持立場與經理基本相同。這群人在資本主義和平發展時期,也是保守反動的,但他們的地位不如經理穩固,收入也明顯較低,可劃入小資產階級的中間層。
主任下面是主管,主管協助主任具體安排生產。從與生產資料的關係上看,主管名義上也不掌握生產資料,但主管能具體安排生產,並且一定程度擁有收入的分配權,這個權力主要體現在加薪和月度績效的評級上。以加薪為例,儘管每年都會加薪,但是如果主管對某人評價不高,持續給的加薪評級都比較低的話,每年的加薪都比別人少個一兩百,累積下來就會是相當大的差距。比如M部門有一個一直很受自己主管欣賞的組長,基本每次升職都被最快安排、每次加薪都按最高標準來加,目前津貼已經達到了4500以上。從經濟收入上看,主管工資明顯高於普工,但也明顯低於主任,一般也就是在一年12萬左右。從日常維護權益上看,他們在維權中往往是牆頭草。因此可將其歸為小資產階級,他們是小資產階級的下層。他們在資本主義和平發展期,一般也是保守的。但他們的地位不如經理穩定,因此在資本主義動盪期更容易跌落下來。
該廠工程師分成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工程師是典型的腦力無產者(後面講),而高級工程師級別在原材料(如化學品、消耗性硬件)以及檢測設備的採購上都有一定的話語權,收入上面也明顯更高,在廠裡面地位類似於主管,可劃為小資產階級。
三、基本分析
毛主席曾將小資產階級大概劃分為三種:“第一部分是有餘錢剩米的……這種人發財觀念極重……這一部分人在小資產階級中佔少數,是小資產階級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在經濟上大體上可以自給的……他們感覺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從前的世界。他們覺得現在如果只使用和從前相等的勞動,就會不能維持生活。必須增加勞動時間,每天起早散晚,對於職業加倍注意,方能維持生活。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謂殷實人家,漸漸變得僅僅可以保住,漸漸變得生活下降了。他們每逢年終結賬一次,就吃驚一次,說:'咳,又虧了!'……這種人在精神上感覺的痛苦很大,因為他們有一個從前和現在相反的比較……是一個數量不小的群眾,是小資產階級的左翼。”
這個劃分在今天也是適用的。
傳統小資產階級大多心懷發家致富的夢想,但在土地資本的盤剝下,在政府的嚴格管理下,在當前工人逐漸減少的大背景下,他們整體的處境每況愈下。他們之中少部分人能夠有“餘錢剩米”,一年更比一年好,很多人卻是“感覺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從前的世界。他們覺得現在如果只使用和從前相等的勞動,就會不能維持生活。” 滴滴師傅滿是抱怨,“以前平台還有獎勵,現在呢,搞壟斷,什麼獎勵都沒有了。單價也調低了,以前30公里的單子小100塊,現在最多就60-70塊。這兩年賺錢越來越少,去年一天能跑六七百,今年一天也就四五百了。”很多小店開張不到半年就掛牌轉讓,“哎,房租太貴,生意難做啊。”
隨著經濟矛盾日益尖銳,越來越多的小資產階級日漸落寞,他們今天還是小資產階級,明天就是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下層和無產階級的界限非常模糊,經常相互流動。沾染了小資產階級習氣的工人(或從小資產階級淪落為無產階級的工人),他們的意識往往是動搖的,他們即使是在工廠裡面打工的時候,也成天想著發家致富。
新興小資產階級的穩定性更強一些,他們多是壟斷工業資本的中上層管理人員,壟斷資本高速增長的時候,會賞他們兩口飯吃。但是近年來整個經濟下滑,壟斷資本發展明顯受阻,他們的生活也受到影響。今年疫情之後,某一類廠年終獎大打折扣,還不到去年的一半,該廠部分下層小資產階級下班後就去跑滴滴補貼家用。
第四部分、無產者
甲區無產階級按行業分為受僱於工廠的無產階級和受僱於商業服務業的無產階級,其中受僱於工廠的無產階級佔絕大部分。下面我們將重點講述受僱於工廠的無產階級情況。
一、無產者的基本情況
普工、基層管理(如線長)、技術工人、工廠辦事員(文員/跟單/項目人員)、技術員以及工程師均是工廠無產者的主體。其中,普工、基層管理(如線長)、技術工人屬於體力無產階級,工廠辦事員(文員/跟單/項目人員)、技術員、工程師均屬於腦力無產者。
整體而言,無產者約40%受僱於小黑廠或四類廠,約40%的受僱於三類廠,餘下20%受僱於一二類廠。
小黑廠幾乎不簽合同(或者簽署合同後收回),不買社保。體力無產者難以享受正常的休假。廠裡管理嚴苛,且通過各種違法手段剋扣工人薪資(比如罰款、逼迫自離、違法濫用綜合工時等等)。四類廠和小黑廠類似。
三類廠會簽署合同,會買社保(但不符合法定標準),但基本不繳納公積金。體力無產者難以享受正常的休假。廠裡管理嚴苛,基層管理罵人較為普遍。
一二類廠會簽署合同,基本按法律規定繳納社保和公積金。體力無產者也能夠享受正常的休假。由於受制於國際客戶的各種標準,廠裡管理相對人性化,且在形式上設有各種溝通渠道。
小黑廠、四類廠、三類廠,合計約僱傭無產者的80%,這80%的人都隨時遭受這不同程度的違法侵害。由於工資低、福利待遇差、工作強度大且技術含量低,體力無產者的流動性很強。這種高強度的流動性,一方面有利於資本違法獲利(比如自離不支付工資、不干滿一年不買公積金),一方面不利於員工形成本地的社會關係,因此也不利於員工形成團結意識。
一二類廠,合計僱傭無產者佔20%左右,這20%的人在基本合法的狀態下被剝削。由於管理相對人性化,且福利待遇交好,一二類廠體力無產者流動性相對較小,老員工較多,形成了自己的社會關係,有長遠規劃(比如一直幹到工廠搬遷),較為註重日常權益,團結意識明顯更強。
二、無產者的勞動、工資和工時
(一)體力無產者
工作強度。體力無產者勞動強度較大,特別是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他們以流水線為主,工作強度非常大。一二類廠中,非流水線崗位工人會輕鬆一些,特別是某些技術工人一定程度上能自主安排勞動,可以在工作中摸魚划水。
工作環境。一二類廠受到國際客戶關於職業安全健康、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約束,同時他們也比較遵守關於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同等崗位、同等職能的部門在工作環境方面較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好一些。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工作環境相對較差,以裝空調為例,有些廠裝空調,有些廠不裝。是否裝空調,並不取決於員工是否酷熱難忍,而是取決於溫度是否會對生產有影響。比如,電子廠害怕員工滴汗損壞元器件,車間通常都有空調;而設備製造廠很多不裝空調。某電鍍車間員工說,“老闆眼中,我們比不上一台機器。電子設備沾了汗水,他會心痛,而我們,熱得內褲全濕了,他問都不問。”
職業病和工傷。政府要求所有工廠每年向主管部門報備本廠的職業健康危害因素,同時還要求工廠每年進行職業健康體檢。但由於主管部門是衛健委,和生產領域距離很遠,執法力量不足,難以掌握各廠的職業病危害情況。按大致估算,甲區所有企業中,約有10%的企業有較嚴重的安全生產問題,體力無產者在這類企業工作有更大概率罹患職業病(其他企業工人也有可能患職業病)。主要職業病為粉塵導致的呼吸道疾病、噪音導致的聽力疾病以及有機溶液中毒。一二類廠雖然更為規範,但工傷和職業病仍然不可避免甚至高發,違法事項也不時可見。比如某二類廠沖壓車間有很大的噪聲,員工往往出現聽力方面的職業損傷。該二類廠在前幾年勾結體檢單位,隱瞞體檢報告,讓聽力受損的員工繼續在噪音崗位工作。三類廠在職安健方面不規範的地方很多。很多工人罹患有機溶劑慢性中毒,導致身心俱殘,廠裡面往往把他們掃地出門了事。
工時。所有體力無產者中,除一類廠(佔比約1%)外,工作時間均為6天12小時(早8點對晚8點),部分人員工作時間更長。一天下來腰酸背痛,很多工人下班後就想躺在床上休息。
工資。一類廠工人底薪隨著工齡上漲很明顯,十年老員工底薪一般超過4000元。如果管控加班(一月不超過36小時),一類廠員工工資比二類廠略高,如果不管控加班,一類廠員工工資會明顯高於二類廠。比如某一類廠,10年老員工基本工資5600,加班100小時,加班工資約2400(按2450的基數計加班),合計工資稅前8000。二類廠大部分普工在剛進廠的時候底薪為當地最低工資(或者略高),隨著工齡的增長,底薪會有一定的增加,但十分有限,10年的老員工(普工)底薪也不會超過3000。一般而言,二類廠加班時間在80-110小時左右(週一至週五加2-3小時,週末加10-11小時),到手工資在5000元左右。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的工人,工齡工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10年的普工(如果有)底薪也就當地最低工資。除一類廠外,幾乎所有工人薪酬區間大致在4000-6000元之間,只能勉強滿足勞動力再生產。班組長工資比普工略高,比如一二類廠班組長一般有幾百塊的崗位津貼,班組長一般脫離了體力勞動,可以決定一條拉的人員安排、加班等,有一定的安排生產的權利,但非常有限。在勞資糾紛中,班組長往往站在普工一邊。某些技術工人工資會更高一些,比如某三類廠的模具師傅工資能超過8k,但這也的技術工人很少。
福利待遇。一二類廠普工福利較好,有些廠依法繳交工會經費,過年過節會發放過節費或比較高標準的慰問品。公司食堂在乾淨、衛生、菜品豐富程度等方面比其他廠要好很多,宿舍通常有空調,條件也不錯。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幾乎沒有福利,工人除工資外無其他貨幣或實物收入。
(二)腦力無產者
工廠辦事員(文員/跟單/項目人員)、技術員、工程師均屬於腦力無產者。
文員。小黑廠、四類廠和三類廠的文員,工資大致在5k左右,基本不加班,偶爾大小周。一二類廠有很多大學畢業的辦事員,比如跟單或者項目人員,這些辦事人員的工資會更高一些,大致6-8k/月。文員在辦公室工作,接觸普通不多,工作環境比普工好,勞動比普工輕鬆,廠方也通過名稱、廠牌、服飾等各種方式有意識將文員和普通對立起來(比如稱文員為職員,掛白牌;稱普工為操作工,掛藍牌)。
技術員。小黑廠幾乎沒有獨立的技術員,技術員往往就是管生產的管理人員。多數二類廠、幾乎全部三類廠和四類廠的技術員,都是從普工中提拔上去的,和普工沒有區別,基本工資多為當地最低工資(二類廠會略高一些),也靠大量的加班才能養家糊口。一類廠和少部分二類廠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外招的技術員隊伍,通常為大專或高中學歷以上(近年來招聘技術人員以大專和本科為主),這類技術員的工資要比普工、班組長、文員都高一些,往往能拿到7、8k以上(算上加班工資)。某些一二類廠的技術員會有意識把自己和普通區分開。以某一類廠電鍍產線的調校員(即技術員)為例,他們雖然也都是做了很多年的操作員(普工)熬上去的,但是他們意識裡一直把自己和操作員嚴格區分,日常也會對操作員說“你要好好乾,東西都學會了,以後我這個位置就是你的”。
工程師。小黑廠沒有獨立的工程師(有可能有個別工程師),大廠有獨立的工程師隊伍。大廠工程師分成三種,一種是跟線的生產工程師/技術員(如PE/ie),一種是負責機修的工程師/技術員,一種是設計研發的工程師/技術員。跟線工程師主要工作地點在車間產線,需要倒白夜班;研發工程師的主要工作場所則在辦公室,不需要倒班;機修工程師視情況倒班,有些人喜歡呆辦公室,偶爾出現問題時才會去車間處理一下,有些人喜歡混車間。工程師往往會加班(特別是跟線工程師),多數公司有加班費,有些沒有。有加班費的廠中,跟產線工程師有加班費,駐辦公室的工程師往往也沒有加班費。多數加班費以基本工資計算(非當地最低工資),部分人員加班的時薪甚至少於正常工作的時薪。三類廠、四類廠的工程師工資待遇明顯高於普工,某三類廠工程師工資在6-8k左右。一二類廠工程師收入明顯高於普工,一般畢業3-5年的工程師收入能8-10k。辦公室的工程師和體力無產者日常接觸很少,跟線的工程師日常和體力無產者接觸很多,甚至能和他們打成一片。但是在真正發生勞資衝突時,不論是跟線工程師,還是其他工程師,往往會持保守立場。某一類廠發生過一次小規模集體停工中,很多技術員、普工都有參與,但工程師卻都躲去辦公室以劃清界限。上級領導對他們敲打時也會刻意強調“你們是工程師,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要有素質,不要和那些產線上的工人搞在一起、無理取鬧”。
三、無產者的生活情況
所有無產者均無望在本地買房。
20來歲未婚的年輕人多住宿舍或租單間。 30來歲有家有口的工人一般會在外面租房(20-30平的一居室),他們的小孩往往在老家。如果夫妻兩人工資合計超過1萬,他們會將小孩帶在身邊,在外面租一個更大點的房子(一般也就30-40平的小兩居)。
絕大多數無產者(不論是體力無產者還是腦力無產者)居住環境都很惡劣。他們居住的房屋以城中村為主,住宿環境非常差。前幾年,城中村污水橫流,碩鼠四竄,街上垃圾成堆,電線私搭亂建。近年來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造,但效果有限。
無產階級享有的社會福利資源非常有限。甲區無公辦綜合性醫院,民辦醫院僅1家,床位不足一百,千人床位數不到0.5張(全國標準大致是5-6張/千人)。多數無產者的小孩是留守兒童,夫妻兩人在工業區打工,小孩在老家由老人撫養。如果夫妻收入合計超過1萬,小孩有可能在身邊,但也只能在本地私立學校上學(一年費用大致數千元)。只有很少部分無產階級的小孩有可能在本地申請公立學校。但是,甲區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甲區沒有公立高中學校,私立高中學位不足200個,多數初中畢業生只能到周邊入學;甲區初中和小學學位也很緊缺,學位缺口達數千(這還是有資格申請公立學校的,大量無產階級甚至連申請的資格都沒有)。
無產階級業餘生活單調乏味,刷手機、打遊戲是主要娛樂,工人偶爾也會去KTV,有些沾染了不良習氣的工人會去某些娛樂場所。近年來甲區黨群和義工搞了很多活動,但是覆蓋人群仍然非常有限。
四、無產者當前意識情況
目前,無產階級的意識處於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成長初期。甲區無產階級的意識有如下特點。
(1)鬥爭性
普工、基層班組長、技術工人、技術員是無產階級的下層,他們的生活是最苦的,受的壓迫是最重的,因此鬥爭性也是最強的。
文員的工資不比最底層的無產者多,但是他們工作環境比體力無產者和技術員更好,工作也比他們更輕鬆,也就是說他們受到的壓迫不如底層無產者重,因此他們的鬥爭性也不如底層無產者強。分類而言,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的文職人員相較於一二類廠更加軟弱,因為本廠的普工沒有行動力,他們看不到力量,往往認為維權行動毫無意義。
工程師是典型的腦力無產者,他們的工資明顯比前面這些群體高,很多工程師還是大學畢業,晉升前景也更為可觀,他們是無產階級的上層。雖然他們也受到很重的壓迫,工作時間也很長,但是他們總覺得自己不是工人,總想把自己和工人區別開來。他們意識上更接近動搖的小資產階級,他們的鬥爭性明顯不如底層無產者。
(2)法律意識
一二類廠無產者的法律意識相比三類及以下廠要高,比如,很多常年在小黑廠打工的人,對不交社保習以為常,而二類廠的員工聽聞某老鄉沒有社保公積金,他會知道這是違法的。有些積極的員工,還會鼓勵老鄉去要社保。
(3)結社意識
甲區工人普遍抽象的認可團結,但是卻說“團結不起來啊,你看人這麼散”。甲區少部分先進無產階級產生了結社意識,意識到形成工人自己組織的重要性。這類人以一二類廠的工人為主。多數有結社意識的工人組織水平不高,在當前勞資對抗下不足以實現結社的目標。但是,從全國范圍來看,越來越多的無產者意識到結社的重要性,工人自發組織是未來的趨勢。
(4)團結的可能性
一二類廠由於老員工較多,能夠在廠裡沉澱形成自己的社會關係,更容易團結起來。因此一二類廠工人集體行動、爭取權益的意願會更強。
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的普工大多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沒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往往是過了年就不來了。他們的社會關係高度原子化的,組織性差,權益意識很弱,覺得廠裡不拖欠工資即可,一般沒有更進一步的要求。
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的線長、領班和課長,一般會有一些老員工,他們社會關係更加穩定,權益意識會更強。另外,這類廠也有一些流動性較小的部門,這種部門往往是環境較差的部門(氣味大、高溫、粉塵等等),這些部門的員工多是40來歲的老員工,他們出廠後很難找到其他工作,因此不會輕易流動。這些老員工權益意識會更強一些,往往會採取積極的行動維護權益。
部分小黑廠中也有工齡較長的普工,這類普工主要因為老鄉或親戚關係留在該廠,親戚關係掩蓋著尖銳的階級矛盾。
(5)階級意識
不論無產階級的法律意識、團結意識如何,他們都很容易接受“剝削”、“剩餘價值”之類的說法。但他們多數人也會說,“知道了又有什麼用了,現在能做什麼呢。”也就是說,如果宣傳能和無產階級的利益結合,這樣的宣傳將真正起到啟發其覺醒的作用。但是反之,如果宣傳不能和無產階級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這樣的宣傳只會流於口號。
第五部分、甲區的勞資矛盾
我們以工廠無產者為例重點分析甲區的勞資矛盾。
一、一類廠和二類廠
這兩類廠都是難得的好廠,員工流動性小,工齡長的老員工很多(某一類廠10年工齡的員工一大把),工人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社會關係,這有助於增強工人的團結。這兩類廠職工維權意識普遍較強,工人不僅關注工資,還關注工作日常中的各種矛盾(食堂、宿舍、空調、高溫補貼等),廠裡也有相應的形式上的意見反映渠道(如員工溝通會、經理信箱等)。
在這兩類廠中,勞資雙方核心矛盾仍然是工資,但是廠里工人傾向於追求更加長期的利益。如無意外,多數人會一直幹到工廠搬遷(可拿到數万至十數万補償金),而不會以丟掉飯碗為代價進行鬥爭。因此,工資工時的矛盾一般會以一種長期但不激烈的方式展現。他們更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比如加班、夜班津貼、勞動條件改善等。只有普遍而巨大的利益(比如搬廠的經濟補償金等),才能成為也往往成為激發劇烈抗爭的導火索。他們不輕易停工,但一旦發生停工,組織程度和鬥爭性比其他廠要高。
從日常來看,一二類廠工人經濟方面的目標是進行日常權益維護,並在此過程中加強相互的聯繫。
從未來來看:(1)經濟方面。一二類廠工人都會關注並維護日常權益。並且由於一二類廠有較為豐厚的壟斷利潤,工人相對穩定有長期團結的可能性,一二類廠工人還有可能爭取提高基本工資(特別是二類廠空間會更大),在5天8小時內(或者每月加班不超過36小時的情況下)能夠完成勞動力再生產,即現行物價下獲得4000-6000元的工資。 (2)組織方面。兩類廠工人均能夠沉澱下自身的社會關係,因此需要嘗試建立穩定的工人組織。
二、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
三類廠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工資問題。年輕員工用腳投票自己辭職,而老員工可能會以爭取社保公積金為突破口。
某三類廠,一老員工離職時發現企業未按規定繳納公積金,他的基本工資在2000左右,每月加班後平均工資在5000左右,企業按2000的基數和5%的比例繳納公積金(法律規定應該按實際工資,即5000繳納),每月少交150元,兩年下來少交3600元。該員工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投訴後,成功追討3600元公積金。消息傳出,該三類廠陸續有200多名員工投訴該廠,導致該廠承諾給全廠員工補繳公積金。
三類廠也會面臨搬遷鬥爭。一二類廠在搬遷時能夠拿出錢賠償工人(雖然往往也要經過鬥爭),三類廠卻不願意出這份錢,他們會想方設法賴掉這些錢,這也會引發工人的鬥爭。某三類廠搬遷想賴掉賠償金,結果廠裡面的管理層組織起來,自上而下發動工人停工,迫使廠方出通告承諾賠償。
小黑廠和四類廠。這類廠工資待遇不高,不繳納社保和公積金,管理嚴苛,違法事項多,導致工人流動性很強,難以沉澱下來形成自身的社會關係,因此小黑廠工人的團結意識和組織意識是最弱的。在此情況下,資方對員工的權益侵犯較嚴重。亂罰款、不繳社保等是最常見的事項,其他諸如違法壓工資(這個月底發上個月的工資,或者發上上個月的工資)、勾結中介剋扣工資、逼迫自離剋扣工資,也是常見的事項。這類廠工人往往是在權力被侵犯後維權(大廠當前也是被動為主,但主動的更多),權益問題主要圍繞拖欠工資、工傷和搬廠補償金展開,很少涉及勞動條件改善(如在車間安裝空調等),幾乎沒有主動進攻漲薪。然而,由於小黑廠違法頻發,因此小黑廠爆發員工維權的頻率並不低,不時出現因拖欠工資而導致的維權事件。這類廠工人團結性較差,更多是通過個人和資本對抗。而資方不簽合同,且侵犯權益往往採取零敲碎打的方式(這里克扣200,那里克扣200),很多人會覺得沒多少錢,去維權又很麻煩,因此放棄爭取。
從日常來看,三類廠、四類廠和小黑廠的工人,在經濟方面的目標是敦促廠方落實基本法律,比如購買社保和公積金,享受法定休假等等,這些是工人能做並且已經在做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喚醒更多人的權益意識。這類廠由於利潤微薄,單個資本能否支持工人在5天8小時內(或者每月加班不超過36小時的情況下)完成勞動力再生產的訴求,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在小黑廠或三四類廠落實8小時工作制,可能需要全局層面的調整。
從未來來看:(1)經濟方面。這幾類廠沒有足夠的利潤讓工人在每月加班不超過36小時的情況下完成勞動力再生產(少部分三類廠有較多利潤)。也就是說,這樣的廠不可能在資本主義範圍內,讓工人過上稍微體面一點的生活。如此一來,工人的鬥爭只有打破目前整個利益格局,才能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2)組織方面。這幾類廠工人均不能夠沉澱下自身的社會關係,因此建立類似工會的工人組織難度較大。
第六部分、基本結論
一、甲區三大階層
甲區共三個階層,基本情況如下。
1、企業主和社會管理者階層
這個階層的上層由三部分構成。 (1)以街道領導班子為代表的社會管理者核心集團(領導班子加上街道實權人物)。他們在本地基本不直接掌握生產資料(但不排除自己家族在其他地方控制生產資料)。 (2)以村股份公司董事長和社區黨委書記為代表的地方豪強。他們掌握本地大量土地,社區股份公司是他們的經濟基礎。 (3)以大廠(一二三類廠為主)股東和總經理等高管層為代表的私人工業壟斷資本及其代理人。他們壟斷了本地的主要工業企業,是本地經濟的核心支柱。
這個階層的下層由兩部分構成。 (1)工商業資本中的小資本(以及某些中介),這些小資本主要是外地人(本地人一般不開廠而是收租)。 (2)本地普通村民中有一定土地的人。
這些人僅佔人口的極少數,他們不從事具體生產勞動,但是直接或間接控制了幾乎所有生產資料,獲得了巨大的收益(社會管理者姑且不論)。
2、小資產者
本地小資產階級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 (1)傳統小資產階級,主要是做些小生意的人,他們掌握生產資料,並主要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收益。 (2)新興小資產階級,主要是大廠的中上層管理或高級工程師,他們不直接掌握生產資料,但在生產勞動中可以一定程度掌握生產、組織生產,因此能獲得不菲的收入。
這群人自己擁有生產資料,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收益,不剝削別人,也基本不被別人剝削。但是,這群人中少部分日子越來越好,多數人勉力維持或者在逐步下降。
3、無產者
甲區無產階級按行業分為受僱於工廠的無產階級和受僱於商業服務業的無產階級,其中受僱於工廠的無產階級佔絕大部分。
普工、基層管理(如線長)、技術工人、工廠辦事員(文員/跟單/項目人員)、技術員以及工程師均是工廠無產者的主體。其中,普工、基層管理(如線長)、技術工人屬於體力無產階級,工廠辦事員(文員/跟單/項目人員)、技術員、工程師均屬於腦力無產者。整體而言,無產者約40%受僱於小黑廠或四類廠,約40%的受僱於三類廠,餘下20%受僱於一二類廠。
這群人是甲區最主要的勞動者,是甲區經濟繁榮的實際締造者。但是,他們不掌握任何生產資料,僅能受僱於生產資料的佔有者。他們的努力拉動了甲區的經濟,養活了各種大小老闆,供養著無所事事的土地食利者,也是小店老闆的主要客源,但是,他們僅能住在狹窄的城中村,多數人與小孩分居,他們能夠享有的民生資源非常有限。他們多數人從事著6天12小時的工作,旺季時甚至數十天無休,996對他們而言都是那麼美好。而就是這樣,他們的權益還被隨時侵犯。
二、甲區的矛盾分析
勞資矛盾是甲區的主要矛盾。 (1)甲區存在大量小微企業(小黑廠),他們管理嚴苛並經常拖欠工資,這經常引發工人的日常反抗。 (2)甲區存在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三四類廠),近年來經濟下滑搬遷較多,這又引發每年高達數十起的工人停工。 (3)甲區多數小廠不繳納公積金,大廠中很多繳納公積金也不規範,這經常引發工人投訴。 (4)即使是甲區二類廠,工人也需要6天12小時工作,勞動法形同無物。 (5)甲區一類廠僱工僅佔1%,即使是一類廠,工人所得不過將將糊口而已,難言體面生活。這一切,導致勞工在資本的壓迫下,經常性地發生抗爭,小至產線的衝突,大致停工,均並不罕見。
頻繁發生的治安事件是甲區的次要矛盾。由於外來務工人員數量巨大,甲區治安管理壓力很大,經常發生各種刑事案件,如詐騙、盜竊、搶劫,等等。刑事案件的作案人員相當部分就是所謂的“流動人口”。由於矛盾較為激烈,政府僱傭了大量人員維穩,如網格、輔警、社區工作人員,等等。這組矛盾是甲區的次要矛盾,其社會根源是大量所謂“流動人口”無法獲得體面工資和收入,也就是說,這組矛盾本身受勞資矛盾制約。
小資產者和以土地資本為代表的大資本的矛盾是甲區的次要矛盾。小資產者受著各種盤剝,利潤空間被不斷侵蝕,特別是小店老闆,最痛恨的人就是房東。他們之間的矛盾有時甚至非常劇烈,小店老闆還曾聯合抵制漲租。但是,他們的矛盾是甲區的次要矛盾,這組矛盾在造成勞資矛盾的製度沒有解決的時候,是難以解決的。因此,這組矛盾歸根結底也是受勞資矛盾制約的。
上層階級內部也有矛盾,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是主要,而不是僅僅)。一是土地所有者/社會管理者(社會管理者所代表的體制)和小資本家之間的矛盾,一是土地所有者和社會管理者之間的矛盾。這兩組矛盾是上層階級內部的矛盾,雖然有時候也很激烈,但也僅僅是甲區的次要矛盾,一旦出現較為激烈的勞資矛盾,上層就會傾向相互協調利益,優先解決勞資矛盾。這表明,這組矛盾也是受勞資矛盾制約的。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