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人物简说:「汉奸」曾国藩(上)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中国步入近代,一批能人志士借此机会登上历史舞台,各显风采。这其中,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曾、左、李;有些虽然重要,却不为多数人所知,如郭嵩焘、张佩纶。
写近代人物的文章固然已经很多。然而为大众所常见的那些,往往缺乏翔实的材料支撑;至于学术论文,当然要严谨些,却也难免带上意识形态的色彩。因而我一直就有种想法,要选出那些我以为重要的人物,自己为他们写一小传,一在帮助明辨其是非,二在向大众推广那些「被遗忘的」人物。
话不多说,这第一篇,就从曾国藩讲起。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1838年)殿试三甲。有说法将其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1然而在此三人中,左宗棠止步于举人2 ,李鸿章可说是曾的门生3 ,张之洞资历最浅4 ,可见曾国藩之「带头大哥」的地位。
曾国藩一生办过两大有争议的事:一是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二是处理天津教案。前一件事,当时人骂的少,后来人骂的多;后一件事,当时人骂的多,后来人则骂的更多。借用五十年代一位学者的评价:
曾国藩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者联结起一个反动同盟,创造了典型的范例,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他是屠杀中国人民的汉奸刽子手。 5
当然,以本人的观点,给曾国藩扣这么大一个帽子,似乎是有些「过誉」了。我们不妨抛开政治上的成见,好好谈一谈他身上的这些争议。
限于篇幅,本文将聚焦于「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一事。
一、太平天国的性质
我们首先讲一个问题,就是镇压太平天国的行为本身是否应受到指责?或者,按照大陆这边常用的论断,太平天国政权是否是「先进的」,以至于镇压太平天国可以被称作「反动」?
就政治体制而言,太平天国仍然采用的是落后的封建制度。 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登基,自称「太平王」,后改「天王」,对标的自然是皇帝; 6同年,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州,随后便封了东、西、南、北、翼五个王,以东王杨秀清为首;到后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称「天京」),制度愈发混乱,矛盾丛生,封王者一度达到两千多人。 7相比之下,清朝的制度倒还靠谱些。
经济上,太平天国有两个比较有名的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前一个大致讲的就是「均贫富」,对此人教版高中历史书里已经有很明确的评价: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8后一个《资政新篇》比较有趣,其中讲到要引进铁路、轮船、银行、邮政、医疗、税务等西方先进事物,同时革除一些旧弊。 9总体而言,确有其进步性,但由于各种原因,该文件没能得到实行,因此并未产生实际效用。 10
太平天国有个「拜上帝教」,这是它在意识形态上新颖的地方。我们大约都知道,拜上帝教是洪秀全改编西方基督教后的产物,然而从实际内容上看,该教更像是一个中西混杂的「缝合怪」。例如说,东王杨秀清就曾有过「天父」上帝下凡附体的经历,这与其说是基督教的内容,倒不如说是借鉴自中国传统的「降神附体」; 11洪秀全自己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也明显有问题,还把他儿子和那五个王一起纳入上帝的「家庭」体系! 12
还有过一种说法,认为太平天国推动了「妇女解放」,说者以太平天国提倡妇女教育,废止缠足、娼妓等措施为例据。 13然而这种说法,实则是受到建国后主流思潮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一般认为该等措施的本意并非在于「解放」,且从客观上也并未达到此效果。 14
总之,太平天国虽然形式上有一些创新之处,但本质上仍是遵循着旧时「屠龙者终成恶龙」的逻辑。假使当时放任太平天国发展,也难以想像它会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更何况,作为清朝臣子,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本就是「奉旨行事」,如何能够苛求其思想觉悟的高度呢?
二、「屠城」问题
另一个争议点,在于湘军的「屠城」行为。
清朝传统军队分「八旗」和「绿营」两种,其中八旗乃清初皇帝「打天下」之主力。但到了晚清,传统军队早已腐朽不堪,几乎无力抵抗太平军的进攻。胡林翼曾说,「湖北绿营兵丁怯懦若性,正额虚浮,军政营制,荡然无存,而其虚糜钱粮如故也」。而作为一名儒生,曾国藩给出的方案,就是打造一支以「理学」为主导思想的军队,即后来的湘军。 15
湘军最大的特点,是「用诸生讨训山农」,即以淳朴山农为士兵、以儒生为将官。曾国藩认为,「山僻之民多犷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故善用兵者尝好用山乡之卒」。 16另一方面,湘军继承了戚继光的治军思想,强调儒学,重视对士卒的约束、教化。 17这样的一支军队,从精神面貌上就比绿营强上许多。
在实战中,湘军也表现出了不错的水准。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末,湘军将领塔齐布在湘潭取得大胜,使太平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大局为之一转」。同年十月初一,罗泽南大败太平军于半壁山,又于三天后,凭借「以静制动」之战术,战胜数倍于己之敌手。 18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曾国藩的治军理念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多快好省」地补充兵源,湘军不得不大量招募「老勇」,甚至编入太平军降兵——这些士兵虽然经验更丰,但也更难驾驭。连带着,原先以儒生为主的将领队伍,也逐渐被行伍之人所占据。湘军「理学治军」的传统,基本已无法维系。再加上欠饷等问题,最终导致这支军队犯下严重的屠城暴行:在江西九江,湘军将城中近两万军民全数屠杀;在安庆,数万军民被屠杀;待到攻陷天京,湘军屠戮更重,据说,谭嗣同在三十二年后走访当地,「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19
客观地讲,屠城的悲剧并不是曾国藩一人所能左右的,但作为实际上的指挥官,他显然难逃其咎。这也说明了,以传统儒家思想治理军队,终究还是有其局限。后来,李鸿章搞淮军,就开始引入西方练兵技法;再往后,袁世凯搞小站练兵,建立起一支充分西化的陆军;到了二十年代,国共两党搞「以党治军」,效用就更强了…这是后话,在此不多谈了。
上篇就到此为止了。其实太平天国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说的,但限于篇幅,在此不做展开,还请大家原谅。文中一些观点也许会显得偏颇,欢迎大家指正。
敬请期待下一篇!
注释
- 参见:曾国藩,维基百科
- 参见:左宗棠,维基百科
- 参见:李鸿章,维基百科
- 参见:张之洞,维基百科
- 参见:景珩,曾国藩的政治思想批判
- 参见:太平天国,维基百科
- 参见:何阳,从中央政治制度方面探寻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 参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5页
- 参见:洪仁玕,资政新篇,维基文库
- 参见:王开玺,中西文化的扭结、冲突与疏离: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
- 可参考《百廿庚子:神功的崛起》
- 参见:宋德华,拜上帝教:中西文化畸形结合的产物
- 参见:张一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妇女;郑鹤声,太平天国妇女解放运动及其评价
- 参见:王晓南、廖胜,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教育——兼论女子教育不能作为太平天国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依据;同作者,太平天国「娼妓是完全绝迹」了吗?;陈许,太平天国禁止缠足的原因与评价
- 参见:洪均,湘军军纪蜕变析论
- 参考文献同上
- 参见:汤浩,咸同湘军与湖湘理学研究,54-59页
- 参见:赵鲁臻,危机下的变革:晚清陆军战术及训练研究——以湘军、淮军与新建陆军为中心的讨论,84-85页
- 参见:洪均,湘军军纪蜕变析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