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的那些年:典型的英国行为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奇怪的英国人」,「奇怪」这字眼带着些许负面的观感。外国人眼中的「奇怪」,当地人视为理所当然,因此,「典型」或许更恰如其分。
在我眼中,典型的英国人除了爱喝茶,有些行为模式或生活习性明显有别于其他其他国家,更影响她的殖民地或移民国家,这些差异有些来自历史文化,有些则源自气候环境。
除了喝茶,英国人常出现的典型行为还有:喜欢排队、喜欢谈论天气、常说抱歉、过度重视礼节、喜欢上酒吧及对皇室忠诚等等。
1. 喜欢排队
台湾人喜欢排队,无论是限量美食或因疫情所需的口罩及快筛检剂,总可见到蜿蜒的队伍,绕过一个街角又一个街角。英国人更爱排队,地下铁、自助餐厅、酒吧、厕所等大家都乖乖排队,即便很少满座或需久候的公车,尽管只有一个人,也会耐心依序地在站牌旁排队。
英国人之喜欢排队,可能与其追求秩序、公平及平等的民族性有关,插队的行为在英国总会引来斥喝。不像在台湾,等车如有人插队,即便生气,但大多数人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Treglown博士针对英国人的排队行为进行研究,发现英国人的确较喜欢排队,且与日本人不相上下,他总结:「英国人对排队有着浪漫的想法(They have this romantic idea of queuing.")」。排队浪漫,难怪英国人喜欢排队。 (台湾人如果有纳入研究,应该也会名列前茅吧!)
我到英国,第一个学会的新单字,就是「 Queue 」。 Queue可以是动词,是排队的意思,也可以是名词,是队伍的意思。在公共场所或是日常对话,常会看到听到这个字。
We hate to admit it, but Brits aren't the best at queuing
2. 喜欢谈论天气
英国人喜欢用" How's the weather? "开启话题。为什么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除了天气变化莫测,也与英国人保守及慢熟的民族性有关,因为「天气」不涉及个人隐私,最容易成为社交破冰的话题。
在英国的那些年,养成见到老师或进研究室以天气问候的习惯,除"How's the weather?",也常说"Isn't it cold?"、"Nice weather today!"、"It's so windy."等等。为此,学会很多形容天候的单字,例如:foggy、misty、humid、showery、cloudy等等,特别适用于英国。
就像台湾人碰面会问「吃饱没?」,我们预期的答案是「吃饱了,谢谢!」,而非「还没吃」或「我吃了卤肉饭和鱿鱼羹」。英国人谈论天气也是如此,纯然是礼貌问候或展开话题。因此,不必大费周章形容你在路上遇到的大风大雨或刻意回应对方关于天候的对话。
3. 常说抱歉
英国人最常挂在嘴上的就是"Sorry"或"I am sorry",迟到要说、插嘴要说、打嗝要说、借过要说、坏天气要说、听到坏消息要说、打扰别人要说,甚至被别人打扰也要说。 "Sorry"就像英国人的口头禅,让英国人好像总是在道歉。
我们对「Sorry」这个字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对不起」或「抱歉」。我在英国的那些年,逐渐体会「Sorry」的箇中三昧,是个过度简化且落于俗套的字句,有时连英国人也听不下去。
记得有位老师伤心地提及她家老狗安乐死的事,我随口回了:"I am sorry!",她立刻反问:"What are you sorry for?"。此后,如遇到类似的对话,偶尔也会回应:"I am sorry to hear that."或"It's so sad."。
如果查阅剑桥字典,英式英文的sorry是「觉得悲伤、同情或失望,特别是发生不乐见的事」,但美式英文的sorry则是「当自己做错时,礼貌地表示歉意」。由此可知,这是语言差异带来的误解,而非英国文人总是在道歉。
当"I'm very sorry"或"I'm so sorry"不足以表达自己的sorry,"I'm extremely sorry."、"I'm terribly sorry." 或"I'm awfully sorry."就可以派上用场。我的指导教授常找不到我给他的论文,他总说"I'm extremely sorry.",我心知肚明,这只是客套话。
Why do the British say 'sorry' so much?
4. 过度重视礼节
除"Sorry",英国人也常说"Thanks"或"Thank you"及"Please"。
英国人在接受服务之后,无论父母或公车司机,总习惯说「谢谢」;在提出需求之时,也习惯用「请」开场,远近亲疏亦然,充分展现英国人对礼节及礼貌的重视。如果说话大而化之,没注意这些细节,就会被说是" rude "(粗鲁)。
英国人习惯在进门时为下一个人把门,无论认识与否,也不论远近,直到那人接手为止。有时看到有人远远地等在门边,只好快步跑去接手,担心让人久等。回台湾我依然如此,但有些人看我把着门,就快速一闪而进,连声谢谢都不说。
英国男士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展现lady first的绅士风度,进出大门、搭乘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等,大多礼让女士(及长者)先行,即便我的指导教授对我这个学生亦然。
如果你在英国打了个喷嚏,周遭的人见状都会说" Bless you ",祝你身体健康,别因为打个喷嚏而生病或灵魂出窍。英国人会交叉食指及中指( keep fingers crossed )代表祈祝好运,但说谎时,会将交叉的手指放在身后,期望不会被抓包或不会因此带来厄运。
英国人也非常重视隐私,朋友之间不会公开讨论薪水、婚姻、宗教或政治的议题,但聚在pub喝酒或老太太一起喝茶打毛线时,则是八卦不断。
因为过度重视表面功夫或对他人的道德要求高过自己的行为准则,英国人常被戏称是"hypocrite"(伪君子),英国作家Alan Bennett也自嘲英国人最擅长的就是耍嘴皮子("In England, what we do best is lip service")。
Radio 4 in Four - Alan Bennett: I am English. I am a hypocrite - BBC Sounds
5. 喜欢上酒吧
常有人戏称,英国每个乡镇一定有教堂chapel及酒吧pub,可见宗教及饮酒对英国人的重要性。
Pub是public house的简称,意即家人朋友聚会社交的场所。在pub不只看到年轻人,白天也可见到老人或推着婴儿车的妇女,与法国咖啡厅的气氛类似。
Pub不只喝酒聊天,很多pub也供应午餐,可吃到价廉物美的传统英式料理,如,烤牛肉roast beef、炸鱼及薯条fish and chips、牧羊人派Shepherd's Pie等等,有些大型的pub还兼营旅馆。
Pub虽然什么酒都卖,但英国人大多喝啤酒。我字典里的啤酒就只有beer,不知道draught是什么?不知道ale、lager、bitter、stout、porter或shandy是什么?一开始,每当自己去吧台点酒,只能看水龙头上哪个logo熟悉就点什么,最常点的就是绿色的Carlsberg或Heineken及黑色的Guiness,都不是英国品牌。 ("draught"指直接来自啤酒桶,用压缩把手打出的啤酒,其他的英文单字是指不同种类的啤酒)
Pub点酒通常以pint(品脱,568ml)为单位。学校的Pub比外面便宜,half pint约1英镑(当时约新台币4-50元,视啤酒类型,价钱不等),较可乐及果汁贵,但与咖啡差不多。每次与指导教授meeting结束,他总邀我们到pub喝个小酒,每次也都由他请客,不像英国人总是轮流请。
英国的Pub不像美国的Bar有桌边点酒送酒的服务,得自己到吧台点酒取酒及付款。依规定晚上11点打烊,10点半左右(各酒吧时间略有不同)会听到老板敲钟大喊last order或last round,此时又会蜂拥一群酒客到吧台点酒。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说:「酒店关门就走人」( I leave when the pub closes ),虽平铺直叙,但意寓深远且耐人寻味,也表现出他的淡泊及潇洒。
6. 对皇室忠诚
即便英国皇室频传花边新闻及小道消息,还耗用大量经费维持皇室的运作,英国人及大英国协对于尊崇英国皇室仍存在歧见,但多数英国人还是支持皇室。
高龄96岁在位超过70年的伊丽莎白二世,是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长且在位最久的国家元首(君主),她的举止高雅得体,亲民爱民,更受到英国民众的爱戴。
我在英国的那些年,每年六月的伦敦总是很欢乐,因为某个周六就是女王生日,当天会有阅兵游行,女王也会有公开演说。伦敦市中心张灯结彩,许多仰慕女王的英国人及来自各国的观光客,簇拥至白金汉宫及海德公园周边,摩肩擦踵,非常热闹。
女王生日到底是那一天?伊丽莎白二世是在1926年4月21日出生。但自18世纪中叶起,有心的英国君主就制定双重生日,真正的生日与家人共度,官方的生日则订于六月的周六,选在舒适宜人的夏令时光,普天同庆。
英国国歌是" God Save the Queen ",目前仍是大英国协部分国家的国歌,女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小结
除上述典型行为,英国人不喜欢打伞,即便下雨也常淋雨;英国人对温度的敏感度也不高,同一时间可以看到路人甲乙丙丁穿着春夏秋冬的衣服。
英国人(特别是男性)常将冷笑话或话中有话当作幽默,在很多英国影集或议会质询现场都可以意会。 (请读方格子Alvin Lin的「 什么?有人把英国议会质询当电视情境剧在看? 」)
除了行为,英国人的居家生活饮食习惯也有其经典之处,且待我之后慢慢道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