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癒計劃01
自從23年3月涔涔過世之後,我經歷了快一年半的憂鬱,從輕度到中度,且有加劇的傾向。這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和情緒狀態,也影響了我在工作上的專業。可是我想活下去,重新找回曾經那個快樂,無憂無慮,善良,熱情又勇敢的自己。
我問GPT,人為什麼會憂鬱? GPT的回答分為幾個向度:
生物因素:基因遺傳,腦部化學物質失衡,懷孕期間等導致的荷爾蒙變化
心理因素:內向自責的性格,完美主義,童年創傷以及受到的虐待;抗壓能力弱造成的無助感和絕望感
社會事件:經濟的不安全感,社會隔離導致的人際關係孤立感,壓力事件的發生如親人過世
生活習慣與健康狀況:長期失眠與不規則作息,慢性疾病或疼痛
算了一下,四大類12小類中,我佔了8項,所以憂鬱,是一個理性的,必然的結果。而要走出來,也需要逆推回去,強迫自己從情緒的洪流中脫離出來,成為旁觀者,用理性去自我療癒。
在秋天的幫助下,我將自我的療癒分為2個階段:
生活習慣與工作態度的改變
經濟穩定後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
我會在matters將這個過程寫下來,我卻也希望有人能看見這個過程。我想最終我會好起來的,這個過程如果能夠被記錄下來,也許對後來和我面臨一樣處境的人會有幫助。
生活習慣上:
我有連續一年多的時間作息不穩,日夜顛倒:我曾在悉尼,上海,福州,安吉,清邁居住,習慣性地凌晨四五點睡下,下午一兩點起床,一日只吃一餐飯。再這樣下去,我不因憂鬱症死去,大機率也會猝死或得上癌症。所以,一個必須立下的FLAG是,強迫自己規律作息,凌晨1點前必須入睡,吃褪黑素和安眠藥也必須入睡;清晨9點前必須起床。 9月21日抵達新加坡參加Network school,可以以此為契機,徹底重塑自己的作息,鍛鍊和飲食計劃,然後讓它穩定下來。曾經我很討厭自律這個詞,認為它不如自驅來的「崇高」。可是我必須先擁有自律的能力,才有評判的資格。
工作安排上:
連續兩年多的用愛發電和創業經驗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壓力大來源有三:對於他人負責的自我期待;經濟上的不安全感;害怕自己不夠堅持,不具備堅韌的自我品格而無法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成。這些都導致了自己在極度自負和自我貶低中反覆內耗。但接下來,如果只是將注意力收回自身,真正學會做到不在意他人想法,不干預他人命運,那麼接下來我給自己定下的規劃是這樣:
未來6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到2025年3月份,我會集中90%以上的經歷在創業項目上,最重要的是,從CPO的角色轉為COO,去從0學習運營,去獲取市場客戶,為團隊的存續造血。這段期間我可以花完所有的存款,這沒關係,全力以赴即可;
6個月之後,如果團隊能夠產生正向收益,自然很好,我們可以拿著流水開始啟動融資計劃,給自己和團隊成員發放符合市場標準的工資;可是如果6個月之後,一旦無法看到持續發展的收益,我需要調整精力重心,用30%的經驗去維護產品和市場,用70%的精力去重新找一份遠程/大廠工作,確保自己不會因為經濟上的不安全感而陷入焦慮。
社交關係上:
社交關係分為愛情和友情。由於空間的隔離,對我的和親密關係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身為一個想要和所愛之人孕育孩子的女性,我總是覺得留給自己的時間不算太多了。但情感此事不可強求,真正的愛情只能在兩個都高度發展的人格中產生。對此,只能先放在一邊,隨緣份起,不去分關注。悲傷和安全感要好過焦慮和希望。
友情上,希望自己每個月盡量去和一位老朋友聊聊,溝通彼此的近況。總有一些人是需要在一起浪費時間的,那些將會是持續一生的友誼,也是在絕望之時心中的支柱,他們的存在會減輕生而為人的孤獨和無助感。我向來是喜歡阿倫特的,我也一向喜歡她那一句:「我唯一的愛就是愛人」。我不是可以獨身一隅,斯賓諾莎式的哲學家,我不是,我是一個想要去愛,感受到愛的普通女性人類個體。我需要與人產生連接,我需要有彼此相愛的朋友。
以上,自醒。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