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对事实的过度简化我不喜欢分类掉入既定印象

簡.不簡單
·
·
IPFS
·

或许我不想分类,怕会有既定印象,说出来又会有语言上的简化

但是分类也可以快速认识别人就像星座血型

人本来就是多面向的只是一个光谱不是绝对天平上的两端,不用想要平衡

或许我是多重潜力者,有符合这些特质,但也只是符合这些特质而已

说我要翻转教育,也是我在某个过程中听到了这个词汇而我自行把他们归类在这个词里面

美式公司,你就可能会有个既定印象向往自由、扁平化没有阶级之分


巴菲特在信中写下正是希望告诉他的合伙人这一点:「证券有市价是好事,永远别让它变成坏事,也就是别让市价不时出现的异常情况左右你的判断。」

套在我身上,我也可以说:用文字表达这些现象是好事,让人快速了解沟通,别让这些变成坏事,左右你的判断(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


彭明辉教授曾提到:

当语言论证越清楚的时候,可能却离事实越遥远!

(当有人一次次对你这么说的时候(贴标签),你可能会出现是我就这样的认知)

如果我们不要在伦理学里钻牛角尖,质问她该在两个孩子间如何做抉择,就有机会看到较完整的事实:他原本会失去两个孩子,但是因为成功说服了纳粹军官,因此有机会救一个孩子。是时的重点并非他牺牲了一个孩子,而应该是他救了一个孩子。 (像四川大地震的电影一样,然后妈妈就一辈子活在愧疚里面,想说是他害死了那孩子)

因此,重点在于它救了一个孩子,至于救谁其实并不重要。

或者说:没有舍弃另一个孩子,他只是没机会救另一个而已。

但是语言永远是对事实的过度简化,所以很多讲述「道德两难」的理论家都故意把这故事说成:他舍弃了一个孩子。虽然这根本不是事实。

在人生关键时刻里,重要的往往不是如何「抉择」,而是要去看到(记得)一个抉择背后完整的事实。相信「真理越辩越明」的人老是想要把完整的生命故事放到过度简化的理论结构下去论证;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分辨生命的事实与理论的差距,就会知道:关键在于回到生命的现场去看见全部的事实,而不是在语言中争论残缺不全甚至被扭曲的片面「事实」

(也就是每个人对于某个的定义不同,需要加以解说才会比较明白。也就是说课本上的语言过度简化了一些历史,轻描淡写让你感受不到严重性或是感觉哪里怪,往往也是很难历史中学到教训

透过文字你只知道片面并不是完整生命故事像1/10一样只是片面

为了建立信任度而做更多的解释)


*小剧场

听取了别人的负面对话,反而进入自我怀疑左右你的人生

(你习惯或经常对别人以及自己说的话:负面有哪些/正面有哪些呢)

透过沟通对话问好问题就能改变想法引导自己或帮助别人渐进式的在层次上变的更好

生气往往是拿别人的过错来逞罚自己,看淡别人的规则。对内停止担忧对外会开始产生祝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簡.不簡單職場新人 致課業壓力摧殘下沒什麼想法的人 擺脫迷惘 掌握自己的人生 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翻轉教育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388927196&mibextid=LQQJ4d 合作/讀者通信請洽:1in10learnsth@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5-[COP綠區]借鏡-人人可參與的校外教學場域

2024秋-北海道9日自由行~札幌、星野TOMAMU、美瑛、旭川

了解經濟、金錢教育
17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