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距离的思考

直樹的流浪之歌
·
·
IPFS
·
万物有时,而是否我们的思维及生活方式,已经离自然离得太远,才会不断感到焦虑与恐惧呢?

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该用什么基准去衡量?

每个人对距离感的概念.可说是完全不同。有稍微被靠近一点点,便紧张兮兮的人,也有不管被靠得多近,只要没有碰触到对方,都完全不会在意的人。

当疫情发生后,「保持距离」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人们在距离感上,起了巨大的变化,反映在身心灵状态,加上依据不同情势与情境所需,实际上采取的行动,也不断地在变化着。

而对保持距离的掌握,这当中的各种分歧,简直就如日剧「四重奏」里头,讨论对炸鸡是否要淋柠檬这个议题一般,看似单纯却细节重重。

先从极端的说起。去年疫情升三级时,公司开启居家办公之前,自己曾为了安全起见,即便距离不近,仍骑着单趟一小时的单车往返公司。不搭乘电梯,一步步爬上7楼的办公室。完全停止了去河滨公园的跑步习惯,只在家中做运动。

二个月后,三级解除,公司恢复正常通勤,我如往常搭起捷运。但很快地我发现,即便生活已恢复常轨,捷运却已不再人满为患。而乘客当中也不乏有人,总在所有人都上车之前,在月台前停下脚步,率先等起下一班车,只为了搭到空一点的车厢,保持与他人的距离。

抵达公司大楼,搭乘电梯的时候,若有人站在按钮旁,有时我会先站在角落保持距离,等到对方出了电梯,才补按自己欲前往的楼层按钮。在电梯外看到人多时,也常索性选择爬楼梯上楼。

染疫与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恐惧,时至今日仍然无解。

疫情像是一场世界规模的狼人杀,只是没人搞得清楚,自己是村民还是狼人。这份暧昧不清,使我们所采取的距离,难以始终保持一致。

没人想得病。但现实是只要不达到群体免疫,我们也只有像中国清零那条路可走,而那条路究竟有多遥远?要牺牲多少的自由?没有人知道。所以人们都在学着适应,只是仍不乏有人的声音被掩盖,有人采取坚定立场,威吓他人就范。

跟战争相同,病毒也为这世界带来了许多绝望。因为疫情带来的诸多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身体可以说是「动弹不得」。许多的失去与离别,总发生在转眼之间,而我们常常无能为力。

「真正重要的东西,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小王子说。不知道这句话里,有没有包含焦虑与恐惧这些因素,而在这样的时代里,看不见的东西,看来多半都成了焦虑与恐惧。

以前一找到机会,便尝试与陌生人闲聊的习惯,也因疫情逐渐淡薄。生活里除了音乐,花更多时间与书本、影剧为伍,从书本里吸收思想,从影像里了解人性。往好处想,性格别扭如我,虽完全暂停了街头演出,大幅减少了社交活动,我却也终于肯慢慢开启Youtube与Podcast之路,缩短了与虚拟世界的距离。

透过虚拟世界与人交流,语言文字是沟通的重要桥梁。却也因认知差异、想得太少或太多,仍产生过不少误解与隔阂。而我也仍常在想,网路究竟是让人获得救赎,或者只是让人活得更加孤独?

然而,当把人类仅仅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时。现在的情景,对地球而言,也不过是在做久违的大扫除罢了。

万物有时,而是否我们的思维及生活方式,已经离自然离得太远,才会不断感到焦虑与恐惧呢?

去年独自在河滨公园,骑着单车看着夕阳时,即便戴着口罩,竟也有种世界并不会就此终结的安心感。毕竟太阳仍老老实实地照耀,月亮也安静地挂在那啊。

而这些看来飘渺的文字,或许也还离许多读者的心灵很遥远吧。

2018.9 寮国龙坡邦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直樹的流浪之歌一名喜歡戲劇與跑步的日文翻譯, 一名熱愛旅行與書寫的街頭藝人。 民謠|書寫|行旅|全馬|劇場 Matters文章索引: https://nice-crayfish-628.notion.site/d848efa3d05d45b5ba89ebbaee03a020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與你對話

人生的意義

時光種下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