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垣结衣,《逃耻》还有什么好看? ── 哲学乱入注意
作者:MK Kong 难度:★☆☆☆☆
「要不是结衣BB 当女主角,谁想看那个男主角呢!」我听说。说实话,我也受不了他们接吻的长镜头,不禁要移开视线啊!不过,这套剧除了结衣BB 之外,也有不少可观之处。我在此尝试尽量用哲学一点的角度去欣赏《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逃げるは耻だが役に立つ)这套日剧,亦希望把握到一些大家都有共鸣的地方。
我会先评论剧集的某些表达形式,然后谈谈作品如何处理社会议题,最后才论及剧集的核心主题:婚姻。事先声明,所谓「哲学一点的角度」不外乎会抽离特定的情境以获取一些一般化(generalized)的说法。如果觉得那些说法其实也能应用到其他作品之上,希望读者不要见怪。
1. 说故事的方法:独白
剧集很着重主角的独白。它运用独白的精髓,在于向观众直接展现一个人的思考历程:那个角色如何看待某件事情,如何受他/她的过去经验与既有信念影响,如何考量与推论,以致于如此这般反应与行动。
顺道替男主角平反一下,我认为这个角色最精彩的地方是将自卑的心理完全呈现了出来。自卑的人是怎样的?自卑的人认为自己的价值低、不受别人的喜爱。即使别人对自己好,亦只会认为这是别人的性格特别宽容或有礼,而绝非自己有什么值得人礼待的地方。自卑的人总觉得别人对自己评价很低,心里亦害怕被人拒绝,害怕再次认定自己不受人喜爱的事实。即使别人真心真意地待他们好,他们都会觉得这是件危险的事情。自卑的人会想:「我根本不值得受到如此的礼待,他们了解我过后一定很快就会排斥我。」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便会尽量拒绝他人的好意,避免那些「预计到」的伤害。结果也会使身边伸出缓手的他人被拒,诱发他人的自卑。因此,自卑可谓一种传染病。当然,女主角亦有自卑的一面,但因为其外貌之故,说服力远远不及男主角。
平平无奇的吃饭画面几乎成了这套剧集的象征。
在饭桌上平平无奇的吃饭画面几乎成了这套剧集的象征。为什么呢?不外乎因为这个饭桌场景就是男女主角轮流展开脑内独白,互相作出心理攻防的战场。女主角之所以能够走出被男主角自卑「传染」的阴霾,关键在于她读过心理学的背景设定,使得她较能够容观地分析出男主角的病因与防范受到感染,甚至治疗男主角。
每集的心理独白不止单纯地让我们看到角色的内心感受,更重要的是,心理独白让我们看到角色一直在不断整理与修改自己种种信念的思考过程。这个也可谓是剧集「最治愈」的地方。其实我们日常都有过被人拒绝的经验或者觉得「自己的分数是零」的自卑念头。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很难跳出自己的主观思维来看出其盲点与影响我们行为的因果关系。我们甚至只有愈陷愈深,最后成为一只过度自我保护的刺猬。
独白将我们觉得有共鸣的想法经验有系统地铺陈出来。它一直帮助观众整理着自己日常种种杂乱无章的经验与想法,替我们建构出一个心理的模型,以两位主角的独白与行动来演绎出来。它仿佛使得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客观图像」。我们观众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客观地替自己进行心理分析。剧本里这些精彩的独白,仿佛就是对身为观众的我们作心理治疗。
当中,「哲学的地方」在哪里?那便关乎如何将日常杂乱无章的经验与想法整理成一个不只内部融贯一致,而且能够回应现实生活挑战的价值观。这种建构的工作,其实亦是将哲学落实在生命之中。 《逃耻》这种独白则是透过与自己的对话,来建构一个能够回应世界的信念系统。同样以独白为表达方式的哲学经典可数罗马「哲学家皇帝」Marcus Aurelius 的《沉思录》。 (这比较够夸张了=p)
2. 轻轻道出社会的「共同诅咒」
这套剧集轻轻触及了许多社会议题:日本职场女性的难处,主妇社经地位与劳动贡献不成正比、单身女性的负面标签、 同性恋、剥削劳力等等。每个小故事都让人觉得角色有血有肉,但最重要是没有过多的说教,不致让人感到只是在接受思想教育。早些日子,另一个主打社会议题的《年龄歧视》(エイジハラスメント)则相形见绌。
百合:「别给自己下诅咒,赶快逃离这些恐怖的诅咒吧!」
上述的每一个议题都可以有相关的哲学讨论,但其中贯穿这些剧情的线索是:社会施下的「共同诅咒」。以女性问题为例,社会普遍觉得女性过了「花样年华」,就不应该做很多年轻女性可以做的事,如穿短裙、谈浪漫的恋爱,否则就是「徒然的卖弄」。或者社会觉得女性衰老就是不好的事,要做很多事来抗衰老,否则也「不懂保养」。荒谬的是,甚至很多女性都接受了这些压抑女性的价值观。这里不妨直接引用女主角的阿姨百合小姐在大结局说的话,作反思的引子。
百合小姐:「恐怕这个国家有很多女性与你有相同的看法,现在你认为没价值而否定的东西(衰老),将来也会出现在你以后的人生里。你将会成为你曾经看不起的那种人。你不觉得很痛苦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诅咒,你的看法也是一种。别给自己下诅咒,赶快逃离这些恐怖的诅咒吧!」
百合小姐这番话背后的大道理是,我们毫不批判地接受了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其实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当我们有份默认或支持这些种种的价值,就会助长它们继续流行于社会。这等于替未来的我们或者我们所爱的人下诅咒一样。因为如果这些「诅咒」应验的话,我们自己、我们的后代或者我们的亲人便有机会要生活在这些可怕的社会枷锁之中。
因此,我们替自己下诅咒的荒谬情况,不只有在上述的特定女性年龄问题时才会出现。举例说,如果我们认为主妇无偿为家庭付出是应份的责任的话,我们其实是在替自己将来的女儿、孙女甚至更远的后代施下恶毒的诅咒,他们一旦失去婚姻便会陷入长久的困苦之中。又如果我们认为同性恋不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话,也是在替自己将来的后代下诅咒。又如果我们认为找不到工作就是不够努力的话……又如果我们认为劳工应要做合约以外的工作的话……又如果我们认为贞洁是重要的话……又如果……
如何避免下诅咒?关键是,我们须检视一下社会种种不同的价值,甚至质疑那些我们已经默默接受了的看法。哲学的初衷也不外如此。
3. 婚姻:甜蜜陷阱与制度
女主角觉察到浪漫求婚其实是甜蜜陷阱的一刻。
一般的现代婚姻都是由恋爱关系开始,有了感情基础之后,再配合婚姻关系以组织家庭。但剧集的女主角从她朋友的经历注意到,婚姻会为主妇带来极之不公平的情况:家务既没有明确的薪资,也没有例假,一旦离婚后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工作能力的女方,例如要独力照顾子女,很可能会陷入经济困境。本身没有感情基础的男女主角,起初很快就认同了合理的解决方法是将婚姻看成一份商业契约,清楚订明雇主与雇员关系、薪金福利与种种事项,让主妇的利益得到合理的保障。如此有趣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
不过,后来男女主角开始产生了感情。后来的爱情发展使得商业契约形式的婚姻看似过于「理性」,例如连何时拥抱也有条款约束。看到这里,我差点以为剧集马上就要以「有爱的婚姻不能以商业理性来看待」之类的陈腔滥调来结束。事实上,很多看似意念新鲜的剧集最后也会变成陈腔滥调呢。
庆幸的是,剧本马上又来一个转折。男女主角从恋爱的热情中清醒过来,重新意识到所谓「有爱就什么都可以了」其实就是诱使主妇愿意接受无偿劳动的甜蜜陷阱!什么爱就是无条件的付出、无条件的接受,这种浪漫的爱情态度容易令人忘却婚姻得保障双方利益才算是公平合理。
那最后的结局里,男女主角的安排是什么?女主角最后问:「之后要怎办?」男主角回答:「我愈来愈觉得,其实如何也可以了。」女主角又问:「如果我出去工作,你怎么办?」男主角回答: 「那我就配合你,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了。这需要继续摸索。」
这里重新肯定了婚姻不是雇主与员工的从属关系,而是两个人合伙的合作关系。如此不再是单方面要求另一半「有爱就什么都可以了」的陷阱,而务须寻求一个能够尊重双方意愿的合理安排。安排的具体内容可以因应每对伴侣的不同意愿与需要而有所差别,但要公平地合作协调的精神却是一样。
看完整套剧集,写了这篇颂词,感觉真爽。希望大家都找到一点共鸣,而不是只是我独个在爽吧=p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