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自由,心的自由—董启章的读书笔记

文倩
·
·
IPFS
·
文学的本质是心灵的哲学

4.22 今天是康德诞辰300周年。

巧合的是,我在午后重温了董启章先生于2021年1月17日讲座:虚构的自由——小说与生命境界(语音版的读书笔记三小时零六分四十秒)

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曾形容:「董启章是香港的另类奇迹。只要我们读下去(他的长篇小说),足以令人头晕目眩。」香港文学中重要的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物件、人与空间的关系,都尽数在董启章的小说中呈现

讲座主持人张洁平:董启章有庞大的思维宫殿,强大的逻辑体现。

如此庞大、强大的长篇小说笔耕不缀输出,可以想像作者的输入(读书笔记)之深厚博大。

主题:虚构的自由,以小说创作来体现生命境界。作者用宗教、哲学、科学和精神病的启示四个方面来破题阐述“自由意志的存在问题”

作者PPT

写作者要沉下心,保持敏锐。方能进入感知界,甚至超感知界(即道德界)

人和人的连接,我如何看到你,看到现象/非本质性。康德哲学里的精神世界与行动世界

也是阿伦特高度地强调:发问(提出问题)和行动。人的哲学:劳动、创作(工作)和行动

她说:思想无所谓新旧,只有实践才是新的

关于虚构- 哈拉瑞Harari说:人有虚构的能力,也有相信虚构的能力。

西方自由vs 东方逍遥

作者PPT

关于空性,佛教佛教「真空妙有」的智慧。没有东西会让人痛苦,只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一切唯心造。 —— 《华严经》

作者以写作进行觉察,调整身心关系。如果人间不能居安,那就改变(转化)主观看事物的态度,将普通生活视为艺术人生或艺术品。如《草枕》夏目漱石著作。

但,整个讲座最令我惊艳的是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作者PPT

为致敬此三首,他也分别写下《精神史三部曲》:《神》、《爱妻》、《心》

阿伦特和康德观点:自由是实践,而非本质。非本然而有,乃实践才有

香港另类奇迹董启章先生也以他的写作和实践,展现高能的生命境界—自由逍遥。

今日借书记录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文倩世界公民,出生福建,台港成長; 5年香港立法會議員助理 2021年大涼山支教教師(NGO);2022年環球旅行&旅居 2023年海南島Ted演講者; Freelancer數字遊牧,社群運營 公眾號:應無所住2020 疫情三年,一個女生的全球生活漫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去1996|中国学生读莎士比亚《江城》

夏日 花火 大海|镰仓, 永远是青春

愛屋及烏,讀許知遠《變革者梁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