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经2021年了,不要再吹捧「狮子山精神」,好吗?
某穆某一个贴文已经令香港的奥运蒙上浓厚的政治色彩,固然此人的政治仕途已经一铺清袋(也应该一铺清袋) ,但不知为何,一个正面的道歉,对于某些人而言原来是这么困难的事,此文不讨论穆某,但是在其回应贴文中有以下一句:
中国香港队可以站在奥运舞台,实在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让香港向世人展示我们的不屈不挠的狮子山精神,所以我一时情切,在Facebook发表的评论语气有点过重,在此表示歉意。
「狮子山精神」是高官建制很喜欢挂在口边的一个符号,其实实际定义是什么?维基百科如此写道:
香港精神(英语:Spirit of Hong Kong),又称为狮子山下精神、狮子山精神(英语:Spirit of Lion Rock),泛指香港人努力、勤奋、自强不息、刻苦耐劳、同舟共济、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源于1970年代香港的香港电台电视剧《狮子山下》及其主题曲,亦成就香港从一个小渔港蜕变成国际大都市的传奇。
如同这篇文章所言,这些精神之所以振奋人心,是因为特定的社会环境。从香港的人口数字,我们可以有以下分析:
香港人口: 1945年,158万人;1980年,513万人;2015年,719万人。 (1945是二战终结,中国旋即开始内战,大量难民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不断涌入;1980年是香港政府取消抵垒政策,以即捕即解政策代替的一年,以2015年为下限,是因为想使1980年成为起终年份的中间。)
上面数据的重点是,1945到1980年的35年内,香港人口增长了224% ,而1980到2015年的35年内,香港人口只增长了40%。
头35年大量涌入香港的人,多数定义自己为难民的身份,社会结构极为扁平(均贫社会)。而且在战后,整个社会阶层需要重新建筑,香港好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资金不足,但是劳动力十足,所以愿意劳动的,多数有成果。社会人口以倍数增加,那么社会需要的职位、职业空缺,亦会以倍数增加,那么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就慢慢成型。
社会中有能力,能够攀上金字塔的中层甚至高层,甚至能够取代香港本地的士绅。较为缺乏能力,或者际遇稍差的,仍然能够掌握香港作为轻工业重镇的特色,在社会中赚取糊口。
一个面积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城市(已经忽略香港多山的局限),在七十年代,是全球最大的衣服、玩具、手表出口地,塑胶花产量更占全球80%。当然,教科书的叙述,当然就是「狮子山精神」的拼搏努力成果,但是如果一个城市竟然在不同产业独步全球,那么我们应该思想的是,这个城市是否「顶烂市」、「做烂市」。
香港,成为一个巨大的机器,百万计的人在为了自己的生存,甘愿成为社会的一个廉价齿轮(恰似查理卓别灵的《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只不过香港工厂的环境比电影中所展示的更差) ,为的是避免在其他地区受到更大迫害。
六七十年代,整个东亚的政局飘摇,《狮子山下》的剧集中,无不是社会底层,大家为了生存,聚集在香港。罗文脍炙人口的《狮子山下》,第一段值得细心咀嚼:
人生中有欢喜/ 难免亦常有泪/我地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 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在那个时代,如果不是在「狮子山下相遇上」,那么会面对什么局面?越战纠缠不清、柬埔寨赤柬肆虐、深圳河以北风起云涌。四方八面的难民能够来到香港,能够活命,对这些人而言,已经是一个莫大的幸福。
用「狮子山精神」去概括那个时代,绝无问题,但在2021年,还推崇这种精神的话,你其实无视这个社会正在面对的问题。
经过数十年的建筑,香港社会的金字塔已经成型,甚至变得非常坚固,乃至出现「士庶天隔」的局面。而这个陡斜的金字塔,对大部分人而言,能够向上爬的明显路径,只有一条起码长达16年的路(6年小学,6年中学,4年大学,已经不计算越趋普遍的硕士)。用近年最热的语言形容,香港已经是一个内卷化了的社会。
社会永远能出现向上流的机会,问题是可能性越来越低。传媒长期会报导个别草根奋斗成功的故事,但是其余绝大部分草根越奋斗越下游的实况却无人认真探讨。
香港的坚尼系数展示的问题已经不需要覆述。在一个坚实的金字塔架构中,每个人用同样的努力的话,结果已经绝对不同:
上层人士,比如有1亿身家,努力赚10%,身家已经涨到1.1亿;中层人士,比如有1000万身家,努力赚50%,身家已经涨到1500万;下层人士,比如有100万身家,努力赚100%,身家才只有200万。
这样的金字塔结构,必然出现「贫者越贫,富者越富」,上层者、中层者会用尽一切方法,确保不下流,金钱就是资源,上中层者有大量资源建立一个宽阔的护城河保护他们的地位,这是实在的人性。
见到梁启智的《屋村你住哪一座:走遍香港254条公共屋村之后》讲得好,住在何方会限制了价值观、视野。
下层者可以怎样?有留意今天挂着「狮子山精神」在口边的,从来不是草根吗?
在上位者仍然推崇「狮子山精神」,其实就是鼓励「做烂市」、「人性机械化」、「无视工时超标,努力不懈,力求上游」,这个其实就是香港版的「996」工作模式,是欺骗大部分底下阶层的谎言。
下层人民,已经很熟悉这些套路,已经发展出「hea做」、「扮工」、「佛系」甚至「躺平」去应付这些「正向思维」。
当法国在1969 年立法,让国民享有4 周有薪假的半世纪后,香港才通过用十年时间将「劳工假期」和「法定假期」看齐,而且看齐之后,还是只有17日。当发达社会开始研究四天工作周,香港的打工仔仍然烦恼着无限超时工作。乃至某张某退休高官竟然讲「每朝上班打呔我就兴奋」,很高兴地赞赏自己「从来不放假」。一个经济如此发达的城市,仍然用着这么过时的思维,这样的奴性思维,几时可以改变?
「休息不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休息」,但是有不少香港人竟然会说「放假放到闷,想返工」,究竟这个城市的人,精神生活是多么贫乏!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提高市民的文化艺术素养,甄陶化育,在已经固化的金字塔结构上,提供人生价值追求的多元途径。或者减慢社会的迭代速度,让市民被淘汰的速度减慢。否则,社会一是「继续做烂市」,二是受不了的人选择「躺平」,三是有能者纷纷孔雀欧美飞,去外国重拾做人的意义。
都已经2021年了,不要再吹捧「狮子山精神」,好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