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s Pizza Day|关于密码币的无责任狂想

梔子榴槤
·
·
IPFS
·
我不太吃披萨。我喜欢吃饭。 $Like 与一公斤饭票的故事。

社群与社群通证

最近币圈大跌。

我在四月成为了赞赏公民,当时的LikeCoin 大约是$0.012,现在是$0.00367。以美元为衡量,LikeCoin 市值蒸发了超过2/3。

不过我买LikeCoin本来就不是为了等它升值好大赚一笔,只是为了在马特市与各位市民礼尚往来,所以并不觉得这个价格变化对我有多大的冲击。硬要说有,我反而会觉得正是好时候多买点LikeCoin存起来,今后慢慢发送出去。

在这个币值狂跌的时间点,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你上个月得到了100 $Like 赞赏,那么这个月随着币价狂跌,同样努力写文的你,是否理应得到300 $Like 呢?

我的回答是:“不是的耶。”

因为在马特市,大家的往来就不是用美元来算的啊。我觉得在马特市这个小圈子里,大家互相打赏都量力而为。 $Like 不在多寡,是个心意。像有很多作者没有心思去学习密码币的交易方式,我觉得也不必勉强。拍拍手也好。

有些人在马特市只看不拍手那就真的很不够意思了——顺口吐个槽:不是说写得多烂都要赞,而是有个朋友总是在线下告诉我看了我哪篇文章,有什么感想,可是从来没给我拍过手! !亲爱的,我就不点名了,如果你看到这里,我说的就是你啦!

虽说人难免害羞,或者就没有点赞的习惯,我都可以理解,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你有没有自认为是马特市的一员,要不要在这里与其他市民互通有无。我进驻马特市,而不是在Medium之类的地方写作,看重的就是市里街坊邻居的感觉。不管是“赞”还是“赏”,这个动作都建立了一种彼此的关联。就好像今天楼上的阿花给了我两个鸡蛋,明天我给隔壁的阿玲送个盒饭,后天阿玲去阿明家帮忙修一下马桶⋯⋯ you pay it forward。我觉得就是这样你来我往,互相给予一点,又亏欠一点,才凝聚成了一个社群。

在马特市里,有时候别人给我的比较多,我不经意中给别人也会比较慷慨;反之亦然。我们赞赏别人的时候可能都有个模糊的价值横向比较,看看别人打赏给了多少,自己的打赏纪录又是如何,手中有多少闲钱,以此来决定要给多少。这种心理,就跟一栋楼里上下左右的邻里关系是一样的。

这就是说,在我的体验里,在马特市的价值判定与我日常生活的价值判定是几乎不相干的。马特市的价值衡量独立存在于马特市社群内部。唯有在我想赞赏别人、手中$Like又不够、需要去交易所换购的时候,它才会跟我的日常帐目产生关联。 (如果你生活在台湾,好像是可以用$Like购买日常生活物品的唷!详见#树懒LikeCoin购物大会😂)





社群通证与法币

我这周看完了@高重建老师的《 区块链社会学》,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可以再商榷。

他认为,法币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主权国家,背后有军队撑腰。国家按土地疆界划分,反映的是衣食住行等物理层面的价值。而社群通证衡量的是个体对社群创造的价值——它反映的是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上半部、法定货币并不涵盖的价值。下图中的虚线隔开了法币与密码币的使用场景,宽慰了那些担心密码币会削弱国家主权的人。

插图来源:《区块链社会学:金钱、媒体与民主的再想象》

作为一本已经足够前卫的书,要尽量让对区块链存疑的人折服,这样区分法币与密码币的表述,无错,且安全。但深究其中,上面这条虚线真的应该存在吗?

首先,一个良好社会中的法币,肯定是能满足马斯洛上层需求的。譬如一个活动主办方邀请你做分享嘉宾,不仅支付你酬劳,还贴心地帮你订了机票与酒店,这是不是满足了你被尊重需求?又比如你捐赠善款给自己认可的NGO,或扶助贫困学生,又是不是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呢?

其次,物理社会中的社群通证,其实大都是根植于马斯洛底层需求的,譬如购物券,粮票,gift card,信用卡积分⋯⋯等等。区块链上的社群通证尚未在物理世界中被消费使用,其实只是因为有不少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大众的货币观念问题有待转变。

那么,有共同理念的社群,与有价值观共识的国家,它们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受一个社群认可的流通证券,与一个国家政府认可的货币,它们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理论上它们是没有区别的。

唯一的区别是实际操作上的:我们通常有选择加入或离开某个社群的自由,却没有可以轻易加入或离开某个国家的自由。只要我们作为生物机体必须依附于「国籍」而存在,我们就只能接受我们所属国家对货币的定义,而使用密码币只是我们能做的小小的叛逆。




通证、货币与自由

给大家看看我小时候曾经用过的「通证」:它纪录了自己的应用范围(机关名称)以及自己与实物对应的价值(1公斤饭😅)。

朋友在家中找到的九十年代中期的“通证”

如果你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在中国的机关单位生活过,你应该看过不少类似的票据。曾经我父母的工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各种饭菜票的形式发放的,人民币挣得很少。我小时候总是揣着一把饭票、菜票,到单位食堂去打饭。配套的票据还有开水票、澡堂票⋯⋯🤣 那时候一个机关单位就是一个妥妥的小社群,自行发放仅供内部使用各种票券。

在改革开放之前,这些票都难以兑换成人民币。它们实际上是起到了限制人身自由的作用。你在这个单位工作,领这个单位的「通证」来换取衣食住行之需。出了这个单位,你的衣食住行就得不到保障;你如果实在需要去自己单位之外去办事,得找单位领导开「介绍信」。

改革开放尽管逐步废除了这些单位机关发放的通证,让人民币成为国内的流通货币,这自然是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在国内流动、自主选择职业的自由。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你只要能够存下一笔钱,你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为什么从封建时代开始,货币与商业活动就特别让统治阶层不舒服?统治阶层自然会说金钱腐蚀灵魂致使道德败坏之类的漂亮话,但其实最根本的一点在于,货币让人自由。一个佃农,如果被规定只能以农业产出来缴税,那么他就只能被禁锢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然而他一旦被允许用货币来缴税,他就可以去做别的事来完成纳税。这对于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来说自然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从来都不那么看重货币,他们看重的是贡品与服从。

所以,即使是人民币在国内流通了起来,人民币购买外汇仍然一直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出国、做外贸是受到管制的。在外汇管制最为严格的时期,七十年代,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度高达1.5——看上去很爽,但是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途径购买美元,因为那时候我们国内在搞阶级斗争,没有要赚外汇⋯⋯

政经孙老师:人民币,正在走向终点

政经孙老师的这段解析人民币走向的视频对于我思考密码币、汇率、货币的意义非常有启发。综观建国几十年以来的汇率变化,人民币升值总是伴随着闭关锁国、外汇限制,而它贬值最厉害的时候,九十年代,是国门大开、外贸蓬勃发展的时期。

看清这一点,那么最近俄罗斯卢布一路升值,甚至超过战前汇率,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密码币的未来

之所以在这篇关于密码币的狂想曲中,我来了一段关于法币的变调,是因为我实在不认为密码币的种种市场表征,与法币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法币表示有主权国家背书的货币,那么法币既然可以是金币,可以是纸币,当然也可以是密码币。

语义上来说,法币对应的不是密码币,而是民间团体自发的通证。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觉得法币比饭票更有用,但是当政府职能失控,物价每天成倍飞涨的时候,你应该会感激社区自救会发给你的这张允诺兑换一公斤米饭的饭票。

反过来讲,密码币对应的自然也不是法币,而是金币,纸币。这些载体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它们被用于流通或者储值时的优势与局限。

币,不管它的载体是什么,它最终表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关系。

对内,它体现了使用这种币的社群共识(无论是你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这种共识)

对外,它体现了这个群体在周遭群体眼中的综合实力。

自己画的示意图;每个圈表示一个小社群

曾经,持有多国货币是只有国际超豪才能做到的事。

密码币的出现,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让自由结社的人们能够轻易发布具有公信力的通证,也让我们能够同时持有多种不同的币,因此分散了我们对单一货币、尤其是自己所属国法币的依赖。

设想未来的某天,所有的币种都可以自由兑换——

那么我会考虑以下问题来决定持有什么币种:

  • 多少人使用
  • 可以用来购买什么
  • 它与别的币或实物之间怎样兑换,汇率是否稳定

就像理财规划师会建议你将财富分布到房产、现金、证券等不同的资产形式,或许将来我们持有币也会有这样一个综合考量。




披萨、饭、面,你要吃什么?

为什么十二年前美国的两个软体工程师怪咖用Bitcoin交换披萨是如此重大的事情?

因为⋯⋯不管数位技术怎样发展,人是铁饭是钢⋯⋯

回到文章开头,以$Like为例,咱们马特市内部互相赞赏多少是有一个模糊的共识的。但是多少$Like 可以换一公斤饭?

因为马特市市民都是要吃饭的(不吃饭也要吃面吧)所以这个问题不可回避。

如果$Like对美元贬值了三分之二,但是$Like对饭并没有贬值,我们还会惊慌失望吗?又或者,曾经我很贪吃,每天要吃三公斤饭才够,现在我恢复了理智,每天吃一公斤饭就够了,那么即使$Like对饭贬值三分之二,我是不是仍然没有损失?

今年欧洲粮仓乌克兰惨遭荼毒,恐酿饥荒;中国以清零为据限制农耕与物流⋯⋯如果我们不幸面临粮食短缺,那么即使$Like对美元维持稳定,恐怕饭价也要上涨⋯⋯ 生活中的小确幸就是这么不确定。

说了这么多个人需求与货币的事,我突然想起某原始部落的谚语:

我的存款在我兄弟的肚子里。

他们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搞到多少吃的,就回来分给部落中的大家吃掉,没有粮仓,没有冰柜。这其中的信任机制在于,哪天我病了,或者就是运气不好,没能搞到食物,部落里的兄弟也会照顾我。

如此单纯的人生,或许在今天是很难实现了。但我总觉得,在未来那种多币种共存、无政权干扰、货币兑换自由的世界,我们也许更能够抵抗天灾人祸。






关于密码货币的使用,我的经验与想像都还很有限。今天读到@树懒的生活写的LikeCoin购物的快乐、困境与憧憬,好有启发!突然有些灵感,过些天也打算去马特市集玩玩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