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许育华X李惠贞,阅读与思考派对:品味与生活。

有春商行
·
(修改过)
·
IPFS
·

2021/1/13 许育华X李惠贞,阅读与思考派对:品味与生活。

在寒风中听了一场讲座,是最近出书恋物絮语的许育华跟独角兽计画的李惠贞对谈,很喜欢当天的讲座方式,像是在小客厅闲聊一样,但因为没抢到位子,所以站着听了这场讲座,这篇文章写得很零散。

许育华是受日文杂志薰陶长大的、后来又到柏林生活,她觉得在华文世界介绍物件和生活的主题很少  ,以此为契机出了这本书。她提到在三十岁之后才到另外一个城市从头开始,相较于在很年轻的阶段到外地求学的人来说,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有自我的意识和世界观,到了另一个城市受到的文化冲击很大,像是''为什么在台湾可以这样,但在柏林这样做对方会很生气''、或是柏林的朴实和器物重复利用,都影响她很深。

她觉得台北似乎对潮流、流行有种焦虑,在这资本主义的世界难免无法置身事外,因为我们每天都需要消费;但在柏林人们习惯可以将自己喜爱的器物用得长久,街上也会有人整理家中不要的东西放出来让器物可以延续。

这没有什么好或不好,就是国家的民族性和城市的特色不同。

以下(许:许育华/李:李惠贞)

李:像上次去到柏林,觉得整个城市很朴实、很内敛,声音很小,有些地方要不是育华带可能也不会发现,感觉这些场域没有急着要跟你说话,感觉很沉静。

许:有可能是时间淬炼下的结果,这个城市不怎么张扬、偶像崇拜也没那么明显。

李:我们小时候广告教导我们要做自己,但很讶异的是发禁开放以后大家还是长得很像,像是我们的街头穿搭其实没有什么好拍的,可能教育没有教,或是大家觉得时尚应该就是在电视媒体上面跟自己没关系。

许:在欧洲其实高下的关系没那么明显,就像我可能是外国人、提出了看似很笨的问题,在台湾可能就会说你怎么问这个,但在欧洲你有空间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而对方也不觉得你愚笨,久而久之你就会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那其实都是一种训练。

--李:你在书中提到的小众气质,可能是怎么养成的?

许:其实就是不想跟大家听一样的音乐,大众就在那里,为什么我们不找别人看过的?很多人都说you are what you read.你听到的、看到的事物越宽广,就成为一个不同的自己。而我发觉如果我们不是真心的喜欢事物,而只是因为他人喜欢说这个你一定要,那些东西都留在身边不久,因为你没有真的喜欢它。

--李:这次讲座也想听听育华对于展览的看法和以往经验。

许:看好展就像是吃了维他命,帮你开了一扇窗还带给你很多收获,欧洲的策展人没有小看读者,他们不会先去预设读者、观众不懂这个东西,或是说他们看不懂也不要紧。像之前看了某个展,进去和出去之后,知道我自己改变了,虽然很难说改变了什么。

-我觉得欧洲某种程度带给我的影响是:让我有变老的勇气,在欧洲那是很宽容的事情,男生没有一定要跟比较年轻的女孩在一起,你可以有很多选择在台湾,青春是性感的,但在欧洲,脑袋性感比较重要。

还有欧洲经验对于工作的想像其实很多元,你可以有很多不同兴趣,而那些不互相冲突,单一面向面对自己的人生,其实有点不健康,可能又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在这个年代我们其实最容易变成专家,工业革命后工具变得大量生产、价格压低,技术取得也比从前容易,所以不用觉得很焦虑。我们好像很容易下结论,希望那些结论之前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其实定论没有那么简单。

现场提问

1.问:在台湾我们好像很容易说这个展好或不好,好像很主观,欧洲会不会比较客观一点?答:其实展好或不好这个问题本来就很主观,也不一定要每个人的意见都一样,不然我们也不用来听讲座,听别人不同的看法,这世界也才有趣。

2.(我自己很喜欢这个提问 ) 问: 刚刚有提到说很多人都穿很像,好像没有自己的品味,但是如果是喜欢电视上明星喜欢的样子呢?我就是喜欢那样的类型,那也是一种选择,那这样跟品味有冲突吗?

答:(有点忘记)大概是说其实重要的是你要有自觉,其实有自觉、有意识的学习跟盲从地去追随还是有点不一样,就像有人可能会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东西但你想不出来大家都说要做自己、了解自己,但什么才是真正的了解自己呢?先去试、去看、去体验,要知道任何东西变成唯一它就是一种局限,我们可以尝试,但不用为了别人的定论去模仿它。

(李:所以好奇心真的很重要,要一直打开天线)

3.想问两位对于设计的定义?

许:是一种解决人类问题的方式吧,我们觉得uniqlo羽绒衣就是一个很棒的设计,因为他解决了传统冬季大衣的厚重问题;香奈儿创办人改变了大家对于女性就应该穿裙子的概念。

李:像大家很常提到的茑屋代官山一开始增田宗昭希望的概念就很明显,他希望来到这里的人,进到茑屋书店抬头就可以看到天空,呈现他的概念和诉求,这就是设计:我们要有提问、质疑,应该要有这样的过程。

4.关于旅行,许育华讲到她最喜欢的地方是大溪地,是因为一个遇到的故事。因为大溪地有很多中国移民住了很多代,有次她遇到一个当地人跟她说他的爷爷是中国人,可不可以帮他推测一些祖先的线索?于是到了他家,大溪地人拿出祖传的照片,发现是一张清朝人的照片,只能支唔的说祖先可能是做官或是有钱人,这故事过了好久还印在脑海里,就算已经忘记其他大溪地的旅程,就是说有些旅行的记忆其实不是去了哪些名胜,而是你在那里遇到的人们和故事。

她说:在不同城市旅行,在以前类比的年代拿地图指路这种情况已不复见,但还是很享受旅行的过程,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会想切断手机和原本世界的连结,把自己放在不同城市

里,最好不要遇到熟人,让自己沉浸在里头。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有春商行有春商行。台灣新北市的一家小店。 賣咖啡 書 無包裝環保商品。 蒐羅大眾的故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不知道為什麼開了間解憂咖啡店。

在公車站旁邊開店的日子-96歲王伯伯的故事

不小心開了一間環保商店-有春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