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一个定义上的逻辑问题

野人
·
·
IPFS
·
晚上读Nicolaus Cusanus的De Quaerendo Deum时发现了一个定义分歧引发的逻辑错误(貌似)。写了两页草纸论证后发现,啊我就是闲得……

晚上念书念到一段很精彩的逻辑论证,然后在几本中世纪哲学的逻辑模式的书里也没找到有关这一段的内容。手贱做了个逻辑转写,大部分用的古典逻辑,用了一句模态逻辑,嗯,单纯因为懒。

问题出在第一章第六段,反正能看懂标题的人肯定能找到原文,对我就是懒得打字。

前提:这一段论证符号用了Nicolaus惯用隐喻,视觉代表上帝,颜色代表人,这个论证中引入了⌈概念⌋这个新概念,就是这个概念出的问题(貌似……)。与逻辑矛盾(貌似)无关的推论也转写了,但没打上来(懒)。

逻辑转写:视觉-上帝-S;颜色-人-P;概念-名称-C

假设S→~P∧P→~S 【假设神无法认知人,人无法认知神,互相拒斥,无神论】

(S→P)∧~P→~(S→P)【由无颜色的视图产生错误的像,神认知(或创造)人时舍弃人本身的属性,拒斥认知(或创造)的过程】

推论有~S→(S→~P);~S→~(S→P); S→(S→P) 【神本质的重言式(神学体系日常操作)】

(S→P)→C【(主体)视觉认知颜色(客体属性)产生概念,神认知人产生名称(⌈人⌋这个名称)】

C→P【每个概念都是颜色的函项,名称用来阐释人】

推论有S→(S→P),(S→P)→C所以S→C,所以S→P 【再次证伪假设中的前项S→~P】

貌似有问题的一句,用了模态逻辑

~∃C→S【没有符合视觉的概念,神没有名称(神学体系定理)】

推论∀C→~S那么C→~(S→P);C→(S→~P)【此推论与C本身的定义冲突了,可推出(S→P)→~(S→P)】

~(P→S)那么P→~S【可视世界无法捕捉到任何视线的名称和本质,人无法认知神的一切属性】

解决冲突

a. 改变C的定义,使C成为P的固有属性,P→C,而非神认知人过程中的产物。

b. ∃C→S,即神有名称,使神的属性可被认知和定义。

显然a方法符合语境。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野人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閒聊審美

閒聊文學

沒有主題的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