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学生删了作品,就是扇了他耳光--身为作文老师的我,会怎么做?

鴻雁東南西北飛
·
(修改过)
·
IPFS
·
关于台中一中的音乐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冲突事件。姑且不论老师的情绪控管问题,还是学生的态度问题或是课堂上拍摄影片、放在YouTube上……等的诸多争议。站在过去遭受过教育现场的隐形暴力,和长期指导学生写作的角度来看,我非常可以体会学生的心情,也知道如何处理类似状况……

昨天上午我在上课前,就看到脸书上有人转载台中一中的音乐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冲突事件。中午打开手机,发现已有多家媒体先后报导,事情越演越烈。我因为下午有课,没有细看影片,直到今天上午才深入了解。

姑且不论老师的情绪控管和学生的态度问题,或是课堂上拍摄影片、放在YouTube上……等的诸多争议。站在过去曾遭受过作品被抹杀的隐形暴力,和长期指导学生写作的角度来看,我非常可以体会那位一中学生的心情。

在我做学生的那个年代,老师和家长还没有那么在意孩子的学习情绪,习字本上的字写不好就整面给你擦掉叫你重写、作文写不好就整张给你揉掉叫你再写……这类「指导」方式并不少见。到现在,我早就忘掉被擦掉的是哪一个字、被揉掉的是什么题目的作文,但是--努力的心血在一瞬间被否定并化为乌有的阴影,到现在还隐隐约约刺痛着我……

你也可以想像一下:当妳费尽心思做了一桌菜,被妳婆婆嫌难吃并且将菜倒掉,或是呕心沥血做了一份企划,被你主管瞄了一眼就扔掉……有什么感觉呢?如果连心理素质坚强的成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羞辱,何况是孩子?

所以,中一中音乐老师的一句「删了」,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对于花了许多课余时间制作报告的学生来说,这句话可能比扇了他一个热辣辣耳光的打击更大!

身为过来人,我从来不会要求学生把好不容易写出来的整篇或整段作文擦掉,即使他严重离题。我的处理方法是:

根据他已写出来的内容,和他一起想想如何修正题目,写出一篇崭新的文章。最后,再提醒他避免离题的方法。

我自己在写文章时,通常是整篇写完后才下标题,以免题目订死了以后,反而限制了思考,多数作家也是如此创作。所以,当学生写文章写到离题,不一定是他不专心,也有可能是他的思考面向早跳脱既有题目的范畴。

这时,你否定了他的思考,硬性规定他只能在狭窄的框架里发展,就好像是把一个人的翅膀折断,逼原先可以飞的人在陆地上和大家一起跑。

遇到这种情况,与其强制他一定要写原题,不如请他重新为这一篇文章想一个新的标题--想一个标题是不是比重写一篇文章容易多了?学生日后是不是会更乐于自由发想和创作呢?

举个例子:我以前带学生写〈我的家人〉这个题目时,有一个男孩大概是太崇拜在乐团当萨克斯風乐手的爸爸了,光是介绍爸爸并且叙述自己有一天熬夜等爸爸回来的情形就写了三段。由于他实在写得太精采了,我就不勉强他介绍其他家人,只要帮这三段想一个标题就好……

不久,〈给爸爸的礼物〉这一篇文章在报纸上登出,给他莫大的信心。

经过这件事之后,我深刻意识到:

要否定学生的作品很容易,不需要动脑;但要在学生的作品中发现意义,协助他调整方向,就没那么简单了。然而,老师的作用,不就在于开发学生潜能,为他培养学习动力吗?

当然,写作和音乐报告也许不能相提并论,更何况我还是一个音乐白痴呢。不过,老师在面对学生努力制作,但方向、内容错误的报告时,有没有更圆融的处理方式?是不是有机会开发出连老师都没有想像到的新境界呢?值得好好思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