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当自强:澳洲要求Google、Facebook 付钱,对媒体到底是好是坏?
这阵子网路圈最重大的消息,当属澳洲将正式通过「新闻媒体议价法」,立法要求Google 和Facebook 对平台上的新闻连结付费给媒体;两家科技巨头截然不同的反应。
在长年与澳洲政府讨价还价后,即将摊牌的时刻,Google 和Facebook 的反应差别很大:Google 采取迂回战术,抢先和澳洲几家大型媒体签约,付钱将这些媒体的新闻,纳入刚刚推出的澳洲版Google News Showcase。
而Facebook 则正面决战,直接ban 掉所有来自澳洲媒体的新闻连结,除了这些媒体的粉丝页无法运作之外,也不准全球用户把连结贴到自己涂鸦墙上。
还不清楚这个新闻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先去看Inside 上的这两条新闻,再回来读我的评论:
首家主流媒体出现! Google 与澳洲七西传媒达成内容付费协议
反抗到底!脸书反制澳洲媒体,决定不再提供媒体发表新闻内容
关于两大巨头对「新闻媒体议价法」的不同措施,国内外都有不少讨论和分析,各位可以自行Google 一下阅读;我想在这里谈的问题是,媒体现今面对的问题,靠政府以立法的力量,强制要求平台付费,对于媒体来说,长期来看到底是好是坏?
Facebook 禁贴连结,对媒体一定只有坏影响吗?
Facebook 这次采取的强硬手段,马上就对澳洲媒体的社群流量带来严重打击。据专业媒体观测网站Nieman Lab 的专文指出,Facebook 是在雪梨时间2 月18 日上午五点半正式禁止张贴澳媒连结。在前一天的傍晚六点时,Facebook 带给澳洲媒体的国内点阅达20 万次以上,隔天早上禁令下达后,点阅数马上躺平。
而在一些之前已经贴上的新闻连结,因为时效而陆续自用户涂鸦墙上自然消失后,媒体得到的社群流量就真的趋近于零。
但是,这个影响的层面仅仅表现在来自社群的流量上,未必会影响到其他来源的流量。在Nieman Lab 另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一个事实:当Facebook 在2018 年8 月3 日发生全球性45 分钟大当机时,各个媒体来自社群导流的流量虽然大幅下降,但是透过搜寻和直接连接进来的流量,却呈现大幅上升的走势。
在这张图中,黄色的曲线是来自社群平台的流量,可以看到在Facebook 当机期间,蓝色曲线代表的直接流量,以及紫色曲线代表的搜寻流量,都直接往上跳。
虽然在Facebook 恢复正常后,各色曲线都恢复到正常值,但这事件非常值得玩味;也就是说,读者对新闻内容的需求非常大,大到即使Facebook 当机,读者仍然愿意主动搜寻,或是利用手机App 等方式阅读新闻内容。
这对媒体来说,反而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就算Facebook 从地球上突然消失,读者也会想尽办法,只为了读到新闻。
回到这次事件,我猜Facebook 禁贴澳媒连结的禁令,不会太快撤回;接下来澳洲媒体的搜寻和直接流量,很可能也会像2018 年FB 大当机时一样往上跳,而且可以持续一阵子;这值得后续进一步的观察。
Google 真的向澳洲政府退让了吗?不。
另一方面,Google 采取的行动看似向澳洲政府与媒体递出的橄榄枝,在二月初以来,Google 一方面在Google News app 中推出了澳洲版的Google News Showcase,另一方面陆续和几家澳洲大型媒体谈好条件,将付费购买这些媒体的新闻内容,全文放到Google News Showcase 中供读者阅读,而不是像Google News 一样仅放标题和连结。
很多媒体和评论都说这是Google 对澳洲政府的退让,但我觉得这对Google 根本不是退让,反而是以退为进的一招狠招。
首先,大型平台向媒体买新闻,把新闻内文放在自己家里,供读者阅读,这根本就不是新鲜事— 自有入口网站这种东西以后,入口网站的首页和新闻频道,都是向媒体买新闻来放。
摊开网路史,入口网站跟媒体买新闻,已经买了二十多年,Google 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把买新闻这件事重新包装一下而已,竟然也能骗过一堆人,说这是澳洲政府和媒体的胜利,实在令我叹为观止。
再者,用这种迂回战术,让媒体吃到一点甜头后,Google 对澳洲政府游说的立场,就更显理直气壮,也更有道德高度;这么一来,最后得利的还是Google,根本不是澳洲政府。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Google 把媒体的新闻拿到自己的Showcase 去放,读者就更不需要费力造访媒体自己的网站或开启媒体自己的app,只要打开Google News App,各家内容都能一次看个够。媒体虽然从Google 那边拿到钱,但也失去了更多读者的直接流量,以及自己卖直客广告和广编、置入的机会— –能够出现在Google 产品中的广告,当然只有Google 自己卖的广告。
换言之,Google 拿个骨子里是老掉牙东西的新服务,再多掏一些钱,如果能塞住媒体的嘴,又能成功阻止「新闻媒体议价法」的话,Google 对于澳洲媒体的控制力和垄断地位,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强。
* 3/2/2021 补充
在这篇文章于2 月19 日在Inside 登出后没几天,Facebook 也和澳洲政府达成协议;Facebook 将会仿效Google 的作法,出钱采购澳洲媒体的内容(但没特别指明要放在哪个产品中,可能会是在Facebook 中加个新闻阅读区,把新闻放在那边);澳洲政府也通过了修改过的新闻媒体议价法。详请可以参考这两篇报导:
各退一步!澳洲政府与脸书复合,重新让新闻上架
澳洲媒体议价法终于通过!为他国树立政府监管数位巨头的标竿
事件发展至此,差不多告一段落;Google 和Facebook 虽然拿出一些钱买新闻,但并不是澳洲政府和媒体一开始想要的那种,为每一次的连结付费。对两大科技巨头来说,最重要的目的已经达成了。这实在不能说是澳洲政府和媒体的「胜利」。
媒体何时才能摆脱中间人,直接和读者建立关系?
我在几年前写过一系列文章,探讨新旧媒体在现今面临的严重生存问题,以及未来的可能出路;我的结论是,媒体之所以沦落到现在这步田地,关键原因在于两者:第一,过度倚重流量变现,缺乏多元收入来源,因而造成对于中间人,也就是流量分配者的过度依赖;第二,因为这样的依赖关系,媒体失去了和读者的直接连结,沦为这些中间人的内容代工者。
也就是说,如果媒体无法改变过度依赖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直接和读者建立连结,发展出新的收入来源,就无法摆脱对中间人的依赖;不论这个中间人是入口网站、搜寻引擎、社群平台、还是日后会出现的新玩意,媒体的惨况,都不可能出现结构性的改变。
因为对这些中间人来说,媒体不过就是可取代性高、附加价值低的内容代工者,随时可以抛弃。
澳洲政府因为推动「新闻媒体议价法」而引发的事件,其实在我看来,正是一个契机;媒体如果在这时果断选择扬弃奶嘴,重新找回读者,未来就还有自立存活的可能性;但如果媒体的选择仍然是对科技巨头的依赖,那么媒体的命运,就很难真正改变了。
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