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的逻辑是如何训练的?谈抽象化与具象化
第一次开始思索「如何训练逻辑思考」这个问题,是在看了大人学2015年发表的文章。身为一个具有教育背景的工程师,对于回答这个问题很有兴趣。于是在开始做自媒体之后,2018年也写了一篇我认为不用学程式也能训练逻辑思维的方法。
对于写文章训练逻辑思维这件事,我非常认同,也认为逻辑思考与表达能力相关。但是这不能回答为什么数学家、工程师不写文章也能拥有很强的逻辑。也就是说,写文章并不是必要的,那么什么东西才是训练逻辑思考的关键因素呢?
逻辑思考的基础是抽象能力,通常我们会认为抽象能力要通过数学来训练,但是这和写文章训练逻辑的想法又背道而驰。所以抽象能力,也就是把东西抽象化的能力,是必须重新定义的。
--因此我们就要问,什么是「抽象化」。
在科技岛读有一篇谈论抽象化的文章,简单地说抽象化是指:舍弃不重要的细节。我们可以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抽象化。如果你是一位学生,我问:「你们是什么样的一个班级呢?」你可能会回答:「我们班平均身高有165公分,大家都很高。」又或是:「我们班有40个人,只有3个女生,是个阳盛阴衰的班级。」如果班上有40个人,每个人写一句话来描述这个班级,可能会得到40种不同的答案--这就是抽象化。班上的人并没有变化,可是每个人看待这个班级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抽象结果。
抽象化其实就是抓重点的概念,只留下我们想观注的重要内容,其余的细节就舍弃忽略。这样我们的大脑只要处理重点即可,不相关的东西加进来,只会变成杂讯而已。
抽象化有程度上的不同。比如说有道食谱有五个处理步骤,每个步骤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如果在这些步骤上都加入照片,那么这个食谱就会比单纯文字来说相对具体。如果我们透过影片来拍摄制作的过程,又会比照片更加具体。但是无论再怎么具体,跟你亲自下去动手做的时候仍然不同,毕竟别人切洋葱可以切成片花,不代表自己也办得到。
抽象化也有不同的复杂度。简单的料理可能是线性的,照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即可。复杂的料理可能是树枝结构,有些东西要先炒、先炸过,最后再整合再一起。
大部份的人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抽象化,工程师是用程式、数学家是用数字与符号。所以学数学、写程式可以训练抽象能力,写文章也可以。
具体上我们做了那些事情才增进抽象能力呢?
想像一下眼前有个实体的魔术方块,如果要将它放进电脑里,让我们可以在电脑上玩这个魔术方块--这就是工程师的工作,他们必须进行大量的抽象化,从各种不同维度切割这个魔术方块:魔术方块有六个面,每个面又有9格,可以进行旋转,每次旋转必须要在同一个切面……
在抽象化成电脑看得懂的程式语言之后,又要反过来具象化呈现在我们面前。工程师常常要不断地执行抽象化与具象化的转换,这样的过程加强了他们的抽象能力。毕竟也正是这样的转换过程,才会需要大脑极尽所能地思考,否则只是把一个魔术方块摆在眼前,并不会有抽象的结果产生。
有时候,工程师的任务是把人类的语言转换成电脑看得懂的程式;但是因为很少将程式转回人类的语言,因此这个部分是许多工程师的弱项。不过这并不影响工程师的逻辑能力,因此具象化不会影响逻辑能力。
也就是说,转换的目标比原本还要抽象就可以了。
大部分的人使用语言进行抽象化,但是语言会有认知不足或是概念混淆等问题,毕竟人类的语言并不精确。这就是为什么数学、程式等等符号运算更容易训练逻辑的原因,毕竟1就是1、2就是2,没有模糊的空间。
即使工程师可以写程式,在使用人类的语言时,也有可能犯下概念混淆的问题。和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大概就是好好地厘清,他们还是能察觉问题。而有些人则是怎么也讲不听的,硬是要用自己的认知冠在完全不相关的事物上。
简易言之,对大部份的人来说,语言仍然是最容易进行抽象化的工具,也最容易理解。但同时我们也要小心语言容易产生的逻辑问题,包括无法察觉认知不足、没有确认定义、概念混淆等等。使用什么工具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要有开放的态度--知道语言可能产生的问题,并且让它有被修正的空间,而不是坚持已见不容许他人提出任何修正的可能。
生活中最简单练习抽象化的方式,就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所见及所闻。有了抽象能力之后,再进一步练习逻辑,包括定义推理与归纳。将来再和大家分享生活中提升逻辑的小撇步吧。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moke.tw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