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庚子:结语
原文登载于我的博客,有删改。
百廿庚子这个系列,总共有四个「正篇」。总体而言,聚焦于以下几个问题:
不少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么大的一个事件,只写四篇文章未免太过笼统。确实,「篇幅」的问题,之前也苦恼我许久;但后来还是决定,不去写那种无所不包、百科一般的文章。一方面是,这类文章实在已经很多了;另一方面,以我的性格,要想把这事情讲透,恐怕不写本书出来是不够的(笑)——而我这人,毕竟还是有些喜新厌旧,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一个课题上,因此最后还是采取了这种从小问题切入的办法。与此同时,也尽量避免写那些已经被人讲烂的话题。
我在新人打卡时说过,我本人是对中国近代史相当感兴趣的;相应地,平时也会积极关注这方面的文章(在此,推荐《近代史研究》这本期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虽然现在,由于各种社交平台的兴盛,讲近代史的文章随便一搜就有不少,但据我观察,很多作者似乎并不是以严肃的态度来创作的:往往是一知半解,就生拉硬套。我想,写文章不论是为了借古讽今还是以史为鉴,内容的严密性总还是最重要的。否则,即便作者的真实态度是严肃的,又如何保证读者不会被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呢?历史终究是一门科学,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就随意对待。
讲回主题。对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役,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我以为,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就是造成这一切不幸的根源,主要还是在中国这一边。诚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直接诱因,但从根本上说,那个时候的中国,不论思想还是制度,都已经偏离一个近代的国家太多了。尽管在那之前,清政府有过洋务运动,有过戊戌变法,但这个国家里的大多数人,依然没能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对外方式。
张鸣先生曾经讲过,当时距离一战已经不远,欧洲两大阵营正逐渐形成,这时他们联合起来派兵到中国,其实是有些无奈的。 1一方面,这或许说明,中国确实是一个值得列强联合起来掠夺的地方;但另一方面,是否可以推论出,当时中国民众冲击教堂、杀传教士的行为,已经到了各国无法忍耐的地步了呢?
但凡是中国人,回想起这段历史,心中难免是会有一些民族主义情绪的,这无可厚非。借用茅海建先生的一句话,「这种不服输的心气,从本质上说来,仍是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挚爱」。 2然而,民族主义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是大大有害的。我们当然要铭记这些屈辱的历史,但是,如果不能以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来争取改变,反而坚持认为一切的责任都在于外来的侵略者,结果要么就是历史重演,要么你自己也成为了他们的一员。不管哪一个,都只能让人感到悲哀。
「百廿庚子」系列,到此也就结束了。不过,关于近代史,能说的东西仍旧很多,这些就留给以后的文章吧。
敬请期待后续文章!
注释
[1] 参见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2] 参见茅海建: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又,原文乃是形容历史学家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