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Agenda 满一年的体验
延续之前讨论的个人知识系统,最近重新梳理手边的几个工具,经过一段的心理挣扎,终于有成形的感觉。
今天刚好是我付费Agenda 满一周年的日子,短时间我暂时应该不用再付费,因为依照开发者设计的Cash Cow模式,我已经可以终身使用到今天之前的功能。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 Agenda 这几个月并没有更新,依照社群上面的讨论来看,应该是把时间都花在准备推出Agenda 14 了。
其实在这一年,使用Agenda 大概的时间只有一半,其他时间我都在持续地更换系统,期盼找到更好的方式建构,很大一部分就是受到电脑玩物站长Esor 文章的激励,同时,也因为自己的成长,需求不断的改变。
这个月,我主要的系统换到了Taskade,这几天本来犹豫想要说要不把系统建构在Agenda 之中,不过经过几天的使用,最后我还是停泊在Taskade 之中。
这一篇,主要是想记录这一年使用的经验。
Agenda 整体而言的优势
关于Agenda 我写过不少分享的的文章,这次趁着使用满一年的时间,我归纳个几个其中的特色:
- 开发者的社群经营良善
- Markdown 编辑以及支援完整
- 笔记的灵活控制
- 日历与待办事项整合完整
- 对子弹笔记的友善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在于Agenda 对于社群的经营,两位开发者基本上会回应大部分的问题,加上非常积极地开发他们心目中定义的产品。必须说,开发者对产品以及笔记的定义,我至今仍印象深刻。他们着重date-focused 的工具。
这一点,我其实受惠良多,每件事情都会有一个日期可以去归纳,加上独特的tags 设计,能够在直接增加日期在后面,创造了很高的可用性。同时跟提醒事项的整合,也是令人惊艳。
如果今天是一个完全以子弹笔记数位化为主的人,Agenda 会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Agenda 对我来说的不适合
环顾我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型态,以及使用子弹笔记的经验,对我来说并不完全合用。这一点,让Agenda 在使用半年之后,慢慢的出现,我其实愈来愈少透过它来管理生活。
那段时间,我思考了很久了,为什么?依边开始了在各种不同的笔记、任务管理尝试的生涯,一边渐渐的整理出来自己的思考逻辑。
我的真实生活需要最多的是任务管理,不是笔记软体。
我觉得这是东西方文化蛮大的差异,西方文化提供的创造与创意环境,针对一个现状下的文化来说,尤其是社会架构的时候,我觉得需要很多的转化。
我的不适合重点在于,身处一个高速变化的社会,需要处理的事情其实是多的,尤其是以我身处的产业来说,解决工作任务比累积工作笔记的优先性高出很多。
一天内可以塞进的事情,让时间变得更加零碎。
时间大量的被切割的情况,使得Agenda 对我来说适用性快速地降低。当我要在一天内塞进很多事情的时候,date-focused 这个最大优势便难以发挥手脚。
然后我就拆开了任务笔记跟资料库笔记
拆开任务笔记跟资料库笔记,这一点是我前几周最新的体悟。
以前总是觉得笔记就是一块,一个软体可以完成一切,电脑玩物使用Evernote,许多人使用Notion 达到这个效果,但我怎么用起来都是这么不顺手。那一天终于了解,是因为个性跟工作型态的差异。
高速转换、任务交替、迭代频繁,大致上是我工作与生活的模式。
事情的累积,大多数时候都是透过任务的堆叠,透过一次又一次的完成,渐渐的累积出了一些想法,然后才会形成厚实的的资料库笔记需求。
还记得,那一天当我决定拆开任务笔记跟资料库笔记的时候,心中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步的压抑的心情也被释放了许多。
而目前我就转换到使用Taskade进行任务笔记,当作我的日常管理工具;资料库笔记,则是慢慢建构在HackMD之上。未来慢慢跟大家分享使用心法与心得。
今天就先跟大家讲到这边,欢迎订阅,下次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