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避暑山庄:清帝国多元统治的缩影」
展览时间:2022/09/24-2023/02/05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103-104
每年秋天,就是故宫端出年度大展的时间,今年「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又称:国宝们与王世贞)开展之前,有一档展览正悄无声息的开始,因为媒体的曝光度实在太低了,它就是「避暑山庄:清帝国多元统治的缩影」。
避暑山庄位于中国东北热河一带,是清代皇帝避暑乘凉的建筑群。但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展览只是在陈列皇帝避暑时的珍玩或书画。相反,此展览反而以近年清史研究的成果,展现出与过往不同的「清帝国」形象。
展览强调,清帝国作为统治多个民族的帝国,因应治下不同族群,呈现不同的形象与统治策略,而避暑山庄正是帝国展演其文化特色的舞台。也因此在山庄中,可以看到依循汉文化传统命名的城门,以及仿造江南园林布局构筑的亭宇,也有按照西藏布达拉宫设计的寺庙建筑、具有北方草原风情的蒙古包等。而当满清皇帝来此避暑时,此地遂成为帝国的第二政治中心,皇帝在此接待外邦使臣,处理国内政务。
展览运用大量的宫廷文献、档案与图像,搭配历史研究的策展手法,讲述过往鲜为人知的清帝国形象。过去课本、书籍总是强调满族入关后逐渐汉化的面向。而在展览中,策展团队以官书、印玺为例,说明满清皇帝仍具备满族意识,并在文书中同时使用不同语言,彰显作为多民族统治者的性格。另外,展览也以照片、地图与AR扩增实境为媒介,强化观众对关外到热河的地理认知与印象,只可惜五丁目参观当下,AR扩增实境的QR code被贴上,无法使用手机浏览。
总体来看,「避暑山庄:清帝国多元统治的缩影」属于档案类展览,它运用大量一手文献史料,佐证展览的论述观点-即满清政权的多元性或满洲性。若在观看清宫剧时,有留意剧中的背景知识,对满清历史或其文化特色有兴趣,或许会在这个展览中,得到意想不到的观看体验也说不定。
避暑山庄与台湾
文章最后,分享五丁目观展时的小心得。由于自身专长与学识背景,在观看此展览时,更多的是将展览内容与近代台湾、东亚美术的知识叠合。例如,展区中陈列避暑山庄的格局图,其南边城门「丽正门」,其实正好与台北城南门名称相同,两者名称都取自《周易》,台北南门在日治时期与战后初期,时常出现被画家所描绘,如今仿造北方宫殿式而改筑的样貌,仍耸立于爱国西路上。
另外,展中陈列藏式佛塔(喇嘛塔)的瓷器,以及藏传佛教风格的寺院影像,以呈现满清政权的多元宗教政策。这些建筑虽耸立于东北大地,但在20世纪初期,有许多日本、台湾画家到访过,并加以描绘记录,如安井曾太郎〈承德喇嘛庙〉、川岛理一郎〈热河大观〉、村上无罗〈满洲所见〉等,或是1928年蓝荫鼎、陈英声游历东北时的速写。
他们纪录满清灭亡后的佛寺影像,环抱着异国情调,或是对满洲图像的兴趣加以刻画,并带回日本、台湾等地展出,构成东亚美术的图像流动。
扣除艺术家的短暂旅行,20世纪初期,由于日本、台湾、满洲三地的政治链结,有许多知识分子前往华北、满洲工作,他们的足迹与行踪,尚待更完善的挖掘研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