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泊尔到斯里兰卡:美印强化动员下中国如何与南亚小国相处?
自2014年「一带一路」开展以来,南亚便囊括了许多重点项目,除中巴经济走廊外,更有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对中国而言,南亚正从原本的陌生之邻,逐步转化为举足轻重的经济通道,但经纬此地除要克服大国博弈的张力外,也须明了小国的心之所向,近期两则新闻便侧写了这一复杂局势。
首先是位处中印之交的尼泊尔。 8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尼将构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方将使用对尼援款支持中尼跨境铁路可行性研究,并将在年内派专家赴尼开展踏勘。此一计划最早在2015年见报,彼时中国和尼泊尔表示考虑修筑一条穿过喜马拉雅山的铁路,从日喀则延伸至两国边境的吉隆,全长540公里,后于2018年形成文件基础。
第二,是位处印度洋的岛国斯里兰卡。 8月6日,印媒报道称,斯里兰卡本已批准中国的军方测量船「远望五号」(Yuan Wang 5)于8月11日停泊汉班托塔港,但在印度以「远望五号为两用间谍船」、「可能借机窥探印度军事设施」等理由强烈反对下,斯方已无限推迟「远望五号」的到访。然在8月13日,斯里兰卡又表示已许可「远望五号」于8月16日至22日前来汉班托塔港停靠,中斯亦达成共识,「远望五号」于汉班托塔港停泊期间将持续开启识别系统,且不会在斯里兰卡水域进行任何研究活动。
从战略视角观之,不论是尼泊尔或斯里兰卡,两国的对华取态皆反映南亚小国的普遍倾向:中国的存在既为国家经济和发展提供选项,也能对冲印度独大南亚的地缘格局。
经济红利与中印博弈
就尼泊尔的立场来看,其身为喜马拉雅山「陆锁国」,被印度从东西南三面包夹,周遭的不丹已被印度纳作「保护国」,锡金亦被并吞,印度又屡借少族裔独立建邦问题干涉尼泊尔内政,对其构成了莫大的地缘威胁。但与此同时,印度又是尼泊尔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根据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ITC)2019年统计数据,尼泊尔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为印度,占比高达68.7%,居次的美国仅占比10.3%;主要进口来源国家同样是印度(63.1%),居次的中国仅有15.7%。
在此境况下,崛起的中国成了尼泊尔操作对冲策略的支点。一来,其希望维持对印经贸的份额,同时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二来,尼泊尔欲借与中国的经济交往,营造中尼关系升温的氛围,抗衡印度予取予求的干涉姿态。
长年以来,若印度不过度压迫,尼泊尔大体维持了对印经济依赖,同时参与中国的发展项目,例如签署《中尼过境运输协定议定书》,使用中国天津、深圳、连云港、湛江的港口,以及兰州、拉萨、日喀则的陆港,与第三国进行贸易往来;但若印度过度压迫,尼泊尔往往会倒向中国寻求安全协助,以平衡印度的干涉力道,例如印度在2015年借马迪西人示威一事干涉尼泊尔内政,并对尼泊尔实施长达6个月的非正式封锁后,尼泊尔先是于2017年与中国举行首次联合军演,又在2018年拒绝参与印度主导的孟加拉、不丹与「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国家军演,并于同年与中国举行二度联合演习。
而斯里兰卡的对华倾向虽与尼泊尔有所不同,却同样是对冲逻辑的展演。
自斯里兰卡独立建国以来,印度便视其与马尔代夫为当然的「海上势力范围」,并曾高度介入斯里兰卡的血腥内战,先后支持敌对的交战双方,引发斯里兰卡的强烈不满,转往中国、巴基斯坦寻求安全援助。但内战结束后,印度的援助推动了斯里兰卡的重建工程,斯国也因此「放下仇怨」,维持了「印度优先」的政策底色。
在此基础上,中斯关系更多是在经济场域发挥作用,双方合作一旦涉及安全议题,往往会引发印度反弹。例如2014年,斯方曾两度批准中国潜艇停靠科伦坡港,引发印度强烈不满,在此之后,斯里兰卡便不再批准中方潜艇停靠斯里兰卡任何港口,此次「远望五号」之所以终能顺利停靠,关键还是其军事色彩较为淡薄,不如潜艇般具有指标性之故。
但在安全领域与中国保持距离的同时,斯里兰卡又高度参与「一带一路」项目,除了汉班托塔港外,国际机场项目、发电厂、科伦坡港口城专案亦同步开展。归根结柢,斯里兰卡与尼泊尔的对华取态差异,源于对中国不同的「功能界定」:对斯里兰卡而言,亲近中国的作用不是在安全上抗衡印度,而是借中国的资源推动国家发展与建设,同时在中印博弈格局下,加深印度的地缘焦虑,使其在避免斯里兰卡「亲中反印」的考量下,给予斯里兰卡更多经济挹注。
简言之,南亚小国除了渴求发展外,也普遍面临印度的宰制与干涉压力,并会因此形成不同的对华取态。
中国面对的不确定性
在此脉络下,中国也把握这一格局,与南亚小国发展关系,维持经济积极交流、安全低调合作的交往模式。整体而言,这一政策趋势为「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争取到了政治环境与布局空间。
然而如今的南亚局势有所不稳。在国家层次上,南亚小国的经济体质本就脆弱,经历疫情袭卷后每况愈下。以斯里兰卡为例,其自今年4月起爆发了以经济为导火线的多重危机,不仅国家破产、社会动荡,执政联盟亦由此分裂,总理辞职、总统出逃,亲印派与对华友善的中间派更是陷入辩论,对解决危机的方案莫衷一是。
在区域层次上,美印正以「印太战略」框架动员南亚各国,意图通过「自由民主」的话语塑造,美化自身的地缘争夺盘算、占据道德制高点,同时合理化印度与诸小国的不对等权力关系。如此「随印反中」的战略动员,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此地原有的「中印对冲」传统;而斯里兰卡的经济危机,更让美国有机会宣传「一带一路等于债务陷阱」、「中国的投资形同糖衣毒药」,如此作法虽不至于瓦解南亚各国的亲华派势力,却可能挫伤其政治声量。
在此局势下,中国须留意以下两大警讯,并设法缓冲与应对。
第一,在各国经济普遍下行的情况下,若有南亚国家形成「亲华派」对上「亲印派」的权斗格局,恐导致其对华政策发生摇摆,让既定的工程项目无限期延宕,致使中资企业和中国投资专案在不稳政局下,蒙受经济损失;第二,各国的经济危局适逢美印持续对「一带一路」发起反宣传,亦有可能引发南亚诸国的负面舆情,让民间对中资与中国项目产生排斥情绪,恐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政府的对华政策。
故面对未来的南亚博弈,中国不应自我边缘化,但也应慎防落入争夺地缘主导权的零和思维。上述不利局势,大体围绕经济与国际形势展开,但成局与解局之道依旧事在人为。
在政治精英层次,诸小国本就忌惮印度的过度干涉,如若美国不能提供比中国更良性的公共财,例如推出更实惠的工程项目、更优渥的援助条件,而是徒以「自由民主」、「开放印太」等空泛话语,要求各国服从印度领导、共同反中,恐怕即使能起短期成效,也不易改变小国「中印对冲」的既有传统。
而在民间舆情层次,中国不能寄望以无底线的经济援助一劳永逸收买人心,而是应区分战线,对症下药。例如面对南亚知识界、传媒界对「一带一路」的质疑,中国应设法动员当地亲华智库、学者、媒体人出面缓冲,即便不能逆转舆情,也至少要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面对基层民众对工程的反弹,中国可师法他国经验,在推动大型工程项目之余,规划部分小型但速效的民生工程,让当地民众体验中国建设的正面外溢性,收立竿见影之效。
在可见未来,南亚小国仍有大概率维持「中印对冲」的外交传统,但其对华政策恐因内政困局、国际博弈而不稳。在此局面下,中国的南亚棋局既须战略定力,更要灵活机动。
原文发表网址:
2022.8.20
从尼泊尔到斯里兰卡:美印强化动员下中国如何与南亚小国相处?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05680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