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回忆录82:极不平凡的一年

李怡
·
·
IPFS
·
1976年的中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1976年的中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月在毛江发动针对邓小平的「反击右倾风」的背景下,官僚派首脑周恩来病逝,引致清明节的天安门事件;群众悼念活动被镇压,跟着是邓小平被撤职,文革派在全国掀起「批邓」运动;7月6日中共元老朱德去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0多万人死亡。儒学大师徐复观撰文,说古代对帝王的约制手段中,常有人以自然灾害来表示上天对帝王残暴统治的「天谴」,通常帝王在「畏天」的观念下,会下「罪己诏」,并采取对民让利的措施。但中共以无神论立国,毛泽东说「与天斗,其乐无穷」,因此极左之风更加炽烈。 9月9日,毛泽东去世了。

我在应对这系列事态的报导与评论中,既繁忙又伤感。正值这一年,我们租用的老旧办公室拆卸,找到湾仔一个特大地库,经营天地图书公司,在9月25日开幕。我既要顾及新书店的开张经营,又要用更多时间应对杂志对中国变局的评析。

图书公司开幕不久,即毛泽东去世差不多一个月,外电陆续传出北京有重大政治变化,到10月22日,新华社发表一篇北京群众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报导,曲线证实发生重大变局。在丽仪协助下,我以齐辛笔名,连夜写了一篇《北京事态分析》,赶在付印前的11月号刊登。这一期出版,即销售一空,赶忙加印。接下来在12月号,我写了一篇两万多字的《四人帮的上台与下台》。这两篇文章,以维护中共政权为立足点,为当时被极左思潮洗脑十年的左派人士解除困惑,使他们继续认同清除四人帮后的中国共产党。这里说的「左派人士」,不仅是指香港和海外的左派华人,而且包括了美欧和日本的左派。齐辛关于「四人帮事件」及其后的分析文章,被翻译成英、日、法和西班牙文等出版。我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自己写政论的生涯,之前我一直写文学性的杂文、随笔。

上述两篇文章,采取问答方式书写,提出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说搞阴谋诡计的是四人帮,而不是把他们拘捕的当权派?否定毛夫人江青是否等同否定毛泽东?是否意味对文革有不同评价?十年来多次发生高层斗争,倒刘少奇,倒林彪,周恩来死乱一次,毛死又乱一次,是否显示政治体制有问题?斗来斗去会不会使人民对共产党失去信心?中共的路线政策会不会改变?文革冒起的新干部会不会在批判四人帮中又被打下去?

这些问题,当时我都为中共作解释,回答都是:否。但其后发展的事实证明,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

据知,当时香港中资机构包括高职位的员工,都每期从《七十年代》中寻找他们心中疑惑的答案。有一位曾经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左派朋友,说齐辛的文章使日本的亲中人士重新获得信心。

有某中资机构的高层领导问我,是否有中共高层向我提供过背景资料,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事实上真是没有。不仅蓝真、潘公、祁峰等香港的领导人没有向我吹过风,而且他们在那段时间还避免与我谈及中国局势。不过,他们这时也再没有干预我的编务,显然是乐见我这样写,因为符合他们稳定左派的需要。

我主要的资料和观点,来源于丽仪在中国大陆生活20年的体验,她是一个观察相当敏锐和思考独立的人,在文革最狂热的时期,她都感觉到那不是群众运动,群众是一批被煽动的群氓。她因为我的关系,在大陆尽量与政治保持距离,但绝非不关心,她总是在思考和反省。

文革后期,我和丽仪还和一个曾经担任深圳镇委书记的马志民有较多交往,他那时已在我面前直言不讳地说毛泽东年老昏庸,可能被人摆布;他跟我们谈了许多反主流的看法。我在北京担任歌剧院院长的五叔李刚,文革后期复职不久又遭到诬陷批判,1976年他索性离开北京,躲到原籍新会的乡下生活,他在回忆录上说,那时也没有人去追查他的行踪,实际上人们对斗争已经厌倦,大批判搞不起来。中共绝大部分干部受文革批斗过,又整天要学习枯燥空洞的口号,对毛泽东、对四人帮,已经无法忍受下去,因此,四人帮的下台,是有社会基础的。

那时候中共有相当多干部,对四人帮下台后的中国前景,仍然抱希望。极左的四人帮终于倒台,使我和丽仪相信,违反人民意志的政策不会长期延续,总有改变的一天;社会主义中国虽道路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这是我们写那一系列分析中共局势文章的思想基础。当然,其后中国局势的发展,我们也就有进一步的清醒,更认同中国文学史专家王瑶临终前的话:前途光明看不见,道路曲折走不完。

英文版齐辛着《四人帮事件》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1. 题记
  2. 闯关
  3. 圈内圈外
  4. 杀气腾腾
  5. 煎熬
  6. 伤痛
  7. 动荡时代
  8. 抉择
  9. 那个时代
  10. 扭曲的历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后一击
  13. 我的家世
  14. 沦陷区生活
  15. 汪政权下的乐土
  16. 沦陷区艺文
  17. 父亲与沦陷区话剧
  18. 李伯伯的悲剧
  19. 逃难
  20. 愚者师经验,智者师历史
  21. 战后,从上海到北平
  22. 古国风情
  23. 燕子来时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树倒猢狲散
  26. 猪公狗公乌龟公
  27. 《苹果》的成功与失败
  28. 怎能向一种精神道别?
  29. 自由时代的终章
  30. 清早走进城,看见狗咬人
  31. 确立左倾价值观
  32. 「多灾的信仰」
  33. 最可爱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学的青葱岁月
  35. 被理想抛弃的日子
  36. 谈谈我的父亲
  37. 父亲一生的辗转挣扎
  38. 父亲的挫伤
  39. 近亲繁殖的政治传承
  40. 毕生受用的礼物
  41. 文化摇篮时期
  42. 情书——最早的写作
  43. 那些年我读的书
  44. 复活
  45. 不可缺的篇章
  46. 不可缺的篇章之二
  47. 不可缺的篇章之三
  48. 不可缺的篇章之四
  49. 不可缺的篇章最终篇
  50. 没有最悲惨,只有更悲惨
  51. 归处何方
  52. 刘宾雁的启示
  53. 徐铸成的半篇文章
  54.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5. 通俗文化的记忆
  56. 左派的「社会化」时期
  57. 伴侣的时代
  58.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59. 香港历史的转捩点
  60. 福兮祸所伏
  61. 香港辉煌时代的开始
  62. 我们是什么人?我们往何处去?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七十年代》创刊背景
  65. 脱颖而出
  66. 觉醒,误知,连结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有用则取,无用则弃(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69. 中调部与潘静安
  70. 非蠢人合做蠢事
  71. 接近绝对权力的亢奋
  72. 无聊的极左干预
  73. 从钓运到统运
  74. 那年代的台湾朋友
  75. 统一是否一定好?
  76. 台湾问题的启蒙
  77. 推动台湾民主的特殊角色
  78. 中共体制内的台籍人士
  79. 踩不死的野花
  80. 文革精神
  81. 极不平凡的一年
(《失败者回忆录》此前在《苹果日报》连载,现正在Matters持续更新)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怡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失敗者回憶錄198: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

失敗者回憶錄197:年輕人化解民主派的分裂

失敗者回憶錄196:伊麗莎白二世與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