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系列之四】刘伟强「做导演是不能独沽一味」
每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除却放映世界各地的精彩影片,还设有另一重要环节——「焦点影人」,过往的主角有许冠文、洪金宝、林青霞、张艾嘉,2013年访问刘伟强时,也因他是当年电影节的「焦点影人」。
在成为独当一面的导演之前,刘伟强已为多部经典港产片担任电影摄影师,例如周润发主演的《龙虎风云》、王家卫首部电影《旺角卡门》等,当时王家卫只是初出茅庐的导演,刘伟强的名字甚至比他更多人认识。后来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及《东邪西毒》等电影,刘伟强也是摄影师之一,不过光环都聚焦在杜可风身上,加上他后来成为导演,这些经历也慢慢越来越少人提起了。
刘伟强在1990年导演首部作品《朋党》,后来几年执导过三级片、卧底片,当然最令人记得的,是一系列《古惑仔》电影,眼见票房、口碑不错,他三年内连续拍摄六部,可谓一众70、80后的集体回忆。也由于电影成功塑造出「古惑仔」形象,也令很多内地人对铜锣湾及古惑仔有过度浪漫的想像。
千禧年代的刘伟强走得更远,在香港电影的低迷时期,以三套《无间道》掀起一股卧底间谍片,2006年更被荷李活及Martin Scorsese翻拍成《无间道风云》(The Departed)。及后他曾走向国际,执导韩国电影《Daisy》、荷李活电影《The Flock》,之后主要转战内地,执导《不再让你孤单》、《血滴子》、《建军大业》、《中国机长》等。
1.「焦点影人」环节给你回顾过往拍摄电影的契机,不如回忆一下你的电影之路吧!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大概小学二年级已开始看,那时戏院的感觉很有趣,尽管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导演,但心想有机会拍电影在戏院播放也不错。年轻时开始对摄影有兴趣,于是学影相、晒相,毕业后做过一两份跟摄影有关的工作,有次看到邵氏登广告请电影制作助理人员(即PA),我去应征,幸好被录取了,那是1981年。后来我跟制片说我喜欢摄影,然后便自荐调去摄影组,大约1984年左右,我开始做摄影师。
2. 平面摄影和电影摄影应该很不一样吧,当时是怎么适应的?
电影摄影确实是另一回事,因为有24格,但对我来说很不是难事。当你真正喜欢一样东西,就会用心去研究,到底拍8格或16格、要用什么光圈,灯光要怎么打。你喜欢便会不停去学,就如我小时候,在厕所铺黑纸学晒相。你觉得有趣,便会很兴奋去做这件事情,这就是我当时的态度,所以很快就适应了。
3. 当时邵氏有很多大导演呢,有没有哪位对你有影响呢?
我会比较留意其他导演的摄影,当时像李翰祥、楚原、刘家良、张彻等导演都很出名,所以我不时会去其他片场看他们拍摄,从中偷师。当时邵氏有个好习惯是,不同片场会在同段时间内拍很多组戏,当拍完戏后冲晒菲林时,摄影组可以看其他片场的戏,让我有机会去看很多其他人拍摄的东西,古装片、时装片、鬼片等等都有,所以那时候吸收很多知识。
那时我很喜欢李翰祥导演,因为他很全能,无论服装、布景、摄影等什么都懂,我也喜欢看他的电影。有一次我看他拍的《武松》,觉得拍得非常好,他影响我立志做导演一定要全能,一定要懂得十八般武艺才可做一个好的导演。
4.这也是你不断尝试不同类型影片的原因吗?
我觉得导演是不能独沽一味的,不然很易被淘汰,像李翰祥他拍风月片、笑片、宫廷大制作都可以。作为一个导演,我觉得在方向上应该没有限制,我也不想不停重复拍某一类型的影片,当然《古惑仔》也可以拍到第十集,但我不想再重复,宁愿做另一个尝试拍《风云》,它和《古惑仔》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是一部古装加超现实和视觉效果的影片。你要不停找些新的东西,自己才有兴趣去做,例如拍完三集《无间道》,便找些新的刺激如《头文字D》,之后的《伤城》是比较推理性和文艺味的,之后又可能想拍些轻松点的爱情小品如《游龙戏凤》。当然有时候也看时机,像《Daisy》《The Flock》等外国电影,是人们赏识你才邀请你拍的,去见识一下荷李活制作,也是很好玩的。
5.那你觉得自己最有突破性的一部电影是?
对我来说,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很有突破性,《古惑仔》、《风云》固然,充满歌舞元素的《爱君如梦》也是有突破的,《血滴子》也是如此。我觉得每部戏都是挑战自己的过程,所以现在我每次拍戏也会有压力,究竟影片怎么出来才会好看,摄影、美术、后期等各方面可以有什么效果,幸好我还有这样的心态,仍然很高兴去钻研这些东西。
6.你更喜欢摄影师、导演还是监制工作?在《血滴子》里你客串演雍正帝,你享受演戏吗?
最喜欢当然是导演!幕前演出都是娱乐性质的,但我觉得做演员有时也很有趣,尤其是参演别人的电影时,没有平时当导演的那种紧张和压力,我反而觉得很轻松、很好玩。
7.很多你的电影都是根据漫画改编,你本身喜欢看漫画吗?
小时候穷,没有电视、电脑,看漫画是那时唯一的娱乐,《老夫子》、《财叔》、《十三点》什么都看,一毫子就可以在街边看一下午。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影响,对漫画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但改编漫画是时机问题,也是商业计算,90年代《古惑仔》很流行,心想既然有这么多的观众群,如果改变为电影,那票房应该有一定保证,后来的续集也是用这种计算方法。拍完《古惑仔》后,又再找一些另类的、出色的漫画,例如《风云》。
8.以十年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挑战或得着是什么?
80年代是挑战自己如何去摄影,如何去突破;到90年代是另一个里程碑,作为导演自己如何去掌控整部戏;现在会更宏观些,去令观众层更广泛。 80年代、90年代都是香港电影为主,但千禧年后当大陆市场开放,面对内地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拍戏再不是将一个剧本拍好那么简单,事前要研究规模、预算、票房等,如何让合拍片令观众广泛接受之余而又带有个人特色,这也是要考虑的事。
·显影Instagram / Linkin.bio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