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透明就沒骯髒事?從政治學看 Arbitrum DAO 第一個提案就崩壞
近期的 Arbitrum 空投了代幣 $ARB 之後,依照他們空投定義的代幣經濟模型,應該是要有 42.78% 分配給 DAO 的金庫,讓社群決定要如何分配:
然而第一個提案 AIP-1 就提及要將其中的 7.5% 的代幣(價值約 10 億美元)獨家交給 Arbitrum 管理,然而 在提案還沒通過之前,社群就發現好像已經先移動了這筆款項。那你要我來投票是投個空氣嗎?
詳細的爭議已經有許多新聞報導,詳見:Arbitrum治理崩壞》提案還沒過「基金會疑已挪用10億鎂」,ARB暴跌11%
這其實在傳統政治中並不罕見,我們在電影中一定常看到一種情況:
X 去和 A 說,B 想和他當朋友,然後 X 又去和 B 說,A 想和他當朋友,然後讓 A 與 B 碰面。由於 A 和 B 都以為對方想和彼此當朋友,所以就聊得很開,結果真的就彼此當上好友了,基本上也沒人會懷疑 X 的講法。
然而,如果 A 和 B 碰面不愉快,那 X 就會吃上很大的風險,A 與 B 都會認為 X 對他們撒謊欺騙。
碰巧的合意,在 DAO 很危險
在傳統政治學中,如果利益些許一致的少數幾方,是的確可以透過這種方式獲取更大的利益,就看誰要先發動當 X 了。在這次的 Arbitrum 基本上就是這樣,甚至我可以說,在很多的 DAO 也是這樣。
這些 DAO 的做法都是假定投票會通過的情況下,去對外拓展各種業務活動,這可能可以導致他們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條件,事後來看可能也是對組織來說是好的。
然而如果投票過程並不順利,那這事情就會非常嚴重,在 DAO 的形式底下,你幾乎可以發現很多核心團隊都只是需要投票做個形式過個水,他們並沒有真心想到提案會被否決,或是如果提案被否決,他們就會覺得是有人在阻礙發展,核心貢獻者就會生氣出走。
那這個問題在 DAO 中怎麼解決呢?
這就講到你是否能有效地根據組織的需求,切割出不同的治理參數,並且根據治理設計將不同的業務歸給不同的決策方式,不過不管怎麼說,最簡單的就是三種方式:
- 不要過早的引入單一化的治理,容易激化經營者與代幣持有者的衝突
- 盡量以被動治理開始:主要授權社區否決權,說 NO 的機會
- 不要過早給予過多承諾,漸進去中心化比直接去中心化能更好的建立社群信任
在社區對於經營團隊的決策以及資訊的消化能力還不足的時候,過早的引入單一化的治理(例如投票通過就算數),或是過早的給予許多承諾,都會成為未來推進治理很大的障礙。
有些人跨不過這一關,是因為他認為做 DAO 就是要去中心化(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許多項目方想要逃避最後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原則,Gnosis Safe 就有這嫌疑)所以就得發代幣,一開始就得要把治理弄很好,然而社群的信任跟不上的話,你只是給予的社群一個核彈按鈕,隨時可以毀了項目(或至少毀了項目的品牌)。
所以任何想做 DAO 或 DAO 化自己社群的人,都一定要時刻思考的是組織內的資訊、權力流動是否有不斷跟上,如果沒有,那就要特別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