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现代生活中|围炉·夏日艺文

围炉weiluflame
·
·
IPFS
·
当金钱和机器统治无力自然,当娱乐和感动占领虚无的生活,我们需要一个决断,卖出找寻真正快乐的那一步。

法国诗人波德赖尔将现代性视作过渡、短暂、偶然,视作艺术的一半,而艺术的另一半则是永恒和不变。我一直认为这番话过于模糊,以至于每个时代、每一代人都可以用这套说法去形容。当说起新一代人的困境,我们在说的是只属于这一刻这个群体的特殊的困境,是短暂的,是在不久前到来并在不久后会解决的困境,但我们也会发现这个困境包含了一些人类社会中永恒的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群中总是能找到这一问题的不同形式。我想借三份看起来毫不相关文艺作品,来谈谈处于现代的“我们”如何自处,这无疑会是一堆充满主观独断的文字,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但无需在意,去聆听、观影、阅读吧,相信我们终将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

现代化与感动

万能青年旅店《冀西南林路行》 “新语言,旧语言… 星河下,电子荒原… 幻觉贸易,阶级电梯… 街头嘈杂,公共聋哑… 自然友谊,自然躲避…”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什么时代?这是万能青年旅店作出的部分回应。我们被现代工业、商业和科技包裹着,“自然”已不复本来面目。进步,当它沦为一个空洞的概念时,就有了被利用的空间,一旦举起进步的大旗,一切似乎都可以大行其道。进步之光以相似的管道照耀着世界,现代化的浪潮裹挟着今天的每一个人和物。这也使得以现代性反思为主题的《冀西南林路行》仍必须以现代音乐工业商品的姿态登场,并被要求承担给歌迷以感动的“任务”。

这支乐团时隔十年的新专辑似乎并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尽管它在编曲和科技上更为复杂和成熟。但人们却发现自己听到的不再是酒馆与石家庄,不再是“塔楼崩塌”与“远方的呼喊”,而是云与鸟,山和石,相比前者的刺激,后者显得是那么不痛不痒,难以使人产生想像的共鸣。

当然,这张专辑无论在商业上还是口碑上都还是极为成功的,重器乐轻人声的编配和爵士的曲风以摇滚和人文精神的管道重获了市场的青睐。有趣的是,在一百年前,爵士乐还被阿多诺批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安慰剂、听众衰退的音乐审美的见证者、流行的工业复制商品,而在今天,爵士乐早已因小众而失去成为文化批评对象的资格,它们被新时代的流行音乐取而代之。

万青的新专辑在何种程度上属于那种安慰剂,应该是见仁见智的,正如我们不应该囿于某一种价值,不应该凭自己喜好垄断人文精神的定义,仿佛只有那些流行的、现存的话题才是与人最切近的,而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这种宏大且永恒的话题却成了无病呻吟或老调重弹。但是,自然却未必是个老东西,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历史性、社会性的,我们在过去某些时代把自然看作更崇高的力量,在某些时代把自己视为自然的一员,在某些时代又视作主宰者,在一段时间的骄傲过后,我们构建的新自然又使自己困惑和迷茫起来,沿着似乎已经铺就好的道路不知所措地前行着,现代化的机器强大得令人恐惧,把人困在新时代的“自然”里。

这是一个人人不断希冀寻找感动和刺激的时代,也意味着它同时是一个感动很快消散的时代。我们总是想为自己平庸且劳累的生活寻找一些感动,于是抱住各种文化偶像,当ta不再如预想的那样提供安慰,我们便感到失望。生活给予的希望在今天似乎已超不过压力,令人激动的新时代似乎只留存在过去。颓废、躺平和丧似乎成了活在今天的人们一个非选择的选择,尽管世界变得如此多元与丰富,我们似乎好像提前步入了中年,不愿忍受却不得不接受无休止的竞争和社会规训,为一种个人的“进步”而迷茫地奔波。

2

虚无与决断

托马斯•温特伯格《酒精计划》

无论忙碌或闲暇,我们生活都好像很容易被空虚和无意义感占据,今天的劳累往往不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心灵的劳累,面对庸碌的现实,有人抛弃了理性的选择,不愿做出勇敢的决断。电影《酒精计划》中的中年人正是展现了一类这样的困顿。在丹麦这个富足却阴郁的国度,五位中学教师进行了一场饮酒实验,通过饮酒调节自己体内的酒精含量,以研究一个假说——人体天生缺少0.05%的酒精。随着体内酒精含量的不断变化,他们的枯燥的中年生活也随之改变,当身体的酒精含量接近0.05%,他们课堂逐渐受学生欢迎,夫妻关系由冷淡走向和谐,当超过0.1%时,一些行为上的混乱和失调出现了,但仍不失出色的表达能力。后来他们逐渐加大了饮酒量,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失业、争执、离婚、自杀等一系列问题。实验结束,酗酒有害这一常识因主角的实验而多了一份实证,依赖酒精改善生活不过是软弱的人的逃避,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无论这选择指向什么,都是人坚强的意志的显现,是自我负责的现代精神。

《酒精计划》向我们展现的不只是丹麦人的中年危机,也有普世的现代性危机。哪怕在北欧这样福利制度如此发达的国家,高度秉持师生平等和快乐教育的课堂依旧充满了不愉快;升学和工作的压力尽管低,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而言却还像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精神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emo一词成为了流行语,一切情绪都变得廉价,我们好像很容易陷入焦虑与哀伤,而平淡的情绪之外好像又不剩下什么。

 青春为何物?
                                                             梦;
                                                      爱情为何物?
                                                         梦的内容。 ”
克尔凯郭尔《非此即彼(上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这是《酒精计划》电影开头所引用的文字,出自克尔凯郭尔《非此即彼》一书。曾经坚实的、可依靠的精神概念在这个理性时代消散了,只剩下最具权力的金钱与荣誉“值得”追求,而这些东西在另一方面却仍是虚无缥缈之物,现代人的生活陷入一种虚无主义和痛苦无聊的状态。酒精是否可以成为另一种刺激?在这位丹麦哲学家的书中的同一章节恰有这样一段文字:

“葡萄酒不再使得我的心欢悦;稍稍一些葡萄酒使得我感伤;多了,则让我沉郁。我的灵魂黯弱无力,我徒劳地踢刺欲望之马的胁侧,它已经精疲力竭了,它无法再起身做出高贵的跳跃。我失去了我的所有幻觉。我徒劳地寻求去投身于喜悦的无限,它无法使我振作起来,或者更确切地说,我自己无法使自己振作起来……我的灵魂失去了可能性。假如我还会想要什么的话,那么我不会想去要财富和权力,而是想要那'可能性'的激情,那只永远年轻、永远炽烈地到处看见“可能性”的眼睛。享乐使人失望,而可能性则不。而怎样的葡萄酒如此起泡,怎样的葡萄酒如此醇郁,怎样的葡萄酒如此使人陶醉!”

还剩什么能使我们重拾激情?克尔凯郭尔最终找到了信仰的一跃——像亚伯拉罕弑子一般跃入宗教,并确保这种跳跃不是一种集体狂热式的信仰,而是勇于弃绝一切事物的个人选择。正如《酒精计划》主角在电影末尾的酒后舞蹈和纵身一跃,这并不是重回酒精控制的体现,而是他自由意志所做出的决断。无论这是不是一个好的回答,虚无的现状最终将促使我们选择一种积极的生活,没有人会甘愿一直处在消极的情绪中。我们也很难知道自己所选择的那种生活是不是足够好,我们能做的,是主宰生活,而不是被它物所主宰。

《酒精计划》“信仰的一跃”

3

自然与快乐

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自然与快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什么是好生活、如何过好的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伦理学话题,古希腊哲学家把幸福视作人生的最终目的,即使在今天,这也是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人们往往把伊壁鸠鲁的学说与古希腊晚期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古希腊不复其往日的辉煌,战乱、动荡、痛苦横生,伊壁鸠鲁希望以快乐的哲学治疗人们的焦虑与惧怕。但他的哲学未必只属于他那个时代。哪怕今天的物质水准已能轻松满足生存需要,精美高端的娱乐产品仍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们身边,现代人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纷扰却丝毫未减。有人放任自己的情绪感受支配其生活,有人被外物完全压抑了他内心的想法,这二者都将使人不自由,使灵魂受限制。

在《自然与快乐》一书中,最关心幸福的哲学家伊壁鸠鲁如此告诫,在我们的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有的是空虚的,正确的思考会把一切选择引向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无烦恼。快乐是首要的好,但也正囙此,感官享乐才不那么值得欲求,因为它容易使我们陷入忧虑和不满。无需屈从于各种神明与权威,要信任自己感官,并运用理智体察自然,去思考哪些东西是真正应该追求的,并且在思考之后摒弃那些不必索取之物。

伊壁鸠鲁以其宗教式的箴言给我们教导:检验好生活的标准就是自己是否真的快乐。正是由于秉持了这种观念,在伊壁鸠鲁临终时,他就可以平静地写道“今天是我幸福的一天,同时也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结石症和胃病一直折磨着我,它们的痛苦大得无以复加。但是我用回忆和你一起讨论时所感到的心灵快乐来抗衡这一切。”我们未必不可以在艰难的处境中寻求快乐,获得快乐无需成为多么伟大和重要的人物,只需遵从理智和心灵的指引,若能真诚地认同并接受快乐是最高的善,并时刻不将其遗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因功利而生的烦忧似乎不再配称为烦忧,我们将顺从最最自然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

我们的时代好像已如伊壁鸠鲁所期待的那样,不再有神明,不再有崇高但虚假的理念,但即便这样的世界也变得畸形起来,通达快乐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被捧上神坛,人们还是在奔波和忙碌中消磨着生命。过去的伊壁鸠鲁无法直接回应现代人的生活,我只能斗胆猜想,也许在他看来,消极地躺下无助于真正的快乐,我们应该做的,是紧紧围绕快乐,去实践一种积极的生活。

文|汪季宸

图|来自网络

稽核| Christina

微信编辑|吴雨洋

matters编辑| Marks

围炉(ID:weilu_flame)

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

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页面点击相应选单栏目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围炉weiluflame围炉,大学生思想、经历的交流平台。以对话为载体,发现身边有意思的世界。 香港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JointU综合联校 | 哥伦比亚大学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对话女性民工:在城市里,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围炉•CU

对话美国移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围炉 · CU

围炉小酒馆丨Ep.02 人群、爱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