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从零开始的FF世界?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
「为何哲学会沦为很多人眼中的低等学问?」还记得之前有室友在树洞问过这条问题吗?猪文在回答时曾经讨论到哲学是否不过是「吹水」,并且提到哲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有时令人难以理解,例如思想实验。我想在这里浅谈一下究竟什么是思想实验。

原文刊载于好青年荼毒室-哲学部

作者:L 难度:★★☆☆☆

为何哲学会沦为很多人眼中的低等学问? 」还记得之前有室友在树洞问过这条问题吗?猪文在回答时曾经讨论到哲学是否不过是「吹水」,并且提到哲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有时令人难以理解,例如思想实验。我想在这里浅谈一下究竟什么是思想实验。

猪文说得没错,哲学家经常提出一些思想实验,而这些思想实验在很多人的眼中就只是一些很不实际、不太可能(甚至没有可能)发生的事例,所以可能会给人一种印象,觉得哲学家都在讨论一些凭空想像出来、和现实没有关系的东西,感觉很「离地」。科学实验就不同了,实验的对象都是这个世界存在的东西,得出来的数据能帮助我们认识这世界的事物,甚至帮助人类改善生活,感觉「贴地」得多,是吧?

好心你班哲学家几廿岁唔好咁多幻想?

那么,究竟什么是思想实验?用一句说话去说,就是使用我们的想像力去探讨一些事物的本质的方法。这样说可能令你摸不着头脑,所以让我们看看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来了解思想实验大概如何运作。

以下是Lucretius (99 BC – 55 BC)对于空间之性质的思想实验:先假设宇宙是有边界的。试想像,你就在宇宙的边界附近,而你现在向宇宙的边界抛出一支矛,结果会是如何呢? Lucretius 认为,结果只可能有两个:那支矛穿越了宇宙的边界,或者反弹回来。如果茅继续向前飞,那么即是说本来所谓的「边界」根本不是边界,因为还有空间让它继续飞;如果茅反弹回来,那么它一定是撞到了些什么,所以本来所谓的「边界」根本不是边界,因为在「边界」之后还有些东西阻止了矛继续向前飞。 Lucretius 所以作出结论,根据这思想实验,宇宙是没有可能有边界的存在,所以空间是无限的。 [注1]

这个例子便拥用一般思想实验的步骤:首先,我们设想一个情况,之后想想这个情况继续下去,又或者想想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做某些事,再看会发生什么事,最后分析及作结论。思想实验的目的在于,只运用我们的想象力来认识到某事物的性质── Lucretius 便尝试论证空间是无限的。

哲学讨论经常会使用思想实验,特别是例如在伦理学、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此外,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也经常会使用思想实验(虽然思想实验在这些学科中的作用跟在哲学中不完全一样),如相对论中爱因斯坦的电梯[注2] 以及量子力学中薛丁格的猫[注3] 这些著名例子。除此之外,其他学科也会使用思想实验,例如经济[注4]、历史[注5]。思想实验在各学科及范围皆有不同的用途,以下我浅谈一下思想实验在伦理学讨论中的角色。

为什么伦理学有这么多FF?

相信很多人也听过火车难题(trolley problem)吧?你在一架火车上,火车竟停不下来,而且将撞向五个人(他们是白痴吗?火车来了还在影文青照),虽然你又能控制火车转弯(司机在哪?),但转了弯又会撞向另一个人(这些白痴是不会避开的),有几多人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呢?如果我们都没有什么可能遇上这种情况,为什么要讨论这个空想出来的FF (终极幻想)故事呢?

首先,哲学家不是真的想讨论在类似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做。哲学家设想奇特的思想实验,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想测试我们的道德直觉。思想实验的一个特性,便是使用比较具体事例,让你可以想像自己身处其中,以便你继续进行思想实验,想像之后发生什么事,或令你能决定会做什么。例如,火车难题的设定就是想测试你的道德直觉是什么:你会使火车转弯杀一救五,还是什么也不做看着五人死亡。

为什么我们要测试自己的道德直觉呢?因为哲学家想进一步分析,我们在进行道德思考时究竟是在做什么。我们相信道德决择并不是乱来的,而是有理可据。哲学家想知道,我们是以什么因素来决定应该做什么。在火车难题中,我知道你很想选「multi-track drifting」,但请忍一忍,我们没有这个选择:你只能杀一救五,或见五死不救。为什么要这样设定呢?因为这个火车难题的设定就是,只有两个选择,而选择杀一救五的最佳解释就是,比起见五死不救,杀一救五能够救更多的生命。哲学家想知道,在做道德选择时,人数是否一个重要考量。

思想实验还有很多功用,除了用来正面地提出某个说法,也可以用来反对。例如,相信不少人认为在道德思考中数量是个重要的考虑,但又是否唯一的考虑呢?传统的效益主义可能认为是,道德的唯一考虑就是快乐数量的整体最大化。但有哲学家反对这种想法,并提出思想实验佐证。

试想,假设某医院有五个病人,分别急需心脏、肝脏、脾脏、肺部和肾脏移植,而且他们五个都不能再等下去,要救他们就须立刻开始做手术,但现在没有可用的器官可以给他们。然而,刚好现在有一个人健全的人在医院,他的心肝脾肺肾又刚好适合移植给那五个病人,这个情况下,你会杀了这健全的人去救那五个人吗?如果你的道德直觉说不应该这样做,这显示了你认为虽然这情况可以杀一救五,但仍有其他的考虑因素去决定我们应该如何做。在这个情况下,因为其他因素我们不应该杀一救五。那么这个其他因素是什么呢?有不少哲学家认为,就是我们认为不应该牺牲一条无辜的生命去换取其他人的生命。

哲学家提出像火车难题或移植的思想实验,并不是真的想探讨如果我们遇上类似的情况应如何认对,而是想找出道德思考背后的理据,例如数量的考虑,以及不能牺牲无辜的人的生命等等。找出了这些理据,哲学上有助建构伦理学理论,日常上也为我们提供了道德指引,因为这些理据在其他的情况下也是适用的。所以,不要说什么如果医院杀一救五了会令人对医院失去信心,所以医生不应该杀了那健全的人,而火车难题没有这个问题……我们不是真的想讨论这些!

注脚:

注1:不要这么快被Lucretius 这个思想实验所说服,因为其实我们可以想像空间是同时有限但无边界。可能空间就像一个球体,就像地球:你在地球上环游世界是不会去到地球的尽头的,但地球仍是一个有限的球体(思想实验老是常出现)。

注2:爱因斯坦提出,假设在一条无限长的电梯槽中,有一架电梯断了钢索而不停下跌。这个没有窗户的电梯,内有乘客及一个铅球。因为这乘客和电梯一同以相同速度向下跌,所以电梯的地面没有给予里面的乘客任何反作用力,故这乘客就没法感受到自己的重量,即是「失重」。对于这位乘客,感受到到自己处于失重状态有两个可能:一是电梯在电梯槽中正在向下加速,而乘客及铅球正跟着电梯一同加速。另一个可能是电梯位于没有万有引力的地方,他和铅球都是处于静止的状态。爱因斯坦认为在电梯内,我们无从分辨电梯及铅球是静止或以同等速度下降,并推测这两种状况下的物理定律一定完全相同:在电梯内,重力的效应与无重力状态下的加速度相同,这就是「等效原理」。

注3:根据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诠释」,在我们观察原子及次原子粒子之前,它们的状态其实由很多个互斥的状态「叠加」而成,而没所谓粒子正在哪一个状态之中。但当我们观察它们时,就干扰了其状态,使其立即从这种量子力学所描述的特性转变成传统物理的特性,让其突然变成只在某一特定的状态之中。薛丁格设想,一只猫被锁在一个箱子中,内里有个毒气瓶,在量子粒子处于某一种特殊的状态下毒气瓶会破裂,但若该粒子处于另一状态,则毒气瓶完好无损。将箱子封闭,根据哥本哈根诠释,因为还没有观察者去观察它,所以此粒子的量子状态是两种状态共存的情况,也就是说毒气既是已从瓶中放出,又被封存在瓶中,也因此,箱中的猫同时既是活,也是死。薛丁格这里指出了哥本哈根诠释于宏观物体会产生与物理常识之间的矛盾。

注4:例如,Frédéric Bastiat 曾提出一个破窗比喻:假设一家商店的橱窗被打破了,店家花了六法郎去换上新的玻璃。 Bastiat 认为,我们不会反对这会为装玻璃的人带来六法郎收入,但我们不会因为为玻璃业带来生意及金钱流通而认为打破商店橱窗是一件好事。这个比喻说明为何修复破坏支出的金钱对社会没有得益,并且指出机会成本如何无形中影响经济活动。

注5: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了解历史时,只是理解因果关系并不足够,而是要能够说出在不同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但违反现存事实的事件,我们更需要思想实验去解答历史中的假设性问题。

 moralL L,喜愛探討倫理學或道德哲學問題,即道德L. 在道德低谷思考還有什麼不道德的事情可以做.


好青年荼毒室官网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此帳戶由 Matters 團隊代為管理) 哲學人團體。目標是把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係自私定係責任啊?係愛呀

再說「烏托邦」

潘朵拉盒子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