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潮汕做丁克,親戚要我去看老中醫

薄荷糖
·
·
IPFS
·
在生育文化濃厚的潮汕地區,選擇丁克,似乎更需要勇氣。

本文首發於【看客Insight】

作者| 盧龍恩

編輯| 百憂解

小學時,同班的女生根據阿花的生日算出,她是巨蟹座,猜測她以後會是個賢妻良母,她一口回絕。現在三十歲、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她,結婚四年,不生小孩、不幫丈夫洗襯衫,過著沒有「媽味」和「妻味」的日子。

不生小孩的原因很多:不喜歡小孩、身體不好、窮......最重要的是自由。自由對她來說很重要,孩子會剝奪她享受生活的自由,而沒有孩子的日子,很爽。

在生育文化濃厚的潮汕地區,選擇丁克,似乎更需要勇氣。當老一輩在為孫子的出生,求神拜佛、煲中藥時,年輕人已經悄悄決定丁克,甚至不婚不育。新舊觀念的矛盾衝突,由此產生。為了免受輿論壓力,阿花至今沒有在家族裡“生育出櫃”,這是圈子裡關於公開丁克身份的說法。

以下是阿花的自述。

真的不要孩子嗎?

我從小就知道,我好像不喜歡小孩,就像不喜歡吃蒜頭、不喜歡吃蘋果,是本能的反應。而我身上彷彿有一種特質,如果我去抱小孩或靠近他們,他們就會哭,本來在別人手裡抱得好好的,到我手上就會哭。

小學的時候,我可能就跟別的女生很不一樣了。她們玩星座,要我把生日交出來,說我是巨蟹座,是賢妻良母。我很直接地回絕,“我應該不是”,覺得很搞笑,也不喜歡被限定標籤。

當時只是一個模糊的念頭,一直到我出來工作,我都沒有很明確地說,我要當一個丁克。等到我跟伴侶在一起,開始去想未來的事情時,我才隱約地告訴他:生孩子很痛苦,我可能不生,但可以接受領養。他就說領養也可以,或等我的觀點轉變,都行。我當時就覺得他的態度是接納和尊重,這個人還是比較可靠的。

結婚前,在籌備婚禮時,我再次跟他確認,”你真的可以接受不生或領養嗎?”他很誠實地告訴我,“我不能給你承諾,我也不確定”,我們就帶著這個「不確定」走進了婚姻。外人這麼一聽可能覺得很不可靠,怎麼可以不確定,還這麼直白地告訴我?但我後來覺得,這也是一種很坦誠的表現,好過網路上一些人嘴上說好,結婚之後又騙人家生小孩。

如果以後他想生,我也尊重他的意願,只是可能沒辦法配合他,那就到時分開好了。但這不代表前面的這段關係就是不好的,相反,我覺得還是很美好的。 「一生一世一雙人」這種誓言的東西,聽聽就好了,不是說不想長久,但重點還是當下的相處。

結婚第一年,我看到身邊的人生了小孩之後,狀態改變了。我有不少朋友選擇結婚生子,但從此我就失去了她們。我常常約不到他們出來,就算出來了,他們也會一直聊孩子的話題,有時我想嘗試轉移話題,但他們還是會成功拉回孩子。有時我會發現也沒別的話題好聊,因為他們已經很久沒看過電影了,朋友自己也感嘆,產後生活閉塞。

我意識到即使領養,還是要去養這個孩子,但這個養的過程,好像我也不能接受。當時我就有了更確定的表達,「我不生,也不養」。不過伴侶並沒有給我明確的回复,給我的感覺是,他還在那個不確定的狀態裡面。

我伴侶喜歡小孩。他跟家族裡的小孩接觸很多,因為住得比較近,每週會去兩三次,經常把孩子掛在嘴邊,“小傢伙會講故事了”,“今天我們出去放風箏了,好開心" ……

有些東西可能是他們的父母太忙,沒時間做的,或是做得不夠好的,他會下意識地去做補充。比如說那天在公園,小孩看到別人家有風箏玩,很眼饞,但是小孩自己的爸媽沒意識到。我伴侶回來之後,馬上去淘寶下單了一個風箏,跟小孩子說“過幾天我帶你出去玩風箏”,小孩子就很高興。

我曾經以為,他是為了遷就我,才不要孩子,我對這種遷就很不安,因為它是可能會改變的。但後來我慢慢發現,其實是他發自內心的、堅定的不要。或許有一天我悔丁了,說不定他還是個鐵丁。

有次我看到別人中獎,問他「如果你中了500萬,你會想要生小孩嗎?」他說不想要。他對社會發展的態度較為悲觀,認為歷史的車輪在後退,個體的自由和表達會得到更大程度的限制,一些小眾群體的話語權也被壓制。自己都只能先這樣過了,更不要說下一代。他就是因為太喜歡孩子了,才無法接受他們活在這樣的世界。

直到結婚第二年,有次他跟媽媽聊天,可能是忍受不了多番催促和追問,一時衝動就直接說出來了,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很堅定地說「她不生,我們兩個都不生」。一下子把窗戶紙捅破,完全確定了丁克選擇。

生育出櫃

雙方父母知道後,非常生氣、非常難過、非常不可接受。他們會詢問,是不是我們當中的誰不能生,不敢說。他們就覺得一定是有一個外在條件讓我們生不了,而不是我們不想生,還說現在醫學很發達,可以治好的。我們只能重複強調,身體都很健康,只是主觀上的不想要,差點把婚檢報告懟到他們面前了。

伴侶的父母不會在明面上表現出不滿,就把氣藏在心裡。那段時間,我沒怎麼過去那邊,伴侶單獨過去時,他們會拿他出氣,沒錯說成小錯、小錯說成大錯的那種。

我媽媽看到伴侶跟親戚小孩玩耍的影片之後,更加沒法理解,“你們兩個真的是心裡極度的扭曲、變態”,我就笑笑說“是,就是這麼扭曲,就是這麼變態”。

她又把語氣軟下來,「你不要老是想著現在帶小孩多難,你看誰家的孩子還不是一眨眼就長大了,你現在辛苦幾年,到時候小孩長大了,就有個依靠。

但是,生了小孩也不一定老有所依,不啃老就很好了。只能我現在努力省錢、運動、不定期體檢,如果覺得不舒服,馬上去醫院。我還關注了人體器官捐贈機構,簽這個有人收屍(笑)。

我媽媽後來還說,“要是你爸還在,知道你這個(丁克)想法,怕是要打斷你的腿”,我說“反正他都不在了,那現在我的腿沒斷”。

我爸爸以前會跟我講二十四孝,就是古代那些孝子賢孫的故事,說「你以後要這樣對我」。我不知道他是開玩笑還是真的,但我覺得蠻不舒服的,很恐怖。

而且他還挺大男人主義的,有時爸媽吵架就是因為媽媽叫他拖地,他說「我一個大男人怎麼能幹這種小事」。即便有一段時間,我媽媽出去上班,他也不做家事。

潮汕地區不是都叫女性去當賢妻良母嗎?在我原來的家庭裡,做家事的是我媽我媽我媽,但我不想活成她那樣,她也不想我走她的老路。她是家庭主婦,親身體驗過經濟不獨立的後果,錢不能夠很自由地支配,還有一些話語權的剝奪,比如“你不賺錢,少說兩句”,或者“你又不賺錢,不要亂買衣服」。

我是家族這輩子是最小的,很多哥哥姐姐甚至沒有結婚,不想結婚。他們覺得結婚帶來的壓力太大、太多了,只想比較逍遙過日子,他們的父母也很失望、很生氣。

我從來沒有在家族裡生育出櫃。一般「出櫃」的意思是,向大眾坦白自己的性別認同或性取向,而在我們圈子裡,公開自己不生小孩的事情,也稱為「生育出櫃」。生育出櫃和性取向出櫃一樣,有一句名言,「當你走出櫃門的那一刻,你就把父母鎖進了櫃子裡」。

現在親戚朋友問我媽媽,“你女兒怎麼還不生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我介紹一個老中醫給你”,她還可以裝傻充愣,“年輕人的事情我不知道,我們過好我們自己就好了」。有一個隔了好幾層關係的哥哥,當時對外說要丁克,老人家就去勸他,勸著勸著,三年之後他就生了個小孩出來。

一旦我公開地去講,他們說不定還有矛頭指向我,甚至要特地叫我過去談心或怎麼樣。我不公開,不代表說我不堅定,只是想更照顧自己的感受。如果他們要猜想我生不出來,還是我心理變態,那也隨便他們。

我媽媽朋友的一些做法,確實是讓我覺得很憤怒的。她的媳婦嫁過來一年之後,沒有生孩子,她直接去問老中醫,把中藥煎好了,端到媳婦面前,告訴她把這碗藥喝了,喝了對生男孩有幫助。

媽媽回來跟我講這個事情,我說如果我是她媳婦,我會直接掀翻桌子,或是一碗藥潑到她臉上,也不是不可能的。我覺得很憤怒,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她的媳婦還真的喝下去了。

今年春節就要到了,一坐下來,親戚又要開始問,「你女兒怎麼還不生孩子?」 我現在已經麻木了,我知道這個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去年春節就有個心直口快的長輩,「我可就直接問了,你到底是不會生還是不想生?」 我就跟他打太極,「你可以問,我也可以不回答你,來來,喝茶。

重點還是個人的心智要堅定一些,做這個選擇,就要去想後面可能發生什麼,要頂得住。對我來說,生小孩比頂住這些壓力更難,所以我選擇頂住。

有媽味和妻味,就是快樂的

我幾乎沒有聽到身邊哪一個女性跟我說,自從結婚生孩子後,我的生活變得更幸福、更自由了。她們只會去抱怨丈夫怎麼樣,公婆怎麼樣,孩子怎麼樣,沉浸在家裡雞毛蒜皮的瑣事裡。

自由對我來說很重要,有孩子會讓我失去自由。就算身體好了,我也不會想要孩子;就算有錢了,我也不會想要孩子;就算有了孩子,會有自由,這是不可能的。

有了孩子,至少我不能在這裡跟你聊兩個小時的天。我得去陪她讀繪本,我得檢查他的作業,我得跟他一起聊聊天,我得去看他不要用手機用電腦太久。如果孩子很小,我還要餵奶、洗澡、哄睡覺。也不說完完全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但是那樣的時間太碎片了,不足以構成一大塊的,讓我感到充分快樂的時間。

我想去享受我的生活,至少可以吃好一點的東西,更愜意地去追星、刷視頻;或者看書、寫寫東西,陪伴親人和朋友;或者只是宅在家裡,什麼都不做,那種虛度時光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沒小孩,挺爽的。我們不跟老人家住,然後週末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你很難想像要有小孩的話,一般那個小孩就是由女方抱回娘家,或者是男方好一點的,他抱回爺爺奶奶家,做什麼事情都是很束手束腳的感覺。

目前我和老公過得很自在,算是同事眼中的神仙伴侶,結了婚還可以繼續談戀愛。我們會手牽手去廣場、公園散步,會爬山、看電影,也會追劇、追綜藝,坐在一起點評,有很多的思想交流。

我們出去玩的話,只能在媽嶼島、南澳這種很近的地方,因為在還房貸,很窮。事業單位基層,尤其潮汕地區又不是經濟很發達的地方,待遇不是很好,所以薪水其實是剛夠生活的。我們買的是老城區的二手房,不能房貸的那種,只能跟私人貸款,一次性借個幾十萬來付房款,再一點點地還給人家。

養育孩子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我聽同事在討論,他們的小孩寒假報了三個補習班,然後另一個人說「才三個,太少了,我們報了五個」。我心想三個已經很多了,你居然還嫌太少,在18線小城市現在也這麼(內)卷!如果我有多餘的錢養孩子,我為什麼不好好地養自己?給他報班的錢,我為什麼不可以自己去學一門興趣,比如說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去學鋼琴、學輪滑。

沒有媽味和妻味的女性,就是快樂的。我的同事跟我講“你管管你老公,那個襯衫的領口都有點髒了,你怎麼不去給他手洗?”,我反問“我老公沒有手嗎?他為什麼自己不去洗?”,同事說“但它看起來不太乾淨,你會很丟臉”,我回應“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他衣服穿得不乾淨,丟臉的,好像是他,不關我的事”。

家事都是我倆一起承擔。他不會煮飯,但是很愛乾淨,刮魚鱗刮得很仔細,吃魚時一片魚鱗都吃不到,所以洗菜洗魚這種事情就交給他,我掌勺。吃完飯之後,我收拾桌子和爐台,他負責洗碗。我覺得男生不但臉皮厚,手皮也厚,他們不戴手套洗碗,手也沒怎麼傷到,那這個光榮的任務就交給他好了。

我的大學老師曾經說過,「你看起來像是在北上廣深長大的孩子,你的想法和這一方的水土是非常格格不入的」。

我是在肇慶上的大學,那裡有很多珠三角的同學,他們的思想和眼界,在當時的我看來,也非常超前。也許我們傳統的愛情觀是相互付出、相互遷就,但是她們會調教男朋友,把男朋友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你要用怎樣怎樣的語氣跟我講話”“你去幫我端一碗麵,回來我就親你一口」。當時我會覺得,哇,原來女生可以這樣子。

許多年輕人出去見了眼界之後,再回來,就很難回到以前的那種生活了,再加上一些網路言論的影響「單身很自由」「不婚萬歲」「不婚不育,芳齡永繼」。但同時,他們又活在本土的文化現實中,要面對傳統的婚戀觀和家庭觀,就會產生矛盾衝突。

從七房兩廳到單身公寓

有些丁克會跟父母搞對立,吐槽他們不理解自己,把他們的價值觀強加在自己的身上。至少在廣東丁克群,大家跟父母的關係好像都不是很好。我覺得這麼對立的態度,又要求父母來體諒自己,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不能先去諒解自己的父母?他們有這樣的觀點,跟他們的成長經驗、所在地方的文化傳統,乃至於社會支持系統,都是分不開的。

在他們那個年代,耕作田地、驅逐倭寇和應對村民間的械鬥,都需要人力,只有生育孩子,才能夠好好地活下去。雖然現在沒有這些需求,但在那麼長的時間裡,生育已經變成了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大家都結婚,大家都生孩子,就覺得應該要這樣子,如果你不做就不正常。

我媽媽一開始也接受不了丁克,我就先利用一些新聞和影視劇,去洗她的腦。我說「你看現在養小孩多不容易,你看現在也有人結了婚不生小孩的......",循循善誘。首先讓她看到這個世界有這種事情,她就不會覺得說,為什麼只有你一個?

可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身邊其實很多朋友是不婚不育的,他們連婚都沒結。我媽媽也認識他們,看到他們沒有結婚,還是過得很好,但是誰結了婚,反而可能過得很不好。我覺得,這種現象對她的衝擊還蠻大的。

前陣子我常出公差,有一段時間,每週末都回去看我媽媽,她就盡量不出門,給我做一些菜,或者一起去外面吃東西、逛公園。但是她的朋友也是週末才有空,也會叫她出去喝茶、聚餐,她都回覆人家「不要了,我女兒回來了,我要陪她」。

後來我跟她說,「其實我回來了,你也可以出去玩的,大家互相講一下就好。如果你出去玩了,我也可以出去找朋友玩,不會因為要陪你,覺得不好意思出門;你也不用因為陪我,不能去參加聚餐,心裡癢癢的,又覺得愧疚,就是我們大家都互相自由一點好不好? ”

她覺得有道理,就跟我排行程,「我今天早上要去公園,晚上要去......如果你回來的話,中午這一頓可能要自己搞定」。那我會發現,這樣的話,我倆中午都可以去找人聚餐了。

而最近的一次出差,我隔了很久才回來,回來之後,她跟我講,「你知不知道,你沒回來的這幾個星期,我想去公園就去公園,想去唱K就去唱K,想喝茶就喝茶;也不用掐著時間算,你什麼時候回來,然後要去寫清單,買什麼東西,做什麼菜。自由的生活,就連你每個週末回來,我都要這麼辛苦。辛苦。

她講完這一大段話之後,我覺得我的靈魂得到了救贖,好像她放過了我,也放過了自己。

之前老公被動出櫃的時候,我很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但我身邊也沒人處於一個已婚不孕的狀態。我就到處去找,一般來講,這種比較小眾的群體,可以在豆瓣或知乎找到。我先順藤摸瓜找到了一個總群,然後添加了群主的微信,讓他拉我進廣東群和已婚群。

在丁克群組裡,我會發現不只我有這種情況,大家都這樣,有團體的支持,心裡會穩定很多。已婚群組裡有個84年的天津群友,他結婚已經十幾年了,也是身體不好,每個星期都可以看到他的朋友圈,他上醫院,要么耳朵不好,眼睛不好,腳不好,但是他去吃東西、拼樂高、玩模型,也很開心。我看到他們的生活,就沒有那麼焦慮了。

他們聽同事抱怨小孩怎麼怎麼樣,就說「幸好沒有小孩,那個補習班很貴,我現在拿著這筆錢,正在飯店的溫泉裡面泡著,太開心了」。

有時也會有人發一些情感諮詢信息,“我跟我對象鬧掰了”,“我對象隨丁(隨緣丁克),然後現在要小孩了怎麼辦?”,大家就幫忙出主意。

丁克微信群組裡也有人悔丁之後退群,每次看到就說,怎麼今天又少了幾個人。群組成員數量基本上每週都會掉兩三個,但也會進來新的群組朋友。

這種(非主流的)東西一旦有人去做了,就會有另外一些人看在眼裡。就像我不會去勸別人做丁克,但他們會看到有另一種可能性,原來潮汕人也可以不生孩子,就會出現所謂的「人傳人」現象。

從潮汕的房地產市場,也可以看到這種觀念的發展。以前房地產市場就是什麼三房兩廳、四房兩廳,最誇張的是有七房兩廳,它的宣傳口號是四代同堂還是三代同堂,我覺得蠻可怕的。但現在汕頭中心城區,包括東岸,汕頭現在最繁華的新區,那裡在賣什麼? 40平米、60平米甚至30平米的單身公寓。如果不是有那麼多人不婚不育,房地產公司蓋這樣的房子要賣給誰?

CC BY-NC-ND 4.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薄荷糖野生记者,关注社会、女性、教育、心理等议题。文章发表于青年志、网易看客、十点人物志、尼龙等平台。 约稿、分享新闻/故事线索可联系📮:longenlucky@126.com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银行开始招催收员后,我结束了3年催收生涯

切除子宫被拒后,我靠节育环缓解疼痛

Women rights
2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