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食咩好之三记大埔墟街市的Made in HK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中国似乎到了一种空前的欢乐祥和状态,中港关系亦算友好。而这一年却有两本书深远地影响了我,一本是Sara Bongiorni所著的《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 One Family's True Life Adventure in the Global Economy 》,另外一本是Bill McKibben的《Deep Economy》,看完书,我开始认真去理解在地生产和消费的问题。
在之前的废文也曾经略提过,香港在进口物资方面毫无边界可言,政府亦从来没有对在地生产,自给自足的命题深思熟虑过,导致任何一点危机发生,都会给香港的物资供应带来波动。当然,香港土地问题严峻,人口密集,要完全自给自足是很难的事,但是不是需要像现在这般依赖成瘾呢?可惜香市管理层没有一位有足够的智慧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坦白说,我在香港生活的时候也不能做到完全依赖本地生产过活,一来香港不能自产的物品清单实在太长;二来本地生产所需成本极高,支持香港制造,意味着同一件产品需要付出更高的价钱。我只能尽量在财力范围内支持本地出产,而对我这种师奶来说,最能体现支持的地方就是留下最多脚毛的大埔墟街市了。认真地寻觅,可以在大埔墟街市找到香港水域的渔获,香港猪场养的猪,香港农夫种的菜和水果……很多可以挂上Made in HK标签的食物。
冠丰猪肉
大埔墟街市的地面G/F主要贩卖海鲜,河鲜和肉类,冠丰猪肉隐身其中,卖的是自家元朗猪场养的黑毛猪。曾经有一位在元朗种菜的农夫和我提过,在香港,她只吃冠丰的猪肉,因为老板是她看着长大的,她相信他。
我有购买过大陆或欧美出产的猪肉,这些猪肉总是带着若有若无的猪骚味或雪藏味,烹调的时候,需要加入大量的姜或酒才能把不好的味道掩盖。冠丰的猪不需要经过长途运输送到香港屠房,也不需要事先分切急冻后才飞来香港,有的是保证新鲜的即日屠宰本地猪。大埔墟街市里还有其他两、三家也是卖本地猪肉的,我都有买过,其中一家更是媒体的常客,因为盛名而价钱最贵,但我并不觉得特别好吃。反而冠丰的猪肉价钱适中,但肉味最为香醇,买猪骨回家煲汤,骨头的香气充满一屋。
说起大埔墟街市的冠丰,不得不提在冠丰工作的华姐。华姐是新香港人,操着带口音的不咸不淡的广东话招呼客人。华姐也是那种记忆力超群的人,记得每一个熟客的喜好。我一家人口少,猪肉消耗量低,很少会论斤购买,一般根据买菜的预算,会和华姐要求买多少钱猪肉,华姐下刀切肉极精准,和她讲买30元的猪肉,她绝对就会给你切出30元来,即便偶有手误,误差值不超过正负一港币。不像有些肉挡,你说要30元,师傅手起大刀落,称完重,假装一脸懊恼:「哎呀,唔(不)好意思,好难切准,切左(了)45蚊(元)!」大佬,你切都切了,我也只能买呀。
受家母影响,我极喜欢买梅头肉(梅花肉),华姐有次和我讲,为什么每次都吃梅头呢,拿来炒的话贵妃肉也很好吃啊。经过华姐教育,我学会贵妃肉是排骨上肥瘦相间的那一块,用来炒确实不输梅头肉。华姐还教会我吃肉眼筋,即附在肉眼扒(大里脊)上的那一条带肉的筋,虽然名为筋,但其实一点都不会韧,非常爽脆的。我要买,华姐总会耐心地从粗大的肉眼扒上把那一条只是几两重的肉筋用刀起出来。拿回家,切条,爆香南乳蒜蓉,和切薄片的莲藕一起快炒,一碟满载极致的滋味和口感,我家少爷就着这一碟可以吃满满一大碗饭。肉眼筋本身没有味道,适合和浓味的酱料一起烹调,例如和虾酱一起蒸也是极为美味的一道家常菜。
阿姐的菜档
大埔墟的1/F是卖菜,水果,冻肉、烧腊和杂货的。在诸多菜档中,我只会光顾其中标记号码为W29的一家。 W29号菜档由几位稍上了年纪的阿姐主理,我喜欢叫它阿姐的菜档。我与一班阿姐熟悉到什么程度?绝对不输我与家人间的感情就是了。直至今日,她们仍时不时拉着我那仍留在香港的老友问我的近况, 我叫老友转达,我也很挂念她们呢,他日回港,一定会去探望叙旧。
阿姐菜档的每一种菜整齐分放在竹筛上,因为是现采的本地菜,菜叶都神采奕奕地微微向上翘。阿姐卖的菜除了精神,还很有菜味,绝对没有寡淡一说的。我最喜欢的是豆苗胚,手摘的豆苗尖,回家完全不需要处理老梗,略洗之后用上汤烫一烫,翠绿软嫩,清香扑鼻。她们家的唐生菜(大陆妹)也是菜味极正、菜梗清甜的,全无大陆产生菜的苦涩,是少爷的最爱。阿姐这里还有齐全的老火汤材料,想不到要煲什么,等阿姐帮你搭配就对了,保证回家煲出沁润的汤水。阿姐的菜都是自家农场有机种植的,我曾问「去做过有机认证吗?那样菜还可以卖更贵一点」,记得当时阿姐白我一眼,回说:「有机认证很鬼麻烦的,已经有足够多熟客了,OK啦!」
家母对蔬菜品种和烹调手法都认识极丰,我也就略得真传。偶而阿姐那里有市面少见的菜或古早的品种出现,我每次都能认出来也知道怎么煮好吃,让阿姐觉得我是知音。有时候看见阿姐在忙碌,我会多嘴帮忙回应其他顾客问怎么煮才好吃的问题,阿姐时常笑要请我做代言人。少爷若跟着我去买菜,每次都会被塞水果,甚至阿姐去日本旅行也不忘记分享手信给他。
对,阿姐这里还有新界出产的水果卖,市面常见的品种西瓜,牛奶蕉,橙,苹果等等都会依季节不同出现,数量不多,极受欢迎。和进口水果比,阿姐的水果价钱其实很贵,但有两种水果只要出现都是我必买的──胭脂红和石硖龙眼。胭脂红是番石榴的一个品种,和台湾的芭乐是一家人,但胭脂红和台湾的绿皮芭乐不管在气味和口感上都是不一样的。胭脂红大小如乒乓球,整体呈嫩黄色,尾部犹如被胭脂渲染过,带着淡淡的红色,口感是软糯的。胭脂红气味芬芳馥郁,毫不夸张的形容是百香果x芭乐x100,买几粒放家里,满屋子都是香气。阿姐家的石硖龙眼,枝条和龙眼皮都隐约透出新鲜的绿意。不似飞机来的龙眼,皮和果肉都是软软的,阿姐的龙眼皮是脆硬的,肉是爽的,入口那种沁入心扉的甜,像喝了一杯未受污染的清冽山泉水。虽然阿姐的龙眼价钱是飞机龙眼的两倍,但每一年的出产我都会帮衬,吃过了阿姐的龙眼才算过了夏天。
阿叔的豆腐铺
阿姐的菜档大斜对面是主卖豆腐的铺子,打理的老板戴着眼镜,说话和动作都是慢悠悠的,其实他和阿姐是一家人,所以我叫它阿叔的豆腐铺。阿叔家有香港市面已经少见的本地制作的盐卤豆腐卖。一般都认为盐卤豆腐质地口感都不如石膏豆腐绵软嫩滑,但是阿叔这里的盐卤豆腐看似硬实,实质细腻紧致,有一种扎实的软滑。如果将石膏豆腐比作江南女子的话,阿叔的盐卤豆腐就像一位刚毅的女子碰到心仪的男生,从强硬中透出一丝小女儿的娇羞来。
阿叔家有一个必买的隐世好物──石澳梅菜,这盘梅菜低调地与其他香港和大陆产的梅菜摆在一起,阿叔从来不会向新客户推介,偶然入货,会被识货的旧客瞬间买光。阿叔入货的石澳梅菜,不像其他产地的梅菜颜色淡而无神,此石澳梅菜颜色深且透着金黄的亮,不过咸也不过甜,有意股经岁月沉淀下来的醇香滋味,用来蒸马蹄肉饼、炆猪腩肉,蒸鱼……怎么煮都好吃,虽为配角,却让主角只有靠边站的份。阿叔家的石澳梅菜极贵,普通梅菜大约港币40~70已经可以买到一斤,此石澳梅菜索价港币120一斤,这还是我离开香港时的价格。
讲起阿叔卖的梅菜,想起好友曾经笑称这是比肉还贵的菜。好友一直辗转在东南亚工作居住,每次回来只带石澳梅菜走。某次收到她气急败坏打来的电话,说搬家行李被印尼海关扣了一小箱,因为申领手续极麻烦,决定放弃。我问内有珍贵物品么,她回说那一箱里面只有一些不值钱的纪念品和一包朱义盛(假金饰)。正当我疑惑为这点东西何需如此气愤时,她接着暴躁地解释:「我未食完的石澳梅菜也放这箱里了,比肉还贵的菜啊,肉赤(心痛)死我了,还搞到我冇(没有)梅菜食。」我听完笑死了,答应看到有货就先帮她买好。她再回来的时候,亲手把那一包我买好的梅菜放进随身的名牌手袋里,带着上飞机,飞回印尼。
这一篇分享的是我和Made in HK之间的小故事。近年香港民间也多了声音要发展在地经济,政府当然是不能指望的,但愿大家可以的话尽量多关爱香港本土的产物,让本地的生产者看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而身在台湾的我,因为台湾社会的自给自足,我终于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在地消费,每一天都与Made in Taiwan拥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